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2022毕业季|于卓:给你讲几个闪亮的小故事

2022-05-23
阅读:

在与疫情焦灼的特殊日子里,

“毕业季故事”如约而至。

让我们见证你,

如何将书中的绚丽,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

如何将青春的代价,变成自己坚不可摧的铠甲。

让我们祝福你,

带着少年时的坦荡无畏,与外面世界的盎然交手。

带着过往的经历和选择,去抵达明日的梦想成真。


于卓,经济与金融专业,经84班,曾任清华经管学院团委副书记,分管校友组与紫荆支队;经本第四党支部书记;经84班团支书兼党课小组长;曾获2020-2021年度北京市三好学生,毕业后将于清华经管学院攻读会计学博士学位。


清华园里时光匆匆,他认真将学习与服务、个人与国家、生命与责任的经纬线,交织成四载春秋的答卷。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成长的归宿或许就在明天,在那个闪着光的未来。

我见到于卓之后和他说,我没有别的合作者了,你的故事完全由我来写,他说:“你的合作者是我呀。”在与于卓的交流之中,我听到了一个又一个闪亮的故事,它们值得被用心书写和珍藏。当我问他想要在最后呈现出一个怎样的自己时,于卓说,那就讲故事吧。

希望我们一起写下的故事,能够让你走进他的青春,并启示你的青春。

——编者按


身逢盛世,坚定初心

大一暑假,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开展。于卓报名了志愿服务专项,身兼数职。当时的工作之一是在“十一”期间到北京展览馆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做志愿讲解,之二是在校内为走方阵的同学做后勤保障。“在他们日常训练时,我们就在饮水点、医疗点志愿服务。因为是夏天,可能会有同学中暑,我们得随时做好准备。”后勤保障的任务还有分发物资和衣服。“我印象很深刻,我们十个人在东操那个狭小又闷热的跑廊,一天发了三、四万件衣服。”为了专注服务和训练,于卓和同伴们都不带手机,于是他们有幸体验了“沉浸式志愿服务”。休息时,大家在畅聊中仿佛回到了“good old days”。

于卓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项活动留念

在这期间,于卓受到感召,提交了入党申请书。2021年4月,他成为预备党员,如今已经是一名正式党员了。

投身公益,与爱同行

从最初作为班长和团支书,参与组织的关心清华后勤服务职工的小活动,到策划组织“兴华同行”公益项目、举办公益论坛、把公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于卓这样描述自己:“看见别人有困难,我很难做到视而不见。”就是这样一份朴素的想法,驱动他多做一点、做好一点。

“兴华同行”项目伴随于卓一同成长。2020年寒假之初,于卓和史天乐带领第一支“兴华同行”支队前往甘肃省静宁县的文萃中学。于卓称这次实践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过程中 的挑战与收获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还记得刚下飞机,一场大雪导致的高速封路就将他们困在了兰州。“当时我向学院老师汇报了这一情况,陈章武老师回复我们,冰雪风雹,山高路远,坡陡谷深路滑,道窄泥泞凹凸,这些都是赵家和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这让我们于困难之中生发出了几分期待。”令于卓颇受感触的是团队中大一大二同学们的表现。没有老师和辅导员带队,遇到了这样的突发情况,大家却能做到处变不惊,不愧身为清华人,每临大事有静气。

因为前期耽误了时间,所以在学校举办活动的节奏就格外快。于卓和同伴们超负荷运转,尽自己所能分享更多的知识。“高三白天上课,我们就到高一高二的两个实验班去讲课,晚上就在食堂顶楼的空地分年级办大讲座,同学们每人搬一个小板凳,每一场一千多人参加。每天晚上11点结束了授课,我们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程。我们18个人,3天的时间,基本上把文萃中学三千多学生都覆盖到了。”这次助学获得了高度评价,也开创了“兴华同行”助学项目新局面。至此,这粒种子生根发芽。

于卓(第三排左一)与同学前往甘肃静宁举办“兴华同行”助学冬令营活动

没过多久,疫情汹汹而来,“兴华同行”停滞了一年。于卓后来担任了分管学院志愿活动的团委副书记,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兴华同行”项目继续组织下去。2021年寒假,受疫情影响,线下助学活动还是没能实现,转变为线上的公益云课堂。2021年暑假,两支助学队伍从清华出发前往甘肃省镇原县和靖远县,再次将薪火传递到需要的地方。2021年寒假,助学队伍扩大到四个支队,地域也扩大到甘肃和四川。现在共有七个支队、七套方案,接下来的推广也会更为顺畅。

在于卓的规划中,“兴华同行”未来要增加更多项目,实现全方位覆盖。“比如整合现在的‘格桑花开’、捐书、公益云课堂、高考备考讲座等。我们也开设了一个B站账号,放上我们这些云课堂的成果。希望能把‘兴华同行’做成一个大规模的、长效的、成体系的公益项目。”

越来越多的同学跟随着于卓的脚步,成为“兴华同行”和公益事业的一员。在《“炭火教授”赵家和》一书中,于卓写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当你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有多么需要你。”

承担责任,服务同学

于卓在班级、学院和学校的社工组织都任职过。大一时做过班长,大二时做过党课小组长,现在他还是经84班的团支书,“党、团、班,这‘三驾马车’我都做过”。去年的时候,经84班评上了先进班集体。

于卓(左六)代表班级领取“先进班集体”奖项

大二时,于卓担任学院团委校友组组长。他说,自己在校友组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参与推行校友导师制的改革。之前的校友导师计划是在同学们大一的时候就按学号顺序匹配导师,五六个同学配一位导师。但由于导师的方向和同学喜欢的方向不一样,或者导师和同学双方都不主动交流,因此实际上效果不够理想。后来于卓担任组长,就试图推行改革。历经了三代组长的推行,如今的校友导师制改革成为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配备五六位校友导师的形式,更利于活动的开展和双方的交流。如今校友组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已经有了校友导师联络人手册、工作证书等程式化的成果。“已经非常成体系了。”于卓赞扬道。

大三下学期以来,于卓担任经管团委副书记,组织学院同学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以及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全校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等志愿服务。“组织这些工作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让参加活动的同学都对活动组织流程满意。比如在冬奥志愿者的组织工作中,很多同学遇到冬奥服务的时间安排和个人学习发展计划的冲突,我们与每一位同学进行沟通,并将问题反馈给学院相关老师……同学们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有同学称赞经管团委是他们强大的后盾。”

现在,于卓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在各个群里发消息,招募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志愿者。从疫情开始以来,他一直在组织同学们开展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志愿服务。用他的话说,我们都在志愿服务中体验“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感动。

于卓(左二)参加新冠疫苗接种志愿服务

意料之外的色彩

大学生活中,也有很多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卓大四上学期时担任微积分A小班讨论的助教,结果因为讲得太好而上了树洞,甚至还有别班同学问他的课在哪个教室,想去旁听。

于卓也没想到自己能当主持人。他记得自己第一次主持是在九字班的新生训练营上,那是他第一次站到伟伦报告厅的舞台上拿起话筒讲话;后来又接着主持了一些校友沙龙、公益论坛等。“熟能生巧,现在也能随叫随上了。”

于卓(左一)主持清华大学学生公益论坛

今年3月,于卓和同伴们做了一场有4000多名观众的直播,那是一场鼓励家乡吉林省高三学子坚定信念、从容备考的讲座,他在直播间当主持人。于卓和同伴们录制了一段“吉林加油”的祝福视频,还被长春新闻广播电视台转发了。“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他说。

于卓更没有想到自己能当演员。在拍摄《“炭火教授”赵家和》纪录片时,剧组进校拍了四天,于卓因为在讨论脚本拍摄的时候去上课了,回来之后就成了“众望所归”的男主角。面对镜头时,不是科班出身的于卓表现不够自然,NG了很多次才令导演满意。现在回忆起来,于卓十分感慨:“完全没想过还能有这种体验。”

《“炭火教授”赵家和》纪录片截图

未来……

对于未来的道路,于卓已经选择了直博会计系,本科毕业后将在清华继续读书,给自己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

对于直博的经验,他想告诉学弟学妹,要多看多想,也要多写,按照学术规范写一些小论文、研究计划。在他看来,研究不是一个任务,也没有DDL,它永远在人类所知的边界上拓展,没有止境。


供稿:经管团委记者团

采访、撰稿:经管团委记者团 范玮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