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华,清华经管学院1982级,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
回首青春岁月如歌
1982年,张健华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经管学院前身)本科班,迄今已有二十五个春秋。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回想起往事,他依然感慨万端。那时的人生片段犹如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和着岁月的节奏,时而激越,时而悠扬,在耳边回荡,在脑海里涌现,久久不能泯灭。
尽管二十多年前的学校生活还不如现在那么丰富,但是体育健身却一直是清华人代代相承的传统。张健华入学时是经济管理工程系招收的第三届本科生。班里32个同学中有26名是男生,占绝对比例的男生带来了更多的激情,跑步、排球、足球、篮球等各种活动几乎应有尽有,而他更喜欢踢球,是班里的绝对主力。当年,宿舍里球鞋、球袜、球衣、球裤与其他杂物总是一起凌乱堆放着。谈到这些他特别强调,由于体育活动较多,这些衣物长时间积压不洗,都能竖立起来,有一位同学从上铺扔下一只袜子,竟然还能够“站着”!这就是当年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张健华还组织班上同学去各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曾去过他家乡的几个煤矿,到井下体验了一番,还去了改革开放的农村试点地区七里营等地进行考察。通过此类活动,他和同学们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也愈加融洽了彼此之间的友情。因此,张健华认为,令他终生受益的正是大学生活对自身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这有助于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清华读书这几年是他人生的一个飞跃。同时,他也坦言了大学时代留下的两个遗憾。一个是当时接触面比较窄,对社会的了解还不够,这主要是时代的局限,那时不像现在资讯如此发达;另一个就是在校期间没有抓紧时间学习好英语。工作刚开始时对此体会不深,后来随着外事活动的增多,需要独立接待外宾时就感到语言是一个障碍。他认为,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增多,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英语十分重要。
“黄浦”深造踏上征途
1987年本科毕业后,张健华考入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时称“金融黄浦”。这是于1981年起开始培养金融专业研究生的专门机构,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单位联合主办。清华经管专业的学习经历是他决定选择人行研究生部深造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每年的招生人数仅几十个人,名额十分有限,分配范围也仅局限于这六个单位,所有的学生都是对口分配。在这六个单位之外选择职业者,就要按规定交纳相当数额的培养费。在就读了两年之后,张健华积累了大量的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为未来的职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人民银行工作,而且一干就是18年(当然其间在内部调换过不同岗位)。
亲历改革重任在肩
18年前,张健华刚工作时,人民银行还是唯一的金融监管部门,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全部集中在此。当时他所在的部门称作金融管理司,是所有金融机构的主管部门,是现在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前身。银行监管是在一个处,证券监管设有两个处,保院监管只有半个处,后来它们慢慢扩大逐渐成为“司”,最终设立为“会”,独立划分出去了。张健华亲历了中国自八十年代末以来迄今发生的许多重大金融改革事件,有的是直接参与,有的则是耳闻目睹,比如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问题,股权分置改革,证监会牵头、人行参与的证券公司的重组、综合治理,以及最近正在进行的制度建设等。同时,他谈到自己也曾遭遇过金融机构倒闭时债券人上门讨债甚至办公室被堵门的棘手场面。
而张健华目前担任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的副局长,主要职能是负责金融体系的安全,即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与判断,考察中国宏观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微观上则关注、解决一些危机或隐患,比如,一旦中小机构发生倒闭,需要立即进行救助或赔付;对于个人储户来说,中国现在尚未开展存款保险制度,风险仍由人行承担,那么今后保险公司如何赔付?出台什么政策?这些都需要全面考虑。在提到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时,张健华认为二者关系密切,他说,币值不稳是最大的金融不稳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稳定主要是指货币稳定。
严谨扎实行胜于言
鉴于在人民银行担负的工作,张健华需要经常参与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参与对某些金融问题的决策,或就某些金融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此,他总要踏实仔细地做好两件事。一是事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分析情况、核实情况,将实情作为确定政策措施的必要依据。例如8月21日这次加息,他事先与同时们就国内经济形势做过反复周密的调查、研究、分析,初步确定经济过热现象的存在,在行里又反复开会讨论,各部门都从各自角度提出观点或看法,集中汇总之后,最终才形成经济过热需要加息决策。二是他对自己在工作中形成的想法、意见、见解,经常进行反复思考、斟酌,有时也有意与身边同事或朋友交流、讨论,感到的确成熟有把握后再拿出来加以贯彻,决不草率行事。当然,他也撰写文章,从学术角度探讨某一个问题,然而作为政府部门,即使以学术文章的形式发表意见,也不能与中央银行的既定方针、政策相抵触。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是常事。一方面,他牢记清华“行胜于言”的校训,遇到困难后就立即想办法着手去解决,从不夸夸其谈;另一方面,在清华培养出的勤奋精神和独立意识也使他总能将难题化解,而且在职权范围内从不推卸责任。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他很自然地培养出了一种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而这种作风正是清华“行胜于言”精神的最好诠释。
冷静分析从容应对
同时,张健华对经济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也经常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加以冷静分析,做出判断,而非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例如,最近发生的美国次贷风波,他坦言:“对于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抵抑债券存款的隐患,最初我认为它只是一个个别问题,不过是一个金融产品发生的问题,但是随着风险的加剧,我开始密切关注,而此时也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现在,我们正在收集信息,关注它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下结论恐怕还为时过早。风险到底有多大,影响到什么程度,还需观察。”针对当前有不少人认为次贷风波将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说法,他个人认为有些夸大其辞。当代社会各国的经济调控手段既灵活又丰富,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曾一直坚持主张“随时灵活地调整政策”。一个不断完善市场化的国家在经济上其适应能力也不断在增强,若从分散化、市场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市场吸收风险相对会比较容易和有效,当然,如果已经发生了系统风险、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应当出面干预。总之,应随机应变,视具体情况灵活决策。目前,美联储已采取了市场化的注资行动,措施是否有效尚待观察。对中国来说,由于次级债的购买数量有限,直接影响不会太大,但对经济的问题潜在影响则不易评估,目前的重点是观察它的传播路径。对待这一问题,既不宜轻描淡写、放松警惕,又不宜盲目恐慌。而应该保持冷静,从容应对。
所思所想寄语晚辈
张健华结合自己18年的工作经历,总结出学生时代在清华所接受的是教育是终生受益的财富,而清华教育的精髓是传授学生立身社会一生受用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学习、做人、做事三个方面。此外,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也十分重要。对经管校友队伍的日益壮大他感到由衷的自豪,广大校友在各行各业为国争光、为校争光的精神面貌令人感动和欣慰。对于在校生的学习与发展,张健华说出了自己的一些肺腑之言,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有些知识也许今后不一定都能用得上,但学到的方法却可能受用终生,尽管你不知会在何时。同时,不要被一时的挫折击倒,也不要为一时的成绩不佳所困扰,要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学生时代也要积极锻炼身体,也不能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短短半个小时的交流访谈中,张健华坦率直爽,知无不言。他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鲜明的印象:既是一位务实的金融官员,又是一位沉稳持重的长者,更是一名永远自强不息的清华学子。
受访者:经1982级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张健华
采访者:清华经管学院校友与发展办公室万军
采访时间:2007年8月24日下午1:30-2:00
采访地点: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22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