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本科和经济学第二学位同学分别与钱颖一院长进行了“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两场“下午茶”活动从中午一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依旧沉浸于与院长海阔天空的谈论中,此刻所想已不再只是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排名、实习、就业等问题,而是开始更多地思考院长所说的那些看似“无用”知识的价值,以及如何放眼未来,为自己的人生制定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

本科“下午茶”现场

经济学第二学位“下午茶”现场
由于大部分同学都是2012级新生,“下午茶”一开始,钱院长就让参与活动的同学逐一进行自我介绍,讲一讲自己所毕业的中学及其办学特色。经管学院和经济学第二学位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很多同学的中学母校都是各地名校,有着悠久的历史、理念和教学特长。听过同学们的讲述,钱院长说出了他抛出这个问题的初衷,作为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首届委员,他在关注大学教育和改革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高考制度十分关心,他希望经管学院能够像同学们的中学母校那样,以其独特的教学育人理念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产生同样深远的影响。下午茶在钱院长意味深长的开场白后正式开始。
课程改革:“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教育,点亮人的心灵;教育,照耀人类的未来。在功利主义盛行、浮躁风气弥漫的当今社会,教育既是造成问题的源头,教育又是解决问题的希望。”钱院长引用了他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写的这段主编寄语,开启了既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又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教育话题。

钱颖一院长聆听同学心声
钱院长回述了他在今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讲的三个故事,启发同学们思考“无用知识”的“有用之处”。
第一个故事关于理科,当年柯达先生认为最有用的发明家是无线电收音机的发明人马可尼,佛莱克斯纳却反驳说,麦克斯韦和赫兹的理论贡献更加有用。虽然当初两人的学术文章和基础实验看上去只是“无用的”的研究,却为后来有用的发明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工作就没有后来马可尼的发明。
第二个故事关于文科,是经济学的例子。马斯金教授提出的“机制设计”理论以十分抽象的数学模型,研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利用信息上的效率问题,在市场经济中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后来,它成为研究市场中的拍卖问题的理论基础,有了非常广泛的现实应用,甚至在诸如无线频谱等产权的拍卖方面也非常适用,而这正是当前移动通讯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故事关于工科,是乔布斯的故事。乔布斯在自己在学第一学期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旁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其中一门是美术字课。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但10年后当他设计第一台麦金塔(Macintosh)个人电脑时,为创造电脑上的可变字体发挥了作用。乔布斯这样回忆说:“如果我当年没有去上这门美术字课,苹果电脑就不会发明这么漂亮的字体;又由于微软视窗是照抄苹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个人电脑上就都没有这样的字体了。”

本科同学踊跃发言
联系现实,经管学院这些年一直都在改革,都在变化,这其中虽然存在着困难,但获得的成果也得到了多方的肯定。西方文明、中国文明等课程,实际上是让大家自己去思考。很多问题的有用、无用之分,无非是短期、长期之别。当踏进清华的大门,进入经管的二门,同学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应是名气的炫耀,也不仅是今后工作的跳板,而应该是探索新知识,包括那些“无用”知识的殿堂。同样地,人生发展与职业规划课程,前面说人生发展,后面说职业规划,可以为同学列出多条路径:去政府、投行应该做什么准备,咨询行业又是不一样的路数,或者想出国念博士做学术呢?还有,如果想做高晓松怎么办?那也有一条路。还有想去国际组织的,和怀天下抱负的,又该怎么做?人生发展这门课不再给同学们钉死一个发展的框架、路径,而是多方位地提供信息,供大家自己判断、选择。
学会思考,化知识为智慧
钱院长说,《爱因斯坦传》讲,1921年爱因斯坦访问美国时,曾有记者在采访中问他声音传播的速度的问题,但爱因斯坦却说,我没有必要记住这个答案,因为它在任何书中都有。大学教育的价值并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怎样去思考。这些话在今天更有意义。同学们是伴随Google、百度、新浪、腾讯长大的一代,无数信息随手可得,但是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也不等于智慧,差别在于是否会思考。今天任何时候,学会思考都比积累信息和积累知识更重要。思考比知识更重要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同学们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将会有超过一半的概率不是今天在清华学习的专业。什么是知识?大部分知识通过百度一搜索就全出来了的,知识渊博,再渊博也渊博不过百度。差别在哪?关键就是如何思考问题。
与院长共进下午茶的交流,使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满载而归”,各有收获。本科生的“与院长共品下午茶”的活动始于2003年,至今发展为每学期固定举办的学生与院长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这个活动形式自由、气氛轻松,每次围绕一、两个话题进行讨论。“下午茶”是一项启迪学生思想的活动,同时也为院长提供了又一个获知同学们所思所想的机会。(供稿 学生工作组 编辑 沟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