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首席金融工程师张惠岩做客清华经管学院,在“清华金融行业导师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创新与应用”的演讲。他认为,国内对冲基金时代终于到来,未来十年都会是对冲基金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郦金梁为其颁发了导师证书。

郦金梁副院长为张惠岩工程师颁发导师聘书

张惠岩
张惠岩通过介绍大宗商品和宏观经济的关系,认为大宗商品最重要的功能是抵抗通货膨胀,是很好的市场配置工具。他给出的三张研究图表显示,大宗商品与债券呈负相关,与股票的相关性也较低,但与通胀呈正相关。在通胀更高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对抗通胀的作用越强。黄金、白银或其他大宗商品,还会是最主要的对抗通胀的工具。同时,他预计将来期货投资者会越来越多的进入市场。
张惠岩还介绍了包括利率互换、违约互换、期权、互换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最新发展。他以野村证券2007年购买冰岛最大商业银行债券、但最终此银行被国有化的事件为例,指出了衍生品交易中会经常遇到交易对手的风险。但他同时认为,即使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衍生品自身却不是有毒资产,金融工具的诞生都是为了服务于市场需求,交易会产生交易风险,衍生品恰恰可以回避和管理风险。
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目前交易铜、铝、铅等10多个品种,未来则计划增加原油、期权、有色指数、碳排放等新的品种。上期所在期货市场的宏观及交易方面的研究则包括,市场流动性指数/流动性报告、高频交易/算法交易、交易者行为研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研究等。“金融创新是我们这个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张惠岩说。
谈到衍生品投资和对冲基金,张惠岩以索罗斯用5倍杠杆做空100亿美元的英镑为例,解释衍生品的复杂性及其可能得到的超额收益。“所以,金融衍生品行业需要真正的金融人才,在‘火车撞过来’的时候做一些金融对冲,进行保值套利。”他介绍道,在美国6800只开放式共同基金中,衍生品参与率达到27%,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杠杆和反向ETF等,发挥了管理市场风险、流动性、以及做空和增加风险仓口等作用。“国内对冲基金时代也终于到来,未来十年,都会是对冲基金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张惠岩说。
张惠岩以自己当年在美国求学、并从华盛顿迁往纽约工作的亲身经历为例,鼓励同学们在求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个人的积累,包括知识、心理素质,要注重准备的力量。“每开始一项新工作之前要做足准备,这样成功的机会会更大一些。”张惠岩说。
在现场交流环节,张惠岩与同学们就中国的影子银行、做市商制度、港交所收购LME等问题进行了更多的讨论。(供稿金融硕士项目办公室编辑沟通办)
嘉宾介绍:
张惠岩是上海期货交易所首席金融工程专家,参与新产品研发设计,开展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研究,推动期货产品和交易的国际化,及组建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等。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山东大学管理科学学士。曾任野村证券纽约副总裁,第一资本银行高级经理,E-Trade全球资产管理高级经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经济学家,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所助理研究员。是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也是美国非官方经济俱乐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成员(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