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回忆文章----有我有梦想
“有我有梦想”出自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成立时赠送给来宾的水晶纪念品,一想到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就不由得想到了这句话。
也许是我参加过学校创业大赛并有过创业经历的缘故,领导让我写点在MBA学习期间参加创业大赛的一些事情。尽管一再推脱,但记忆和感情的闸门却已被打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飞扬眼前。
98年夏天的某个晚上,刚刚推荐到经管学院直读98级IMBA的电机系学生高国栋和水利系学生赵勇到14号楼找到我,希望我或者我班同学加入他们组建的“邦达团队”参加清华大学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因为创业团队要求设置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营销总监等职位,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希望有MBA的师兄壮壮胆。
这二位一看就是典型的清华学生,做事认真、投入,虽然他们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还担任系里的干部,却常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这次他们以一位教授的专利技术设计出“绿色净菜机”的产品概念,进行了初步的市场调查后,准备以此做出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我对他们参加的创业大赛很有兴趣,虽然我当时还不太了解创业大赛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但我告诉他们我们班同学必须参加暑期实习,大多数同学已经确定实习单位,恐怕没有时间参加他们的创业团队。赵勇有些失望,就问我能不能做他们的顾问,对他们的市场调查和商业计划给予指导,实在有些盛情难却,我就应允了。也不知这一次应允竟然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
接下来几个月的紧张准备和预赛就不多说,单说决赛那天,“邦达团队”的4位主角就要在经管学院国际报告厅面对300多位评委和嘉宾做项目陈述,做为顾问的我实在为他们捏一把汗,因为临到头天晚上他们才凑齐做一次排练,好在他们都见过大场面,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按照规则,4个人每人做一部分陈述,共同构成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最后回答评委的提问。
轮到“邦达团队”陈述时,第一个上场的是年龄最小的汪辉敏,她首先讲述了《北京晚报》的一则报道,一只小鸟误食绿色蔬菜致死如何救了三口之家的性命,进而引出“绿色净菜机,领导厨房革命,护卫人类健康”的产品理念,深深吸引了评委和听众,接下来是“总裁”高国栋,这位电机系毕业的高材生以总裁的口吻介绍了产品的功能、技术优势和市场定位,指出这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在家庭市场的保护人体健康的产品,第三位是颇有演讲才华的杨懿梅,只见她从容不迫的用各类财务图表清晰的演示项目的可观的收入和盈利前景,最后出场的是善于慷慨陈辞的赵勇,他深入分析了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营模式,除了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之外,也坦诚地谈到了项目潜在的风险,以赢得风险投资商的信任。
四位口才风度俱佳且临场应变能力极强的青年才俊的陈述和答辩赢得了满堂喝彩,以至有一位同学激动得眼镜竟不小心“咣噹”一声掉到了桌子上。最后,“邦达团队”获得了清华大学第一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第一名,高国栋感慨的说“我们被迅速催熟了”。后来,这四位才俊完成经管学院的学业后,各自取得了新的发展。目前,高国栋在沃顿商学院攻读博士,赵勇和杨懿梅分别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商学院攻读MBA,汪辉敏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邦达团队”的其他5位成员都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清华大学第一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巨大成功,大赛历时5个多月,共有320名同学参加。进入决赛的5件作品不仅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而且很好地结合了市场需求。其中,“绿色净菜机”等优秀商业计划获得了与会评委和风险投资家的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近60家媒体对该届大赛进行了采访报道。1999年,这项仅在一所学校举办过一次的活动就马上推广到全国高校,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此拉开帏幕。
后来听一位同学说,第一次创业大赛的筹办是源于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杨锦方、幕岩和经管学院的博士生倪正东等人在组织创业者俱乐部的过程中,偶然获悉MIT有类似的组织,从1990年来已经连续举办8届创业计划竞赛,锻炼了大量的创业英才。巧合的是清华经管学院正与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开办IMBA项目,98年3月斯隆管理学院师生代表团访问经管学院,他们抓住找个机会与MIT的同学建立了联系,获得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此后,他们历经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清华第一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98年12月,杨锦方、倪正东执笔的《清华园中的创业启蒙》一书出版,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If we dream, everything will be possible。如今,他们已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