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动物》
道格拉斯·肯里克,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思著;魏群译
中信出版社
本书作者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 T. Kenrick)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教授、进化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著作《社会心理学》以及《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等都是畅销书。合著者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思(Vladas Griskevicius)则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与心理学教授。
关于人类决策问题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本书作者从人类进化心理学出发,论述了那些非理性决策或者愚蠢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有着深层的理性原因。作者因此大胆提出一个观点:人不止是经济学家们假设的经济理性人,而是理性动物。
作者的核心观点有两个。第一,人类的决策为其进化目标服务,因此很多决策是在潜意识之中基于进化痕迹而做出的。第二,人类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的进化目标,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唤起潜意识中的次级自我。我们的内在通常有7个次级自我,即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社交型次级自我、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育儿型次级自我。以上两者叠加的结果,便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人类的进化史极其漫长,一般而言,越是晚出现的技能或环境,人类就越容易出错。
为什么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与多位女性保持着婚外恋关系?为什么乔布斯的过度自信反而让他取得了成功?为什么花花公子型的坏男人更受欢迎?为什么深夜走在黑暗的巷道会让我们格外警惕?为什么别人打喷嚏我们会紧张?作者利用进化心理学解释了上述这些问题。
第一章 理性、非理性及肯尼迪家族成员英年早逝的原因
为什么约瑟夫·肯尼迪一生做出了各种英明的决策,而他的后代却好似被某种神秘的力量驱使着,总是做出不幸的选择呢?肯尼迪家族之谜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人们的决策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在这个问题上,专家们持有严重的分歧。一些专家断言我们的选择是非常理性的;而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我们的决策常常是非理性的,有时候甚至是非常愚蠢的。作者提出,如果你通过表面深入探究,就会发现那些貌似愚蠢的决定其实是具有深度理性的,这需要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的大脑。
作者从三个角度出发观察肯尼迪家族。
首先是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发生在肯尼迪家族第二代和第三代成员身上接连不断的家庭悲剧并不是什么诅咒,它更像是一连串不走运的赌博,谈不上神奇,只是碰巧倒霉而已。
其次是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出发。作者罗列了一系列的非理性行为,包括赌徒谬误、后见之明偏见、群聚错觉、假确定性效应等已经被人类发现并确认的非理性行为。肯尼迪家族的诅咒,主要源于他们祖传的富有男子气概的勇猛,以致变成了鲁莽。
最后是从进化心理学入手分析。当我们纵观整个动物王国更深层的决策逻辑时,就会清楚地看到,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决策,都是为了实现深层次的进化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说明我们的很多决策偏见、谬误和判断失误可能未必是设计缺陷,而是设计特点。在理解了男性冒险的生物机制和繁殖成功之间的密切关联之后,让我们再回头看看肯尼迪家族的奇闻异事。这个家族对冒险的嗜好偶尔会导致他们做出糟糕的判断,发生各种不幸,甚至有几位成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风险总是关乎取舍,铤而走险的结果可能是死亡,但也可能是金钱和地位的回报。然而在更深层次上,肯尼迪家族的冒险获得了进化王国中最有价值的回报——繁殖成功。全世界所有社会中的女性都会迷恋有野心、愿意冒险、追求成功的男性。虽然肯尼迪的一些后代已在不幸中遇难,但他的基因还是枝繁叶茂,不过短短几代,这位爱尔兰人的孙辈就多达29人,重孙辈有60多人。这些后代也继续过着富足且成功的生活,虽然仍偶有冒险。
第二章7个次级自我
人类不只抱有寻求适应性最大化这一个进化目标,人类决策体系的设计功能是要实现一整套各不相同的进化目标。在探究人类是如何满足这些进化目标的过程中,科学家已经有了一些重要发现:解决不同的问题常常要求我们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悖的方式进行决策。我们的反复无常实际上是与生俱来的。
当人们谈到进化成功时,往往只想到生存和繁衍。但是,如果你认为这些就是进化的全部,那未免过于简单化了。虽然生存和繁衍都是重要的挑战,但人类必须要战胜各种不同的挑战才能取得进化的成功。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他们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社会进化挑战,包括退避身体伤害、避免疾病、交友、获取地位、吸引配偶、留住配偶、照顾家庭等。每种进化挑战都是独特的。一个人成功赢得配偶时所做的事情,与他规避捕食者或是照顾子女时所做的事都不同。解决不同的问题要求我们的祖先用不同的方式决策。其进化的结果就是人脑具备了不同的心理系统以应对不同的挑战。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同的心理系统看作是多个次级自我,每一个次级自我都相当于一位执行副总裁,负责实现某个进化目标。
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保安人员。虽然人类可以互相帮助,但一直以来也形成了相互威胁的关系,这个自我希望免受任何潜在的生理伤害。
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强迫症患者。人类在生理上进化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免疫系统,同时在心理上也进化出了一系列预防性的心理机制,能够帮助我们预防传染。当我们听到其他人打喷嚏、咳嗽,看到皮肤病变的症状,闻到不良气味时,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就会被激活,甚至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人都会使这类次级自我进入备战状态。
社交型次级自我:团队合作者。这个自我希望被别人认可、喜欢,被他人当作朋友。他可以被任何关于友谊的线索所触发。
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积极进取者。在群体中获得并保持自己的位置。这个自我关注的是一个人在等级结构中的位置,希望被尊重,并且需要理由去尊重他人。
择偶型次级自我:活跃的单身汉。这个自我有男性版本和女性版本,但无论男女的行为模式都是为了增加自己在潜在恋爱对象眼中的魅力。
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好配偶。这个自我关注的是有关伴侣是否幸福的信息,同时还要观察社会环境中是否有潜在的侵入者威胁你们的关系。
育儿型次级自我:养育后代的父母。在传统社会,父母提供的不仅是衣食住行的保障,还有知识与技能;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和财力来养育孩子。
第三章 家庭经济学与华尔街经济学
理性经济学家发明的博弈论规则,其适用的前提是谈判双方都是冷血的经济人,各自寻求最大化的物质回报。这些规则可以很好地解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如何在市场上竞争,二手汽车如何在公开市场上买卖,以及华尔街交易员如何交易股票。但人类并不是冷血的经济人。公司、市场定价甚至经济学本身,从进化的角度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在面对家庭问题时,我们并不是在进行理性经济学家所谓的博弈,而是在玩一种截然不同的游戏。内含适应性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由于进化偏爱有助于有机体DNA传播的行为,所以人类自然希望拥有共同基因的有机体之间进行更多的合作。人类家庭中的援助通常也是沿着基因分布进行的。尽管兄弟姐妹并不会百分之百地相互合作,但他们的合作要比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更容易。
博弈在不同对象之间,会遵循不同的规则。在亲人之间,他们使用共享模式,其规则包括“尽力给予”、“按需索取”、“不计个人得失”,育儿型次级自我的情况之下就使用这个模式。在同辈或朋友之间,使用对等互惠模式,也就是社交型次级自我的模式。而在地位博弈时则使用权威排序模式,在这种社会等级地位型次级自我模式下,人们会根据自己在地位层级中的不同位置获得不同的利益并支付不同的成本,没人可以只得到不付出。下属奉送给上级忠诚和特权,而他们反过来也期待领导者为自己提供资源、金钱、保护和前进的方向。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跟亲属、朋友、邻居、同事和长期的生意伙伴打交道,甚至会跟销售商建立某种关系;只在很少的情况下会跟完全陌生的人交道。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想留下来并且努力让其他人喜欢我们、尊重我们、照顾我们。但如果你运用自有市场理性原则跟周围的人打交道,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多少亲密的朋友。
第四章 大脑中的烟雾探测器
保持正确的决策是否永远是聪明的决策呢?在有些情况下,进化可能并不喜欢真相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判断反而能够提高适应性。如果偏见和不准确在某些情况下恰好帮助人们提高了适应性,那么大脑将持续做出带有偏见和不准确的判断。自然选择创造了像大脑这样带有偏见的系统,从而将代价更大的误差降至最低。这种为避免在进化中产生代价昂贵的误差的内生偏见叫作“烟雾探测器原则”。
无论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大脑的设计功能都在不惜一切代价解决经常出现的进化挑战。在应对危险和疾病方面,大脑的设置是要对陌生的外来人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味道和情景保持高度敏感。虽然这会导致偶尔的妄想症和疑病症,但总好过天真地对人不加防备,被人暴打一顿或是染上致命病毒。我们的每一个次级自我都存在偶尔犯错的偏见,但这些偏见常常会帮助我们避免更加严重的进化错误。
第五章 现代穴居人
人生中有些事情是很容易的,比如学说话;而有些事情确实很难,例如学习读和写就比说话难很多。为什么说话容易而写作难呢?答案可以在人类进化史中找到,我们的祖先已经用语言交流了几十万年,而书面文字只是一新生儿。而说到决策偏差,则多数源于我们花了几千小时努力学习的东西——数学。现代世界充斥着用数字表述的统计信息,这些东西能够不断地欺骗我们。
新孵化的小海龟似乎会本能地爬向有光亮的地方,几百万年以来,这都是个非常理性而且有效的策略。因为在黑暗的海滩上,光亮来自海面反射的月亮和星星的光芒,朝着这些光亮爬,小海龟就能回到大海。但是,当人类开始在海滩的另一边安家,修建了灯光闪烁的酒店后,问题就来了,海龟孵化之后如果朝着最亮的地方爬,就会径直爬到公路上,看起来就像要自杀一样,因为那里是滚滚的车轮。现代人类跟自杀的海龟颇有相似之处。我们也有深度理性的决策机制,我们的系统有时也会被现代世界的种种因素所干扰。
第六章 快生速死
生活史理论提出所有有机体生命中的根本任务可分为两大类:存续努力和繁殖努力。存续努力是指动物用于维持身体健康的能量,繁殖努力是指用于复制有机体基因的能量。该理论强调,所有的动物本质上都在做出同样的权衡,在任何一个时点上都可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存续努力或是繁殖努力。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权衡,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生命史对策。有些动物采用“慢”型生命史对策,它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进行存续发展,然后再进行繁殖。有些动物则采用“快”型生命史对策,在存续上稍作投资就尽快开始繁殖。事实上,对于大象、人类和任何后代数量相对较少的动物来说,努力繁殖的意义不只是交配。成功的繁殖还要细分为择偶努力和育儿努力。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生活有着不同的优先偏好排序,这对于我们在不同时期的财务决策也有着重要影响。
快对策和慢对策哪个更好呢?事实上,没有哪种对策一定更好,每种对策在进化史上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快对策适合危险的、不可预知的环境;而慢对策适合安全且较可预知的环境。生活史对策的差别不仅存在于不同的物种之间,在同一物种内部,不同的动物个体之间也存在着生活史对策的差异。为什么有的人遵循快对策,而有的人会遵循慢对策?其中的原因,一部分与我们的遗传基因有关,另一部分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尤其是我们童年的境遇。如果一个人是在充满暴力或疾病的危险环境中长大,又或者是在波动性较大的环境中成长,例如经常搬家、收入不可预期、单亲家庭等,那么这个人就会选择快对策。快对策强调获取回报并立即兑现,在危险而难以预期的环境里,这是具有适应性的。
第七章 金保时捷与绿孔雀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炫耀性消费?到底是什么因素在驱使世界各地的人耗费资源去购买奢侈品?通过观察其他物种的行为,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为什么雌性会选择爱炫耀的雄性?进化生物学家认为,炫耀性行为是雄性拥有“良好基因”的标志。由此可见,人类的炫耀性消费与孔雀的闪亮羽毛一样,都有类似的功能。研究表明,激活男性的择偶型次级自我不仅会使男性更重视财富,而且会让他们更愿意公开炫耀自己的财富。当择偶型次级自我休眠时,男性与女性在消费倾向上并没有区别;然而在唤醒人们内在的择偶型次级自我之后,就会引发一场冲动购物,但这仅限于男性。欲望的火焰被点燃之后,男性进入炫耀模式,他们开始追逐奢华的汽车、炫目的手机、昂贵的假期,以及任何能够用来炫耀的产品。
第八章 性经济学:男欢女爱
男版和女版的次级自我差异很大,由此导致在性、婚姻(择偶)以及留住配偶,甚至消费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两性在对待约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对待一夜情上,男性与女性差异显著。女性只愿跟智商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男性上床,当男性不会一直陪在她身边时,女性为自己开的价也会高很多。但是男性倒愿意跟那些智商低于平均水平的女性发生关系。两性在对待一夜情的谨慎程度上的差别,与最低亲代投资的基本生物学差异是一致的。一旦女性怀孕,她将付出高昂的生物学成本;她要怀胎九月,并在之后的许多年中养育孩子。相反,如果男人有了一夜情,他在生理上的投资只需要多吃一块牛排就补回来了。
对于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高昂的彩礼现象,作者是这样解释的:当一个女人同意为一个男人怀孕,愿意为繁殖付出高昂的生物学成本之前,她和她的家庭常常会要求追求者证明自己能够提供资源的意愿和能力。对于男性来说,付出彩礼或是购买订婚钻戒,就像是交付定金一样,是为长期相伴提供资源的承诺。
在择偶上,男性会把外貌的吸引力排在首要位置,善良排在第二,之后是地位和资源等。而女性则把男性的地位和资源排在第一位,之后是善良,外貌的吸引力则排在很靠后的位置。
第九章 深层理性的寄生虫
布谷鸟是一种恶毒的群居寄生物种,它辗转利用其他鸟类的适应性倾向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不过寄生现象在动物界普遍存在。
这些寄生虫企图让你的次级自我背叛你,利用那些精明的进化偏见向你兜售商品,不知不觉中诱使你做出贡献,骗你没商量。
同类寄居者常常以各种投机者的形式藏匿于我们中间,他们或者披着宗教的外衣,或打着宗教的幌子,或西装革履、道貌岸然。这些恶人并没有把“蛋”藏在我们的“巢”中,而是蓄意盗窃我们巢中的“蛋”。伯纳德·麦道夫就是这个骗子的典型。
像剑齿鲇鱼一样,人类社会的寄生虫也常常会伪装成好人的样子,甚至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我们的信任,你一旦放他们进来,他们就会在你的钱包上狠狠地咬上一口。作者使用钻石商戴比尔斯的成功营销史说明了以上的过程。戴比尔斯精心策划了完美的寄生格局,在人为创造了产品的稀缺性之后,其市场策略又永久地激活了最看重稀缺性的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诞生仅仅30年后,钻石戒指就不再被看作是简单的奢侈品,而是成为现代订婚仪式上的必需品。
作者毫无疑问是讲故事的高手,这样一本偏学术性且夹杂着众多心理学实验的著作,被写得妙趣横生并逻辑严密。静心读完,相信你定会有所收获。
图书情报中心 张力军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