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王天宇:在“不确定”中探索“确定”|2021毕业季

2021-06-02
阅读:

1622990086(1).png

王天宇

王天宇,201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曾担任经管学院团委调研组组长,校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答疑坊志愿者;曾获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一二·九”奖学金、清华之友·陈小悦奖学金等;本科期间攻读数学双学位,清华大学“科技创新,星火燎原”人才培养计划13期成员,经管学院毽绳队、中长跑队队员,毕业后将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运筹学博士学位。

接受毕业季采访时,王天宇表示,很难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这四年,如果非得说点什么,那么“To be uncertain is to be uncomfortable, but to be certain is to be ridiculous”这句话或许是最恰当的总结。四年来,王天宇的每一步似乎都在不确定中落脚,但每一步又都是深思熟虑后的脚踏实地。

对选择抱有热忱

回顾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王天宇在社工、科研、体育等方面都有过尝试。讲述起这些经历,这些画面如同发生在昨天那样清晰,他总能够将当时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王天宇的言辞充满热情,热爱科研的他,以同样的热爱对待四年来每一项工作。

作为调研组的干事、组长,王天宇坦率地表示“一开始选择调研组是因为觉得它的名字很酷,感觉能学到很多实用技能”。在后来的工作中,他渐渐地对调研组有了清晰认识。在他的眼中,调研组更像一个观察者,“热心探求世事纷扰,冷眼书写经管故事”,看似和其他各部门关系并不紧密,每学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同学反馈和专题调研。不同的是,这个“作业”的结果会影响到整个学院的学生。在王天宇看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你的工作结果不太可能在台前光鲜地展现出来,但可能在以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讲到这里,王天宇回忆起大二的一次专题调研。“我们大二上学期做了一个关于软件技能需求的专题。收集问卷时,了解到大家在这方面有很多诉求,后来在学院的教学咨询委员会上反馈给老师。现在大家必修的计算智能与数据科学课组或多或少跟我们当时的提案有关。”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能产生积极影响是在调研组中获得满足感的一大来源,除此之外,王天宇表示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实际的技能和方法——如何用统计软件一步步进行分析、设计问卷、整理信息,如何让这些数据会“说话”,等等。

1622990101(1).png

2019年6月,调研组合影(左四)

如果说调研组是王天宇对社工的初探,那么答疑坊就是这位“志愿者”长久的坚持。大二起,王天宇带着“帮助自己复习数学”的“私心”成为答疑坊的一名志愿者,却在这个当时只有二、三十个人的地方找到了知识的乌托邦。每周一次第六节课的集体答疑、每周一次的值班、高强度的集体答疑和晚课后聚集的人群总是让他口干舌燥。但这些小情绪总会在他答疑结束后,从六教最底层爬上来,沐浴清朗月光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虽然累,王天宇依旧能从中发现乐趣——他或是被志愿者的热情与积极感染,或是因为遇到有意思的问题而兴奋,抑或是因为帮助别人疏导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和焦虑而感到满足。当时的答疑坊仅有线下形式,除了解答题目,志愿者们也经常相互交流生活,以及在答疑同学身上学习到的东西;而从线下的黑板、稿纸辗转线上会议、语音文字等多种方式,面对不同基础甚至语言的交流过程,其实对之后做助教乃至讲好一门课也大有裨益。

在体育场上,王天宇也展现了青春的风采。“我喜欢蹦蹦跳跳”,王天宇出于好奇报名加入毽绳队,起初也曾在拿起钢丝绳时感到迷茫。在学长学姐的悉心指导下,王天宇掌握了更专业稳重的技巧。提起后来代表学校参加首高毽绳比赛的经历,王天宇表示自己的体验也是由于机缘巧合:“代表学校参赛的人是从校内比赛表现好的人当中进行选拔,我前两年‘混’了两个第二,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错过首高,最后一年有幸拿了双摇冠军,就去参加了训练和比赛。”大四上学期,王天宇很少参与毽绳队的训练,但偶尔见到九字班在训练的同学,自己也会和当初的学长学姐一样,时不时主动去跟他们分享经验。王天宇笑着说:“这可能就是体育的传承吧。

对于体育带来的收获与感受,王天宇表示中长跑队的训练体验更加深刻。在他看来,中长跑不仅是考验耐力、激发潜力的运动,也是学业之余缓解劳累、放松思维的过程。无论是小马杯的中长跑还是万米接力,都是非常考验个人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的项目。“长跑很贴近人生——尽管过程很难,但一路上能见到很多风景,总有一些能够触及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大二时,由于身体伤病原因,王天宇只能在万米接力和小马杯比赛场边当观众。那一年,小马杯的雨和泥泞让很多同学选择了放弃比赛,但经管学生中长跑队的参赛选手们坚持跑完全程,正如经管体育的口号——“生而无畏,战至终章”。

1622990118(1).png

2021年4月,马杯万米接力合影(中间一排左五)

“不确定”中寻找未来的“确定”

对于未来方向的选择,王天宇在采访中提到最多的词语就是“自由、多元、探索”,这些也与他最初选择经管学院作为代管院系的原因相印证,“喜欢经管这边的自由和无限可能,想做的事很多并且不太会受到束缚,这种类似文理学院的培养方式使得以后的发展方向可能更加多元。”在几经波折的探索后,王天宇选择了学术——一条大二结束才渐渐浮现的道路。回望那段时光的心路历程,王天宇隐约感受到,学术研究早在未进入大学时就埋下了种子,而大学之中的尝试与探索,则一直在浇灌着它,帮助它生根发芽。

出于从高中时期就对数学怀有的热爱和一段略有遗憾的数学竞赛经历,王天宇选择了研修数学双学位,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个艰难的选择。当被问到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王天宇也像每一个为数学发愁的学生一样诉了一番“苦”,尽管他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在他的口中,每一件难事的背后都有值得品味的感受。对于数学,王天宇喜欢用“沉浸”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自己完完全全地交付于数学符号的世界,大概是他走上运筹学方向研究的第一步。

迈出第一步后,王天宇下一步的探索似乎有些“戏剧性”。大二时,由于身体受伤,日常活动减少,王天宇便多了些放空自己、潜心思考的时间,进而“顿悟”。“大二刚开始也迷茫,抱着尝试的态度参加了一个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寒假也跑到公司去实习,看自己是否适合,整体下来感觉自己还是更加喜欢那种有些创造力的,而不是日复一日重复高强度和快节奏的工作。”王天宇喜欢通过独立思考和适当交流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王天宇认为最好的方式可能还是自己去摸索。“因为一开始我们了解到的信息都不是很多,虽然随着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与日俱增,不确定的边界往往更大,但是信息获得的越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决策。”我们往往会陷入信息繁杂带来的恐慌中,对此王天宇用Robust Optimization扉页上的一句话作为回应:“To be uncertain is to be uncomfortable, but to be certain is to be ridiculous”。不确定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但是所有情况都确定其实很荒谬。

当王天宇确定好学术方向之后,他又开始了进一步的“不确定”的尝试——大三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大三暑假线上参加MIT暑期研修。王天宇热爱并享受着那段时间的生活,“在新加坡那段日光晴好的岁月相对于在咱们学校来说挺无忧无虑。”然而,悠闲不意味着没有意义。“因为新加坡十字路口的地理环境和学校老师多样的背景,我接触到各种更加国际化与多元的文化,无论是对方学校的课程,还是和亚洲老师的一些交流,熟悉中往往带着些许陌生。我当时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希望到外面看看最前沿的地方在做些什么,而他们在运营管理的产学研结合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比于海外交换来说,大三暑假因为疫情冲击改为线上进行的暑期研修则更多考验的是自制力。王天宇认真踏实地独立完成了暑期研修任务,坚持每周向导师提交进度汇报,与导师进行定期交流,“机会也很难得,还是想把这个工作做好”。

独立思考,勇敢尝试

四年可以改变什么?稚嫩的脸可以更加棱角分明,单薄的背可以更加坚实挺拔,坚定深邃的目光可以代替懵懂慌张,沉静如水的心灵也换走了浮躁迷茫……对于王天宇来说,四年最重要的变化是对大学的认识和身边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从进入学校到现在,相对于之前,发现大学更多的是以自己尝试为主,是自己去推动并找寻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在获得一些外在满足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但是在低谷的时候也能看到柳暗花明。所以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自己心中的那种希望,在不断尝试中及时反思,更好地了解认识自己。”

王天宇用自己参加学校科创类活动的经历,进一步地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科创类比赛的收获则取决于独立反思与深入思考。在参加比赛的经历中,王天宇敏锐地察觉到,“很多情况下赛事邀请的评委老师是不懂你这个专业的,这时候更需要把背景、研究成果之间的脉络通俗地交代清楚。”在经历过热情洋溢的展示和老师们一脸茫然的尴尬之后,王天宇逐渐意识到,一项工作要做好,就应该让对方听懂自己到底做了哪些工作,要把整个故事讲好,而不是把一些细枝末节的技术性工作给对方讲清楚。反思之外,无论是星火计划每次Spark Day活动和实践带来的思维碰撞,还是学推论坛和挑战杯的每一次海报、展示中与老师的沟通以及给不同人讲好故事过程中得到的成长……王天宇接触并深入了解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交叉的环境中从对方的学科学到一些东西,或者是以自己的视角给对方带去一些观念上的见解。王天宇认为这样的尝试非常有益:“所以我也非常鼓励同学们不要局限于小圈子小环境,而是要多走出去看看,有益于认知上的改变,也有助于挖掘自己的兴趣。”

1622990148(1).png

2020年12月参加学推论坛&星火年会(右四)

王天宇表示,道路的选择可以坚定,但这并不妨碍保有了解各种知识的热情。“在不同大方向和不同的子方向尝试后,其实我更喜欢科研的满足感和失落感交替的过程,当然还有其中带来的乐趣。”王天宇表示,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个先探索后选择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期间会有成就也会有失落,但都是有意义的。“总体来说,希望大家能够自己多方面尝试,不要被任何一个客观评价的标准束缚或困扰。”

从最开始对数理和管理科学方向朦朦胧胧的兴趣,到十字路口深度的自我对话,再到对新世界的持续探索,王天宇不断进入“不确定”的领域,在“不确定”中发现“确定”,永远保持好奇,永远追求自由,永远怀有热忱,永远充满活力。

供稿:清华经管团委记者团

采访/撰稿:团委记者团张紫研

统筹:张晓雪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