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谢维和副校长在《老清华的社会科学》新书首发式上的致辞

2012-01-06
阅读: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新书首发式致辞

谢维和教授 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1年12月12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衷心祝贺《老清华的社会科学》这本书成功的首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本书得到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的特别资助,在此,我对长期以来对本书编写、出版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的老师、校友、同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致以诚挚的谢意,对本书的两位主编钱颖一、李强教授表示特别的感谢!2011年不仅是清华的百年校庆,也是老清华的经济学系、政治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学系,这四个学科建系85周年,我也特别祝贺四个系建系85周年。

        关于这个四个学科的建设,刚才片子拍的非常好,我看完以后,我心里很激动。所以我就在这里,借这个机会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个,清华的四个社会科学的学科,这几个系,其实不仅仅是属于清华的,是属于我们国家的。大家只要看到背板上这些头像和名字,可以说是大家都不用提起也不会忘记的名字。刚才片子里简单列举的那些名字,我想足以让我们震撼并肃然起敬。我觉得很多的学者与学生不光在自己的研究著作、文章、书里会引用他们的东西,甚至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国这些学科的发展史上,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他们的名字和言论。可以这样说,他们不仅是清华的财富,也是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财富,是中国社会科学非常弥足珍贵的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写这样一本书,来纪念他们,并且用它作为我们清华社会科学重新去获得辉煌的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撑和资源,我觉得怎么说也不过分。我觉得给更充分的时间,恐怕写十卷也不过分,他们每一个人都足以写一本书。张小劲等同志在政治学系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也在回忆、追溯和记载老清华的很著名的政治学者的事。我想讲的第一个意思,即这本书出版是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也是为中国的社会科学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说要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要大力建立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样的一些工作,首先要有历史的总结,要把我们历史上丰富的历史资源挖掘出来,展示出来,这也是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非常有价值的举措。所以我要感谢我们的编者,感谢我们的出版单位,感谢我们参与这个事情的人,当然要感谢我们的先辈们,他们做了伟大的事情,才让我们今天有条件去写他们,去记载他们,去学习他们。

        第二个,我们在这里展示老清华的社会科学,我们不仅要纪念他们的学术,包括他们的人格等等,我们想去重新认识清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这样一种学统或者叫道统。当然一定意义上这是弘扬和发展我们国家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重要事情。我们中国文化中常常提到的一个词:道尊于势,讲的就是学术传统的重要性与价值。讲到这里,我想起晚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愈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文章《原道》,讲的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学术传统是儒学,他认为,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真正传统从尧舜开始,后来到孟子那里就没有了。而佛学自汉代到唐朝,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峰。而他则力图在他的《原道》这本书里把中国真正传统的儒学的东西重新提出并加以恢复。陈寅恪先生对这篇文章给予极高的评价,并且认为韩愈的论述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关系。

        我们今天做这样的事情,也就是在做类似韩愈的工作,是寻求清华的学统,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一个国家,没有历史的民族是不稳定的,他的文化是站不住的。所以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渊源的学科才是真正强大的学科。清华的文科在今天的某些统计数据上可能还弱一点,但我们完全有信心恢复清华文科的地位,并使它更加辉煌。实际上,我们做这件事情不仅仅是这本书,我们有三本书:《老清华的社会科学》、《老清华的人文学科》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清华的文科建设》,我们还有一本书没有出版。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就像中国青年报在清华一百周年 校庆的时候发表的文章,《清华找回了另一半》那样,虽然它的内容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他们不可能搜集到非常全面的材料,但它的题目足以让我们个人感到欣慰。其实,我们也有自己很骄傲的数据,例如,我们的社会科学,已经进入到国际社会科学ESI检索系统的前1%。在整个中国的社会科学体系中,只有四个部门进入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尽管我们其他的数据稍微小一点,但是我个人觉得有这样的学统,有这样的道统,有这样的历史传统与积淀,我们还怕什么呢?振兴与重新辉煌是迟早的事情。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怕就怕走的道路错了,怕就怕做的事情不正确。

        第三个意思,我想说,清华的文科在过去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我们不仅很好的继承了传统,而且我们也发扬了传统,光大了传统。老清华的学术传统,历史传统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二是国际的视野和国际的标准,第三个是极其的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第四个是独立之精神,我觉得这四个方面总结的非常符合事实,我完全同意。在这样的基础上,清华今天的文科发展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思路。我们今天的思路就是:入主流、高水平、有特色。

        过去我们提“小而精”,今天不提了。所谓“入主流”,讲的是我们的文科既要有文科的主流学科,如文史哲,经济、社会、政治、心理等学科,还要入国家和人类社会整个世界改革和发展的主流和重大问题。这是“入主流”的两个方面。“高水平”,即我们要代表中国的水准,具有世界的影响。当然我们“有特色”,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有我们清华本身的风格,有我们自己的传统。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清华的文科建设,包括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艺术,还有其他的应用型的文科,要建设三个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我们提出我们整个文科改革发展科研的思路,是三个交集,要和理工科形成交集,要和国家一流大学高等强国形成交集,要和国家整个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形成交集。当然在整个文科建设与发展的整体目标上,我们要做提供四个贡献:即人才、思想、文化、政策贡献。这都是我们在这些年的探索实践中清华文科老师提出来的,由我们大家共同总结出来的。

        所以我想今天借这个机会代表学校向编者、出版者表示祝贺,同时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成为文科下一步发展的巨大的动力,成为我们将来判断做事情好坏的一个基准。成为我们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化软实力非常重要的支撑。我在清华经常跟我们老师说,我不希望你做太多的事情,但我希望你做一点永恒的事情。一个学科,一个人的水平与地位,并不在于你写多少文章或多少文字,问题是有没有几篇文章或者几段话能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贡献?我们清华大学的文科中有没有几本书,几篇文章,有几个人,能够在中国历史上,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以后,人们还会提起?还会像今天这样被人们去纪念和学习?我相信这本书会有这样一种价值!

        谢谢你们!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