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9日,我们终于约到了业务繁忙的学长罗赢。考虑到学长工作比较忙,我们计划在精减采访内容、保证采访质量的前提下直奔采访主题,尽量少占用学长的宝贵时间,用一个小时结束采访。令我们意外的是,罗学长为了避免路上塞车,提前二十多分钟就到达了约好的采访地点——星巴克咖啡厅,感到亲切的校友情谊之外,也体会到清华人做事的认真态度,采访中间,罗学长的坦诚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背景介绍
罗赢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先后在宝洁中国公司和美国Unisys系统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曾担任宝洁中国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和Unisys(中国)人力资源总监。2001年进入清华就读IMBA,同时继续为国内本土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咨询服务,迈上创业之路。2002年底正式创办罗赢工作室。
二、采访实录
问:您进入清华之前已经是著名外企的人力资源总监,为何还要报考MBA?
答:自北大毕业后,我就进入了外企工作,事业发展可谓一帆风顺,职场经验得到了迅速的积累。但是我理想中的职业定位在于国内企业而非外企,因此当时我就放弃了到国外读MBA的念头而选择在国内读书。关于是读MBA还是读EMBA这个问题,在报考之前我也有成熟的考虑。对于我而言,职场经验足够了,缺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理论和知识框架,因此读MBA更适合我。
问:为何读清华MBA?
答:这可能与我个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以前在北大读书对于北大的了解太深了,北大包容的基因可谓根深蒂固了,所以我还想拥有清华务实的特质。清华经管可谓是一个聚集了中国经济界最优秀的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商业人士的地方,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问:您能介绍一下您读MBA时的情况吗?
答:其实我在读MBA时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名词、概念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认为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想明白概念所支撑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实践意义。另外,我在清华读MBA的同时还修了北大心理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硕士课程。除了理论的学习也不敢停止实践机会,在学校期间我们成立推动了两个同学俱乐部,同时我也保持着与市场上人力资源管理同行的联系。
问:您认为MBA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答:对以往经验的回顾和梳理,企业管理知识的系统化、丰富化,当然人脉关系的建立也是MBA的价值体现。
问:您以前学习的是物理专业,但毕业后从事的却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您是如何完成这个跨跃的?
答:这个问题说来话长,简单而言可以用机遇和个人兴趣这两个词来概括。在北大读书时我就在学校负责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部门兼职帮忙,这样也就多了一些接触外界的机会。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宝洁后,由于有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习经验,就被安排做人力资源工作了,而且这也刚好与我的个人兴趣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当时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还很不成熟,象中国宝洁作为早期的合资公司,当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以人事发展部理念运作的,这方面的队伍刚刚组建。由于这一市场机会,我也非常认真的学习和工作,所以有机会做得比较成功。
问:您如何看待MBA的团队精神?
答:团队合作精神是MBA应当具备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但真正的团队精神是需要时间来培养和打造的,有的MBA的确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或说是精神,但更多数的MBA在校期间或是刚毕业的几年里还不具备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团队精神,或者说他们对团队精神的理解还不全面。
问:对于一些读完MBA想换行业的学生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答: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我把一个人的从业时间分成这么几个阶段:5年以下是一个阶段,5至8年是一个阶段,8年以上又是一个阶段。关于改行这个问题,我的个人意见是第一个阶段的同学可以少些顾虑,改行成本基本可以忽略;对于第二个阶段,改行成本稍有上升,但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进行有计划的改行也未尝不可;对于第三个阶段的学生,我不提倡改行,退出一个行业的机会成本太高,进入一个新行业的成本也不低。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事情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文/潘小兵
(清华大学MBA同学会品牌发展部“访MBA足迹、展经理人风采”活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