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MBA,我的职业生涯转折点——访奥运火炬手陈工

2008-09-14
阅读:

陈工,MBA 1994级,现任歌华集团副总经理。

2008年6月24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45天,我们在歌华大厦14层采访到了奥运火炬传递长沙站第190棒火炬手——清华经管MBA1994级校友陈工。她从清华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了歌华集团,担任中华世纪坛组委会秘书长助理职务。通过四年的辛勤工作,陈工被提拔为歌华集团的副总。最近又代表歌华集团成为奥运火炬手,对这一切她都感到非常自豪。“读清华MBA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也是我职业生涯的转折点。”陈工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

与奥运相关的日子

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北京的空气中似乎都散发着奥运临近的紧迫感。陈工为之工作的歌华集团承担着六项奥运相关项目,所以她的话题也很自然的围绕着奥运展开了。

谈到歌华负责的六项奥运项目,陈工如数家珍:“与奥运项目结缘,是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开始的,七年前的7月13日,那个令所有中国人激动和欢庆的夜晚,我一直守候在世纪坛,见证了北京市和中央领导在听到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的场面。特别是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参与了集团围绕奥运开展的各项工作,也与奥运一起成长。我们是奥运票务特许经销商;歌华大厦是奥运转播的总前端,所有奥运场馆的有线信号都从这里播出;我们还负责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唯一的北京奥组委主办的奥运官方展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并承担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运营保障工作,接待奥运期间的非注册新闻记者;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音乐创作和制作;还有的奥运比赛现场体育展示,啦啦队、现场颁奖人员、升降旗人员的培训等等。”

当我们谈到作为奥运火炬手在长沙站进行火炬传递的盛况时,陈工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传递那天的天气非常好,前后都没有那么晴的天。我们提前去看了场地,马路挺宽的,路边有绿化隔离带,但为了防止人流拥挤还是在人行道边安装了很多栏杆。前一天实行了交通管制,当天早晨7点以后主要道路就开始限行,不能通车了,我这棒是11点多开始跑,而且那段路也快跑到火炬传递的终点—贺龙体育场了。当时有点担心,这能有人来看么?没想到的是,当天一路上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满了人,而且长沙人特别热情,情绪很高涨,一直在喊,中国加油,奥运加油。我自己心情也特别激动,觉得自己一生中能担任一次奥运火炬手真是非常光荣的事。”

其实,关于奥运火炬的火种,一直有一个问号萦绕在我心里,这个火种到底是以什么方式运输和保管呢?在这一路上真的不会熄灭么?作为火炬手的陈工当然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她介绍说:火种在城市间传递的时候是保存在火种灯里,火种灯里没有点火装置。但是火种灯会准备两三个,以确保火种不会灭。在火炬传递的时候,是火炬对火炬,当下一个火炬点燃的时候,前一个火炬关闭燃气源,就自动熄灭了。如果遇到不良天气或其他原因,火炬万一灭了的话,马上用火种灯再点燃,火炬没有点火装置。听到陈工这样清晰、专业的讲解,确实让人感觉奥运会的组织真是一件繁复浩大却又细致如发的工作。

见证中华世纪坛

除了奥运之外,陈工和我们谈的最多的是中华世纪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已经成为了地标式建筑,陈工见证了这个新地标从总体策划到设计、施工、落成的每个细节,还参与了在中华世纪坛上举办的一系列大型活动。她说:“中华世纪坛带给我的压力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奥运会。”

对于陈工来说,加入歌华,最先加入的就是中华世纪坛这个项目。1997年北京市准备建设一座迎接千禧年的纪念性建筑,选址在玉渊潭公园南门广场。1998年正式定名为“中华世纪坛”。歌华集团承接了该项目的总体工程,当时的陈工刚刚从清华MBA毕业,被聘请加入歌华。她说:“那时的歌华刚刚组建,我对歌华还没有概念,但觉得这个跨千年的世纪坛项目很有意义,于是就来到了歌华,担任中华世纪坛组委会秘书长助理。世纪坛项目是98年4月策划,6月进场,1999年底必须完工。那个时候大家都感觉,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这是我们集团成立后第一个大项目,大家都很努力。”

1999年底,世界各国都借千禧年进行宣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英国建了千年穹顶和伦敦眼,法国也将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中国决定在世纪坛举办迎接新千年的活动。距离新千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世纪坛的外观才刚刚成型,里面还是工地。当时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非常重视这个活动,中央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前前后后去视察过好几次,并责成北京市政府全力支持世纪坛的修建,即便这样,时间仍旧非常紧张。陈工回忆说:“由于工期非常紧张,只能想一些办法来保证活动的顺利举行。世纪坛南广场两侧长270米、宽15米的绿地上还来不及种绿植,只好先抢种了水稻;活动当天,后面铺的是临时草皮,只能坚持几天。世纪坛是我从清华毕业之后做的第一个大项目,印象非常深刻,当时给我的压力不亚于目前的奥运会。”她一边回忆一边露出欣慰的笑容,看着世纪坛从无到有,从建成到发展,关于世纪坛的每一个细节,她都是那么的熟悉。现在中华世纪坛不仅是许多大型活动的重要场地,而且拥有中国第一家以世界艺术作为收藏、展示、研究对象的公益性国家文化事业机构——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为弘扬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年一觉歌华梦

对于北京人来说,歌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歌华有线为许许多多北京家庭铺设了有线电视光缆,同时提供宽带业务。除了歌华有线以外,人们对于歌华的其他业务就不太了解了。陈工用最简洁生动的词汇概括了歌华的主要任务,“歌华类似国家的公关公司,很多国家级大型活动都由我们来负责承办。比如:五十周年大庆彩车游行、奥运会相关项目;还有一些特别的事情,比如邓小平同志的追悼会等,都是我们具体操办的。”

从98年毕业进入歌华到现在,一晃十年过去了。陈工认为当年在清华MBA学到的管理理论和思考方法,在歌华这个极富特色的文化企业中得到了体现,也总结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经验。回忆起在清华读书的时候,陈工说自己印象最深的课程是运筹学。上这门课的时候,正好陈工的工作任务繁重,有一些课没有赶上听。快考试了,她发现自己有不少知识都没弄明白,就总结了一些问题去问老师,老师一边解答一边说:“这些我上课都讲过啊!你怎么没有认真听呢?”陈工说:“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复习备考。”经过几周的准备,她获得了98分的成绩,这也成为她自己所有MBA课程中分数最高的一门。陈工觉得通过清华三年的课程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研究方法,对以后工作的各个方面大有裨益。虽然当时学习的时候,她总是觉得所学的东西与具体工作联系并不紧密。但是这十年间,从项目管理到后来的高层管理的实践中,陈工越发体会到曾经学习过的理论和知识,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中都得到了体现。

陈工谈到她的工作时,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激情。她是如何在十多年的工作中保持这份热爱和激情的呢?她说:“这可能和工作性质有关系。我们这个工作不枯燥,总是有变化,有很多机会与各行各业的专家接触。要和这些专家在一个平台上对话,不仅要在平时注意储备大量的知识,而且非常锻炼人的沟通理解能力。更可贵的是,在各项活动中能与很多大师合作,学到很多东西。工作内容也有繁琐的一面,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是周一到周五,世纪坛和酒店的经营高峰是周末,都需要盯着,一点不能松懈,工作量巨大。可每当看到各项重大活动顺利进行,那种由衷产生的喜悦与激动是其他什么也换不来的!”

当被问到这十年来工作中是否有过波折,陈工说:“每个人不一样,有人通过不断地换单位来寻找一个捷径,向自己的目标更快推进。而我从清华毕业以后一直在歌华工作,没有什么变数,这有挺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刚来时做世纪坛项目,因为具有挑战性,自己也没怎么想,一口气做了两年多。二是,歌华在用人方面比较有前瞻性,我当时并不觉得自己有特别出色的表现,但世纪坛项目快结束时,集团任命我为集团研究室主任。负责规划歌华的未来。我觉得很受重视,而且很快被提升为副总。三是,2002年,我觉得自己需要调整充电,特别想去国外念书,当和集团领导谈到自己希望留学的想法时,也得到了领导的支持。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歌华工作的原因。” 2002年,陈工到英国留学,她写的论文《Dixons公司薪酬管理研究》获得赫尔大学管理学院和Dixons公司的一致好评,获得了硕士学位。毕业之后,她如约回到了歌华工作,马上投入奥运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回想这十年的发展,陈工感觉很充实,是自己付出最多也是收获最大的十年,无怨无悔,除了感觉有些对不起儿子,对他照顾太少,有些歉疚。

在我们采访即将结束时,隔壁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正等待她去主持会议。陈工说:“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确保奥运期间我们承担项目的安全,责任和压力非常大,但能在这样的中华民族百年盛事中尽我们的一份力,还是觉得特别光荣和神圣!”

看到陈工干练的身影进入会议室,我们在心里默默祝愿她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一帆风顺,取得更大的成绩。

采访时间:2008年6月24日下午14:00-15:00

采访地址:北京歌华大厦14层

采访:常乔一 万军

撰稿:常乔一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