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清华经管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银监会首席咨询顾问、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沈联涛在清华经管学院国际报告厅发表了题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性思考”的演讲。作为清华经管学院金融高端讲坛系列讲座之一,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办。
清华经管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银监会首席咨询顾问、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沈联涛先生
沈联涛教授的演讲以“国际货币体系”为核心,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的观点;之后,详细分析了问题出在哪儿;最后,提出了有建设意义的改革方案。他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当前金融危机越发频繁,不论金融部门还是实体部门都深陷困境之中。虽然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但沈联涛也指出,在我们做出预测前,应该先有正确的诊断。
继而,沈联涛辩证地分析了关于问题产生原因的几种主流观点,包括全球储蓄泛滥说、信用泛滥说、系统性泛滥说。在他看来,被理解为“发达国家经常项目赤字等于新兴市场盈余”的全球储蓄泛滥说并不是对危机的最合理解释,当美元需要供应全球的流动性,而全球的流动性大于本国需要的流动性时,就要多印钞票,从而出现贸易逆差,造成两难的困境。长此以往,储蓄货币国家每一年都有贸易逆差,长期存量、资产负债表变成大问题。
相较储蓄泛滥说,信用泛滥说存在更多的合理性,沈联涛在分析了金德尔伯格国际金融危机五阶段和全球金融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在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信用泛滥,这是全球金融自由化、金融改革、银行体系改革出了问题。
然而如果以当前的危机和之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就会发现“古典金德尔伯格-明斯基模型”对后者更为适用。如果放眼全球就会发现,系统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才更有利于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沈联涛提出了系统性泛滥说。当前的危机不仅是简单地由国家层面的失衡引起,同时由金融机构功能性信用创造引起,尤其是全球范围下的交互作用引起;银行“生在全球,死于本国”。这些没有衡量的地方是失去货币控制和利率、汇率波动的原因。
最后,沈联涛指出,系统性问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两个可行性的对策,第一、调速器,即统一的金融交易税(托宾税)。包括:弥补损失、监控场外交易、衡量外部性、财政减负等措施;第二、断路器,即建立区域性货币安排,互相竞争的模块比一个单极货币安排更健康稳定。
讲座结束后,沈联涛与现场观众交流互动,进一步和同学探讨了“在危机时刻喊停”的问题。他认为从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来看,停下来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对于未来,沈联涛对欧盟系统还是有信心的。有关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沈联涛生动地举例说明欧盟国家现在就像一个大家族,一个人出了问题,集体都要买单,由于内部约束很难,还是需要独立的第三者来约束。
清华金融高端论坛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领域学者、政府官员、业界人士为主讲嘉宾,同清华师生分享研究成果、政策趋势、实务操作经验,引领探究金融领域的前沿课题,为广大师生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最前沿、最权威的信息和课题,接触最核心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的金融研究和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薪火相传。(供稿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编辑 沟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