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011清华管理全球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是自2007年起清华经管学院主办的第五届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也是论坛跨入清华新百年的第一届。包括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百度总裁兼CEO李彦宏,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鲍达民(Dominic Barton)等在内的六百多位全球各界精英齐聚清华,他们分别以“产业变革与新增长方式”,“金融体制开拓”,“培养未来人才”和“21世纪的新兴力量”四个议题探讨了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世界格局重组,中国如何主动“求变”,以适应新的及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继续可持续发展。论坛由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斌教授主持。
主题论坛三关注的是“培养未来人才”,由杨斌教授主持。台上嘉宾分别为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鲍达民(Dominic Barton),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任李荣融,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哈佛商学院院长尼廷•诺里亚(Nitin Nohria),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院长大卫•施密特雷恩(David Schmittlein)及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主持人杨斌教授给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嘉宾们最关心的中国和世界的变化是什么?这些变化对人才培养又提出怎样的新要求? 鲍达民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将越来越弱,未来将是全球各个国家共同竞争人才。怎样快速的教育人才发展人才?人才需要有在不同环境,不同国家下工作的经验和能力。 李荣融说,信息越来越多,获取信息也比原来公平。这要求领导的能力不是在获取信息,而是分辨信息。把从世界获得的信息和本土的信息更好的结合,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诺里亚说,三大趋势决定培养怎样的未来领导人,一、全球化;二、不同领域边界的模糊;三、)智慧愈显重要。未来的领袖, 需要有创新的能力,有社会责任感, 有情商,有韧性,还有快速应对变化的能力。
钱颖一认为,三个关于中国与世界的新变化,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一、正在发生的和继续发生的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分量比,由过去的发达国家占80%,慢慢下降,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是50%。这一格局的变化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二、技术变化的速度惊人。三、 对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的看法与三十年前很不一样。这三个变化加在一起,对商学院培养未来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企业家的思维、企业家精神,创业的勇气,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本领,都是需要学习的。其他包括多元文化、伦理道德等。
当被问到执掌国资委时为吸引人才、提升领导素质采取的措施时,李荣融笑言:“让他们睡不着。”他概括为两招:比较、鞭打快牛。李荣融排了四个队:分行业排队;给央企中主体盈利企业排队,叫红榜,给效益下滑的企业排队,算黄名单;给高负债企业排队,接近黑名单。竞争上岗以选人才,对标以提高人才。李荣融说:鞭打快牛。人才成长要给压力,没有压力成长不起来。伟大的冠军要感谢伟大的对手。他说:“始终给在位的人才以压力,这就是我的做法。”
商学院的管理教育当中,如何权衡人才的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为三年后培养能上手的管理人才,还是致力于培养十五年或更长时间里有后劲,持续领军的人才?钱颖一说:这取决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情况。第一,这取决于学校。越是优秀的大学,特别是顶尖的大学,会更在乎学生将来的作为,其他的学校可能更把权重放在就业。第二,这取决于教学项目。本科生可能22岁毕业, MBA可能30岁毕业,EMBA可能45岁毕业,未来对他们来讲不太一样。第三,这取决于课程。有的课程技术性比较强。有的哲理、伦理比较强,可能更长远。也有些课程对短期、长期都非常重要。例如写作沟通课。钱颖一特别提到四年前拜访李荣融,李荣融问为什么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写作?写个会议纪要都写不好?钱颖一说过去三年中,清华经管学院有了很大变化。MBA课程中推出了管理思维与沟通,本科课程中推出了中文写作、英文写作。他相信这样的教育对三年,十五年,三十年都有帮助。这是技能,也是思维方式。(供稿 沟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