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2015-2016年度“清华理治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朱理治之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南通理治教育发展基金会管委会主任朱佳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飞,南通理治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季军,南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郭毅浩,清华大学档案及校史馆馆长范宝龙、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焦捷教授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崔之元教授,以及南通市教育系统有关领导和驻京机构代表,获奖学生等近30人参加了颁奖活动。活动由清华经管学院学生工作组组长高峰教授主持。
朱理治同志是大革命时期由清华园走出的南通籍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就读,并曾担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等职。南通理治教育发展基金会是2012年2月由江苏省教育厅、民政厅批准成立的以朱理治同志名字命名的南通市首个地方性教育基金会。“清华理治奖学金”是该基金会为鼓励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南通籍学子而于2016年出资在高校设立的首个奖项。包鼎(经21)、吴婕(经22)、季乐琪(经36)、陈刘旻(经36)、孙筱纯(经53)五位南通籍学生获得了2015年至2016年度“清华理治奖学金”。
朱佳木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他回忆了父亲在清华求学的经历和革命历程,并表示,目前需要在青年一代特别是在清华这样一流大学的学生中,大力弘扬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和“真理所在即趋附之”的精神。这是南通理治教育发展基金会决定将理治奖学金的发放范围由南通中小学生,延伸到清华经济专业南通籍学子的原因和意义之所在。
焦捷教授代表学院感谢南通理治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学院设立“理治奖学金”。他说,“理治奖”的设立对经管学院广大师生是一个巨大的鼓励,也将为学院与南通市教育系统进一步开展合作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希望南通籍学子不负期望,在学习科研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范宝龙教授作为“清华理治奖学金”前期工作的联络人,介绍了奖学金设立的缘由。朱理治同志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是经济系第一批学生和清华大学早期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今年恰逢清华大学党组织成立90周年,也是朱理治同志入学90周年,因此,举行“理治奖学金”颁奖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

清华经管学院“理治奖学金”颁奖仪式合影
颁奖仪式上,与会嘉宾陈飞、崔之元、郭毅浩也分别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朱理治金融思想的启示、对获奖学生的期望等方面发言。活动最后,朱佳木代表南通理治教育发展基金会向清华经管学院赠送了朱理治的文集、传记等书籍和南通籍书法家的作品。(供稿:学生工作组责编:郭朝晖)
朱理治校友背景介绍:
朱理治(1907-1978)江苏省南通县(今南通市通州区)人。1907年出生于中医世家,是大革命时期由清华园走出的南通籍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朱理治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就读,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大革命失败后担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西郊区委书记、北京市委候补执行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财委物资局局长,交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央财经小组成员兼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央华北局候补书记、书记。粉碎“四人帮”后,任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78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