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G20结构性改革高级别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财政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主办,财政部亚太中心承办。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出席并作主旨发言。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主持第一场嘉宾讨论。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左一)主持G20结构性改革高级别研讨会
结构性改革是今年G20财金渠道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次研讨会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前举行,旨在促进G20各方加强交流,凝聚共识,为推动G20成员深化结构性改革提供推动力。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主持了此次研讨会的第一场嘉宾讨论“结构性改革:主要挑战、优先领域和实施”。参加讨论的嘉宾包括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德国财政部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戴维•利普顿(David Lipton)、世界银行常务董事兼首席运营官斯里•穆尔亚尼•因德拉瓦蒂(Sri Mulyani Indrawati)以及国际智库Bruegel总监冈特拉姆•沃尔夫(Guntram Wolff)。各方就如何推进结构性改革、如何衡量改革的进展和成效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在第二场嘉宾讨论上,中国、德国、印度、墨西哥、西班牙等部分G20成员还分享了各自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国别经验。
楼继伟部长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G20对结构性改革的重视不断加大,并做了许多政策努力,但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目标仍有一段距离,结构性改革议程仍需加强。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应从促进贸易与投资、劳动力市场改革、鼓励创新、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水平。结构性改革要和宏观政策相结合,特别注重改革措施的顺序,并采取配套措施,以实现短期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平衡。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G20结构性改革高级别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楼继伟部长指出,G20要加强改革行动的顶层设计,在考虑各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差异的基础上,G20可以就一些最基本的改革领域和原则寻找“最大公约数”,制定G20结构性改革的优先领域和一般原则。在深化顶层设计的同时,G20应制定一套量化、可衡量的指标体系,以对各方结构性改革进展与成效进行监测分析,更好地推进落实各项改革承诺。(来源: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附: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G20结构性改革高级别研讨会的讲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