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今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在上海举办清华EMBA名师管理论坛。在此之前,我们刚刚在隔壁房间举行了清华EMBA教育中心上海办公室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两个活动加在一起,这应该是清华EMBA教育中心近年来在上海举办的最大的一次活动。
清华EMBA教育中心上海办公室的成立是学院EMBA教育上的重要一项举措,是学院EMBA创新发展的一部分。今年是清华EMBA的十周年。第一个十年EMBA从诞生到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清华EMBA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就是“培养产业领袖,塑造企业未来”。十年来,清华EMBA形成了五大办学优势:强大而敬业的师资阵容、广泛而雄厚的国际合作资源、精致的课程设计、严明的教学管理、以及充满凝聚力的校友网络。我用两个例子来说明国内外对清华EMBA的认可。今年9月21日,首届清华EMBA学生—EMBA02-A、B两班同学举办了十周年庆典。同学们用“两年同学情、十年师生谊、一生清华缘”来概括清华EMBA的经历。这是清华EMBA校友对清华EMBA办学高度肯定的一个缩影。今年10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公布,清华与INSEAD联合举办EMBA国际项目全球排名第四,国内第一。这是国际社会对我们清华EMBA办学的高度肯定。
清华EMBA新的十年已经开始。经过十年的积累,我们现在有了4千余名校友和在校生、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一套可操作的办学经验,以及一个优良的社会声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中国企业的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EMBA学生群体的要求越来越高,EMBA教育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创新,不进则退。
在今年5月19日清华经管学院纪念清华EMBA开办十周年大会之后,学院EMBA教育中心召集了多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各类相关人士系统探讨新十年清华EMBA教育创新发展,并随之逐步加以落实。今天,我想借此机会通过三个具体例子来向各位介绍我们的新举措,使大家从中领略我们在新十年中的办学思路。
第一,成立上海办公室,加大在长三角地区的招生推广力度。在过去十年,清华EMBA学生群体分布于全国各地,来自北京和北方地区相对较多,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学生相对于它在国内经济活动比例来说不够匹配。这也很自然,因为清华地处北方。在新的十年中,清华EMBA将加大在长三角地区的招生推广力度。今天我们在上海成立EMBA办公室就是一个具体的措施。我们希望从上海辐射到江苏和浙江等省份,提高长三角地区EMBA学生的比例。我们学院EMBA上海办公室与学院高管培训中心上海办公室在一栋楼里办公,地处虹桥迎宾馆。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长三角是中国企业最发达和企业家精神最强的地区之一。同时,上海的管理教育和EMBA教育也非常发达。在这里,有国内非常优秀的独立商学院,有多所隶属于优秀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学院,最近,还有多所世界级海外大学的商学院在上海落户,以多种形式开展管理教育,包括EMBA教育。因此,上海的管理教育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不过,我们对清华EMBA项目在上海的竞争优势有充分的信心。我们有不同于其他学院的差异性优势。清华地处首都北京,有百年历史,有誉满全国的品牌。清华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学术的主流,其地位与影响力在国内顶尖。清华经管学院的特殊历史和在中国管理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也使它对在上海的企业、企业家和管理者有特殊的吸引力。学院1984年成立,首任院长是朱鎔基。直到他在1988年来上海担任市长,他都每周到学院领导工作。他担任院长17年,退任之后至今一直担任学院的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每年都出席顾问委员会的年度会议,13年来从没有间断。清华经管学院是国内首家获得AACSB和EQUIS国际认证的学院,在国际化方面发挥着引领性作用。
就EMBA教育而言清华的优势也很突出。学院是中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这个委员会也负责指导EMBA项目。清华EMBA项目十年来的成就有目共睹,上面我提到了在10月英国《金融时报》的全球EMBA排名中,清华的EMBA国际项目名列全球第四,事实上,这还是中国内地所有商学院在参加《金融时报》共六类排名中迄今为止的最好成绩。随着清华EMBA在新十年创新发展新措施的逐步推出,随着社会上对EMBA办学严谨性的日益重视,清华EMBA会更加有吸引力。
第二、全新课程《清华探究》开课,强调“会通”。会是会议的会,通是通过的通。这里说的会通包括古今会通、中西会通、文理会通、商工会通等内容。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把“会通”视为清华的传统风格。会通就要基于学院与大学的融合,这正是综合性大学的独特优势,是独立商学院不具备的。在酝酿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清华探究》课程于11月22日正式开课。清华2012年秋季入校的EMBA12-F班的66位同学成为该课程的第一批学生。该课程共两整天,包括四大模块、两个院士专场课堂、八个重点实验室、十大校园风物,近二十位教师参加讲授研讨。这是清华EMBA项目投入成本最大的一门课,也是清华EMBA同学们最感惊喜的一门课。
在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中,我们考察了清华大学一百多个实验室,最后精挑细选出八个代表先进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实验室,分别是:医学微系统技术实验室、药剂学实验室、纳米中心超净实验室、汽车造型实验室、照明与色彩实验室、信息艺术设计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运行演示中心、以及超级计算中心。同学们分成小组轮流走进实验室,在现场体验式教学中触摸科技前沿新知。管理与技术的融会贯通,文科与理科的交叉整合,形成强烈的冲击。在医学院和纳米科技研究中心模块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范守善教授和同学们探讨了《碳纳米管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模块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教授应邀主讲《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美术学院模块中,工业设计系蔡军教授以“设计管理——企业转型期下以用户为导向的战略整合与创新”为主题授课。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负责人刘新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可持续设计”的认识与思考。
在清华人文历史探究模块中,主讲老师是84岁高龄的黄延复先生。他是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学者,从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后一直没有离开过清华园,至今已在园子里呆了六十二年,被誉为“清华传统精神的守护者”。黄先生带领同学们从清华二校门开始,途径日晷、清华学堂、驻足王国维纪念碑、同方部,绕过图书馆、西体育馆、静观古月堂、“月涵松”,最终抵达照澜院故居。黄老先生对园子里的人物、历史、轶事等如数家珍,博得同学们阵阵喝彩。在当晚的《清华人文精神与校园风物》专场讲座中,黄老先生意犹未尽,继续为同学们解读清华传统精神,他说,“我所主张的清华传统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在课程结束的当天晚上,EMBA12-F班班级主管老师收到了一条来自该班班长的短信,对这门新课给予了高度评价,短信中说:“《清华探究》是极其好的一门课程。这不是我的结论,这是同学的共识。学习了知识,促进了多学科交流,充分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汇贯通。吸收了清华精神,培养了文化底蕴,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交流。……我们为能选择水木清华,为能投身于经管学院各位老师门下求学而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是为高格。感谢老师们的付出和努力。”我们对这门新课的效果深到欣慰,体会到踏实严谨办学,创新发展带来的成果。
第三,基于最新信息技术的移动学习手段。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信息技术对学习手段带来革命化的改变。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在今年9月19日清华EMBA项目2012秋季开学典礼上,我们正式发布了这个移动学习设备,并且当天为每一位新入校的EMBA学生都配备了一个。
它看起来像一本书。事实上,我们有意识地把封面设计得同我们之前十年发的纸制课件很相似。它是一个专门为清华EMBA项目量身定做的iPad,不仅可以无线下载并同步所有的课件,还是学生相互交流的网上社区。我们把它叫做“iEMBA”。随着它的引入,清华EMBA就率先在全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iEMBA的时代。
在9月19日的开学典礼上,我们展示了它的功能。进入首页,看到的是梦幻般的iEMBA标识。在“清华欢迎你”的问候中,呈现出“我们的”区域: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院、我们的中心、我们的老师,还有我们的院长教诲。与学业有关的信息,都在“我们的”之中,无需再去问老师,也无须到网上搜索。“院长教诲”中收录了我过去三年清华EMBA秋季开学典礼的致辞,以及今年5月在清华EMBA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在同一页面中还有“学在清华”、“吃在清华”、“住在清华”、“动在清华”栏目。这里有清华图书馆的介绍,有清华校内外餐厅的方位,有清华周边酒店的电话,还有清华校园的高清地图,所有这些都为同学们在清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极大便利。
“开学指南”展示了接下来四天的第一个学习模块。开学日程、拓展训练介绍、Techmark介绍,以及各种实用信息:从学生卡到电子邮箱,从课程学习须知到校内外网络资源。在这之后的每一门课程模块中,都有全部的、同步自动更新的电子课件。在个人信息栏目中,有最新的班级活动通知、讲座论坛信息等等。
10月25-26日是第一个学习模块的前半部分,是由我为EMBA 2012级秋季班学生讲授第一堂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从这堂课开始,我们第一次在课堂上使用了iEMBA。通过Apple TV的连接,我把手上的iEMBA与大银幕无线连接,实现无线投影,我在教室中自由走动,进行翻页等操作。同学则可以在自己的iEMBA上做注解,并发给我他们提出的问题。在我的课堂上,第一次完全没有发放纸制课件。所有EMBA学生都顺利地接受了这种新的无纸学习手段。
在11月份开出的第二个学习模块《清华探究》上,同学们携带着iEMBA走进清华的各个学院、实验室、风物实景,他们不仅可以随时查阅课件,而且可以随时随地拍摄照片,并向外发送(我们配备的是iPad 3,带摄像头和3G模块)。
经过了这三个开学之后模块的亲身体验,清华2012级秋季学期入学的EMBA同学们已经切实感受到了新教学手段的魅力。这是我们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手段上迈出的一小步,但它却是我们EMBA教育历史上的一大步。
以上是清华EMBA教育在今年创新发展中的三个例子。不过,大家已经可以从中看出清华EMBA未来的发展脉络。我们还在继续努力,踏踏实实办学,认认真真做事。我们相信市场是认可这种办学风格的。这是清华EMBA创新发展的基础,也是清华EMBA的重要竞争优势。
衷心感谢各位对清华EMBA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