•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新书推介——《门口的野蛮人》

2011-07-13
阅读:

 

在希腊文明的基础上,罗马人创建了罗马文明。他们把自己称为“文明人”,哥特及其它部落则被称为“野蛮人”。公元410年,哥特部落的“野蛮人”包围了罗马城,经过激战,“野蛮人”最终攻入了罗马城,并洗劫了三昼夜。但他们只是垂涎罗马帝国的财富,并无意统治它。不久,他们就弃城而去了。

20世纪末,华尔街有人借用这个历史故事,把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收购争夺战中的那些收购者称为“门口的野蛮人”。

 

20世纪80年代,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是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在美国公司资产总额排行中位居第19名。奥利奥饼干、乐事饼干、救生圈牌糖果、云斯顿和沙龙香烟都是该公司的畅销产品。公司有14万名员工。

1988年,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业绩刚刚经历了两年持续增长,利润也上涨了50%。但同期公司的股价却在持续下跌,从每股70美元下跌到每股40美元。公司的资产是收入的22倍左右,但股价只是收入的9倍。

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罗斯·约翰逊认为,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他认为通过杠杆收购,即公司管理团队在华尔街银行家的帮助下,用贷款从公司股东手中收购公司股票,是为股东增值的有效办法。

罗斯·约翰逊在媒体上公布了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管理团队将以每股75美元的价格收购本公司股票的信息后,在没有该集团管理层帮助的情况下,并购界巨擘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KKR)宣布,将以每股90美元的价格竞购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

1988年10月,罗斯·约翰逊领导的管理团队首先和KKR的收购团队展开了交锋。在投标过程中,弗斯特曼—利特尔公司、第一波斯顿集团、所罗门兄弟银行等也参与竞标。经过多轮投标,在约翰逊与KKR这两个几乎相同的投标方案中,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董事会最终选择了每股出价108美元的KKR的投标。

KKR接管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后,经多方努力,集团盈利希望仍渺茫。1995年,KKR通过换股,退出了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

 

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收购争夺战,在当时是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收购案,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88年11月28日,在这场收购争夺战即将决标前夕,当日面世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上登载着罗斯·约翰逊的单人头像,封面的大标题是“贪婪的游戏”,附加的解说是:“这个人将从历史上最大的公司收购中获利1亿美元,收购的风潮是否已经走火入魔?”这又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公众的讨伐热情。

2002年,在这场收购争夺战了结后的第14年,它又被制作成电视记录片在美国的历史频道播出。1993年,这场收购战被拍成电影,成为当今美国大学生必看的二十部影片之一。这部影片的剧本依据的是《门口的野蛮人》一书,该书是两位曾在《华尔街日报》上报道过这场收购争夺战的记者依据采访的素材于1989年撰写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际,他们又回访了参与收购战的主角们,并对这场收购战作了深刻的反思。

 

在写作风格上,本书充分展示了《华尔街日报》为新闻从业者设定的真实、准确和出色的标准。

作者用了全书近一半的篇幅,细致地逐个勾画了本书中的每位主角的家世、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及为人处世的风格。这些细致的人物刻画,有助于读者深入体会美国金融及实业界的人文环境与氛围。

在叙述这场并购的运作全过程时,从这场并购的起因到决标,从KKR接管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后的营运情况到KKR退出后该集团的经营变化,作者都以简洁的文字把这些复杂的过程写得非常明晰。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本书出版后二十年之际,作者回访这些收购参与者时,竟然还都能相谈甚欢,作者过人的胆识与出色的沟通能力不能不令人折服。

 

在学术上,本书最突出的贡献是它令人信服地解析了为什么这场使股东获益,又没有法律瑕疵的收购为公众所不齿。

这场收购,对于公司员工与股东来说,是受益者,但更是受害者。

通过这场收购,公司股东们收到了远高于市场价每股40美元的资产收入。以波林·卡特为例,她在该公司食堂工作了近30年。刚工作时周薪只有12美元,但她一直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公司的股票。到公司被收购时,她有公司股票42.5万股,获得净收入300万美元。

但这些金钱不是股东们想要的。股东们持有的不仅仅是股票,更是一种信仰、一份家族传承的情愫。

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股东们极不情愿因公司股票被收购而成为百万富翁。不止一个股东哽咽着说:“老爸说就算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也决不能卖掉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股份。”

公司创始人之一理查德·雷诺兹的外孙史密斯·巴格利拥有公司股票100万股。眼看着约翰逊要把他们家族辛苦创建的企业窃走,非常气愤。“这些兔崽子,这些小经理人,”他怒吼道,“这个卑鄙小人从股东们手里收购股票,偷走了公司,把它当做自己牟利的工具。这些钱是属于全体股东的,这太离谱了。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了。”虽经努力,但最终未果。

虽然,因集团被收购而辞退的数千名员工也都得到了丰厚的补偿,但对于公司员工和股东来说,他们是被迫把自己下金蛋的鹅卖了。

这场收购没有给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带来益处,此后,犹如一条缓缓下沉的轮船,这个曾经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的企业逐渐步入深渊。

迄今20余年来,没有一位收购参与者因该场收购而被诉诸法律,但公众对这些收购者的动机及作为的评价一直是负面的。

罗斯·约翰逊是这场收购的始作俑者。当时,他认为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已经没有多大发展空间了,烘焙房老化之类的问题是纳贝斯克致命的弱点。约翰逊不打算制订任何计划来重整纳贝斯克,他厌倦了做任何长期规划,而是忙于享受生活,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标准与薪酬。公司出了问题,他就出来救救火,懒得去解决公司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罗斯·约翰逊以“为股东增值”为由发起收购公司的动议。这相当于从股东手中掠夺走了公司;因杠杆收购而举借的巨额债务会削弱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且,为了归还贷款,公司不得不削减研究费用及其它预算。其必然的可喜成果是主导杠杆收购的公司管理团队将变得极为富有。

虽然,罗斯·约翰逊最终收购未成,但他得到了5300万美元的巨额退职金;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前高管们也都得到了巨额退职金。

在这场收购战中,证券公司与投资银行等也获得了巨额收益。

从35亿美元的搭桥贷款中,德崇证券公司获得了2.27亿美元的收益;从搭桥融资中,美林银行获得了1.09亿美元的收益;由200家银行组成的辛迪加从145亿美元的委托贷款中获得了3.25亿美元的收益;KKR从投资者手中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手续费收入;摩根士丹利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收入……

对于这些饕餮盛宴的食客们,正如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曾说,“在这些家伙心中,摆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他们自己,其次是他们的合作伙伴,最后才是他们的客户。”

 

古人云“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其实未必。在任何时候,为了给自己煮一只鸡蛋而点燃一栋房子,即使不违法律,也有悖伦理。或许这正是至今许多商学院还将本书作为商业伦理课程的教学案例的原因。

 

 

 

徐璐撰稿

 

《门口的野蛮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年9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布莱恩·伯勒,曾任《华尔街日报》记者,现任《名利场》杂志特约记者。

约翰·西利亚尔,曾任职于《华尔街日报》、《财富》等媒体,现为彭博新闻社专栏作家。

 

本书目录

第1章         从标牌到纳贝斯克

在公司内部斗争中,没有人能打败约翰逊,每次笑到最后的都是他。

第2章         从纳贝斯克到雷诺兹

这个团队建议说雷诺兹最理想的联姻对象是纳贝斯克-标牌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总约翰逊是一个开朗、讨人喜欢的加拿大人。

第3章         千金散尽还复来

雷诺兹烟草公司每年的利润就达到10亿美元,这足以让约翰逊干最疯狂的事,弥补最严重的失误。“10亿美元,”约翰逊常常用一种崇敬的口气说,“这么多钱一年都花不完啊。”

第4章         股价大恐慌

无论约翰逊他们怎么努力,华尔街总是视而不见,股票价格还是停留在很低的水平。约翰逊懊恼地问:“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

第5章         KKR的崛起

如果KKR想重新夺回在这个领域中老大的地位,它就不得不打败这些竞争对手,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竞价。

第6章         约翰逊的决定

事实上,约翰逊也犯了协利证券公司那些总裁同样致命的错误。大多数人都坚信如果他们的标一旦投出,没有人敢和他们竞争。

第7章         野蛮人准备行动

德崇这一华尔街阵地上的重型武器等待着一位竞标者出现,贝克知道这位竞标者将会是谁。

第8章         两队人马

星期一早上的《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都报道说KKR即将以每股90美元的价格对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发起要约收购。

第9章         向垃圾债券宣战

他突然意识到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这场收购不仅仅是一场大收购,它也不会是克拉维斯的“每周买卖”,这将是一场五年来他向世人展示垃圾债券和KKR真实面目的绝佳机会。

第10章     第一次谈判

克拉维斯和科恩就像两种不活泼的化学元素,但一接触就会发生爆炸。

第11章     厉兵秣马

由于克拉维斯提出了每股90美元的要约收购,管理层之前在每股75美元价格基础上所作的各种假设都不能用了。

第12章     第二次谈判

在这场收购中,约翰逊和科恩掌握着主动权。他们不但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机密的信息,而且有管理层帮助他们分析这些数据。他们知道从哪里可以抠出钱来,哪里可以削减预算而不会影响公司的运作,还有哪些工厂可以出售而不会影响产量。这些信息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现在克拉维斯只能在门外巴望。

第13章     事情失去了控制

约翰逊赤裸裸的贪婪加上竞标者的互相倾轧,让本已被收购者搅得心神不宁的公众更加坐立不安。

第14章     第一轮投标

“天哪,我们对这家公司真正了解多少?”罗伯茨问道。

第15章     半路杀出程咬金

当他意识到第一波士顿那个竞标方案的作用时,愤怒的克拉维斯才松了一口气:“天哪,我们还有一次机会。”

第16章     第二轮投标

一开始,委员会的任务是想让两支队伍互相竞争。当他们有了两个公司之后,他们还想要第三家公司;有了第三家,就会想第四家……为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他们想尽了办法。如果第一波士顿和克拉维斯都没法参加第二轮竞标的话,那么委员会就别无选择了,只能选择约翰逊。

第17章     胜利迟迟不到

对约翰逊来说,蛇已经死了,只不过它的尾巴还在动。

第18章     兵临城下

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次收购成功与否,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命运都取决于这次出价了。多一分或少一分都可能造成天壤之别。现在投标价格已经达到了新高,光靠价格大战肯定是不行的。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