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每月一读——《身份经济学》

2015-10-13
阅读:

《身份经济学:身份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薪酬和幸福感》

乔治·阿克洛夫,瑞秋·克兰顿著;颜超凡,汪潇潇译

中信出版社

 

2015年9月23日到28日中国国家主席出访美国并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会谈。此次访问不只是中美的各大媒体大量关注,同时也引起世界上各大媒体的关注。其中的原因可以有各种解释,但是用“身份”进行解释可能最具有说服力。一个是新兴大国的领袖,一位是目前世界最强大国家的领袖,两人之间的会谈以及表现出的各种信号都足以影响世界。

每个人都隶属于宗教、性别、职业等多种社会身份,每种身份都有与其相对应的行为规范或准则,这些规范/准则构成了经济产出的社会机制。

身份决定一个人的机会和前途,其重要性远超我们目前的印象。“请注意你的身份”是在日常交往中被常常提及的言语,而不同身份的人所释放的市场信号其影响力也往往不同。李嘉诚“逃离”中国大陆,是最近网络中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情,也正是其身份所释放的市场负面信号更加强大。

本书作者之一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与杜克大学教授克兰顿合作,超越经济学传统的经济动机,从身份经济学的视角,为你揭示身份及其相关的社会规范究竟如何影响作为个人的你在工作、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决策及其经济和情感后果。在两位作者的笔下,人不再是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性经济人,而是有血有肉真实的人。

 

第一篇 经济学与身份

本书将身份、规范和社会类型引入经济学分析,为了简便起见,我们用身份来统称这三个术语。本书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身份、规范以及它们所依赖的社会类型是变化多端的。身份的内涵可以是当下、某一天、一年、一生或是几代人。例如,女性在一天中可以是家庭中的母亲,也可以是职场中的专业人士,此时,社会类型就是指她在某个时候如何给自己定位。在人的一生当中,人们对生活的认识也极有可能发生戏剧性的转变。

 

效用论中的身份和准则

我们的效用函数简介明了。只需要借助社会类型、规范和理想类型以及身份效用函数这三个要素,我们就可以刻画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动机是如何变化的。我们的分析方法包括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界定了效用的标准概念;一个人对物品、服务或者其他经济结果的偏好。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具体说明了相关社会背景下的身份要素。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我们假设一个人在给定的身份、规范和社会类型下,选择能够最大化其效用的行动,他通过平衡第一部分的标准效用和第二部分的身份效用,采取最恰当的行动,来最大化自身的效用。作者还使用了美国的吸烟趋势的案例来印证身份的效用。性别规范的变化是女性烟民逐渐增多的最重要因素。

 

规范源自何处?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规范的起源以及身份经济学。社会规范是如何演化的?如何将社会规范内化?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而最新的观点则是认为人们希望坚定自己的信仰,当行为主体拥有这样的效用函数时,他们的相互交往就促成了社会群体、规范和身份的产生。

 

第二篇 工作和学习

许多研究都发现通常工人认同的是与他们有切身关系的工作团队,而不是整个组织。身份因素的微小变化刻画了以下这些工作规范:

社会类型:员工把自己视为外部人或是某工作团队中的成员

规范与理想:工作团队成员认为,自己应该投入适度的努力或者相反,外部人只抱着低努力的理想。

身份效用的损失与收益:如前所述,只要员工的努力偏离了他们各自的理想,就会损失身份效用。

员工在多大程度上认同自己的工作团队或多大程度上成为外部人,取决于公司的管理政策。

一个组织的成功取决于员工共享组织目标,否则,员工将就任何提供给他们的薪酬方案展开博弈。身份经济学告诉我们,管理者不应该只监督工人们的努力,制定适当的奖励工资;他们还应该发挥关键作用,使员工成为内部人而不是外部人。工人的身份是组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能是主导因素。

作者在探讨学习的时候,把身份纳入教育经济学理论。

作者采用以下方式建立模型

第一步:在样板模型中,学生面临着教育成本与收益。成本包括学业上的努力、放弃的工资以及其他费用,收益是未来的较高工资。

第二步:加入三种身份因素

社会类型:学生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可以简单分类为乔克派或颓废派。也可以简单分为内部人和外部人

规范与理想:乔克派应该是长相姣好,衣着得体,男孩喜欢运动。颓废派则相反

身份效用的损失与收益:因为乔克派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只要他是乔克派的一员,就有较高的身份效用。但是这种身份效用取决于学生适合乔克派理想的程度。一位并不符合团队理想的学生如果依然试图适应团队,他就会遭受身份效用损失。另外只要学生投入的努力背离了自己的理想,他们也将会获得或损失身份效用。

我们的模型表明,首先教育的经济回报可能是在校生努力学习的一个弱决定因素;而身份因素可能非常重要。当乔克派理想难以适应,更多学生选择成为颓废派。他们极少为最优经济回报付出努力,因此增加未来工资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因此,我们的模型清晰地刻画了那些对学习不上心的在校青少年学生。

 

第三篇 性别与种族

在美国,只有7%的护士是男性,总体来说,美国的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职业中工作,职业隔离是美国劳动力市场最顽固的特征之一。如何解释美国的职业隔离及其趋势呢?身份可以很好解释职业隔离的趋势。一些工作适合女性,一些则适合男性,这些就是职业规范。各类工作都有相应的标签。不论这种适宜性是否基于真正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应该做什么工作的刻板印象都能从这些联想中得到证实。

作者使用自己的方式建立了劳动力市场的身份模型。

第一步依然是样板的劳动力市场模型

第二步加入三个身份因素。

社会类型:男性或女性

规范与理想:有些工作被标示为男性,其他一些则被标示为女性工作

身份效用的损失与收益:女性从事男性的工作就会损失身份效用,而男性从事女性工作同样会遭受效用损失。另外,如果女性从事男性工作,男性也会损失身份效用,他们会破坏女性工作。我们求解模型,找出劳动力供给等于需求时的工资值,以及不同工作岗位的男女就业人数。在我们的模型中,正如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一样,就业模式反映了“女性工作”的刻板印象。身份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市场竞争激烈,依然存在歧视和职业隔离。其问题在于规范,它们规定了男性和女性应该做相应的工作,而不考虑个人的喜好和能力。要彻底纠正歧视的方法,就是要撕掉职业的性别标签。

劳动力市场只是性别规范影响经济结果的主要场所之一。经济学家对家庭中的事情也非常感兴趣;夫妻俩如何分担家务以及养育儿女,他们如何决定谁应该出去工作以及工作多少时间等。研究表明,性别规范会深远地影响劳动与闲暇的分配。

无论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家庭中,性别规范都给工作贴上了男人与女人的标签。该模型向我们表明,为什么要依靠社会运动和政府干预,而不是激烈竞争的市场机制,来逐渐改变美国妇女受歧视的现象。

 

第四篇 展望未来

本书是身份经济学的入门书。我们的目的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引入身份这一概念。我们的框架相当普遍地与许多标准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概念相契合,而且和这些概念有一个共同主题:自我形象、自我实现、境遇、群体内与群体外认同、自我与他人、社会结构、权力与差异。在前面五个领域的研究中都有一些经济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身份经济学大有可为。

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规范和身份从何而来、它们是如何变化和演进的?身份、经济政策及制度之间有什么样的反馈作用?如何解释各个国家的不同身份与规范?什么原因可以解释群体冲突的增加和减少?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答都有重要意义。

 

该书创造性地将身份引入到经济学之中,使经济学家丁的人不再是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是更加贴近实际的现实人,使我们感觉到,模型中的人更加像人,而不是经济动物。当然,现实中的人还不只是身份,还有关系,亲情、价值倾向、信仰等因素,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抉择。

 

图书情报中心 张力军 执笔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