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迅,深圳市新同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1986级本科。
位于深圳CBD诺德金融中心22层的新同方投资管理公司办公区,看上去颇有些闲情逸趣——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融合中国庭院式的设计风格,以及淡雅的色系,并不容易让人联想到在里面工作的人们每天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
恰如办公室设计风格予人的闲逸,新同方掌门人刘迅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从容淡定,处变不惊的沉稳。在2008年初,新同方审慎的面对估值过高的市场格局,迅速的降低了仓位并一直保持到了年末,从而成功避开了2008年A股历史上最为猛烈的单边下跌,投资人未蒙受损失。
而在从2008年末上证指数始自1664点至2009年中期的阶段性上涨行情中,新同方依然保持着谨慎的风格,旗下信托产品仅只是极小幅加仓,净值未有太多变化,仓位极低。这一风格在国内私募投资机构中亦可算是独到,在2008年排山倒海的下跌当中,未萌生抄底捡便宜的念头,在个股行情波涛汹涌的2009年上涨中,仍坚持自我理念,保持淡定。
“40岁的人了,看法不那么容易改变。”当笔者问及新同方09年以来对A股市场的看法是否发生改变时,刘迅笑道。“现在感觉还是没有很好的价格,09年以来市场情绪比较高涨,但就资产配置而言,还是没有太多好的投资标的。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公司业绩增长来看,还是缺乏公司价值提升的机会。”
恰同学少年
证券投资领域历来并不缺乏“明星”,但却少有“寿星”。以阶段性得失衡量一个投资机构和资产管理人,总是带有片面性。而若以较长的时间量度,则或可理解“大浪淘沙始见金”的投资真谛。
与近年兴起的国内众多私募机构相比,成立于1997年底,至今已有11年历史的新同方投资管理公司算得上是国内私募行业的“先行者”。
谈起新同方当年的创建,还要从刘迅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开始。在1991年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毕业后,刘迅加入中国长城集团,在长城集团旗下的长城财务公司工作,不久后从北京被派到深圳运作长城电脑上市事宜。
“那还是92-93年的时候,就开始准备长城电脑上市的事情,简单的说是一个领导两个兵,长城财务派了个三人小组到深圳,联络长城电脑上市。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接触到证券市场,开始对股票投资有了兴趣。”刘迅回顾道。
在筹备长城电脑上市一段时间后,刘迅回到北京,当时长城财务在北京西直门有一个营业部,刘迅回到北京后,在这个营业部担任副总经理,主管证券投资事宜。此后在财务公司兴办证券营业部的热潮中,长城财务计划在深圳创办第二家营业部。
“于是就又派到深圳筹备第二家营业部,装修和设计都做好了,但后来财务公司不让办营业部了,牌照拿不下来,筹备中的营业部最终并入到了联合证券。”
此时,刘迅萌生了自己成立公司专业进行投资的念头,在与几个自92-93年以来就熟识的清华同学沟通后,发现大家都有相似的想法,新同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便于1997年底注册成立。
“当时想了很多名字,后来和清华的一位导师沟通,清华有同方,不如就叫做新同方吧,于是就叫做新同方了。”刘迅在回顾当时创办新同方时显得颇为轻松。
在1997年,国内公募机构都还寥寥无几并不成熟的时候,这一想法和做法仍不可不说具有前瞻性。
以团队智慧取胜
在投资决策上,刘迅一直强调团队的作用和团队的智慧,这与目前国内部分私募机构以一两个人为决策核心的情况不同。
“人总有情绪化的时候,但一个团队就能降低这种风险。在新同方我们没有明星基金经理,不突出某一两个人。不管是研究员还是基金经理或是公司管理层,提出的投资标的,都要进行投票才能进入股票池。新同方也建立了一票否决的机制,对于投资标的大家在认为有突出风险的时候,都可以进行一票否决。”
事实上,新同方的核心团队从创立开始就由几个清华86级的和一个北大87级的同学组成,大家各有侧重,并且早在90年代初就已熟识。此后团队不断扩大。
“大家各有侧重,投资需要把大家的长处集中在一起。新同方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点,在一起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刘迅介绍,“我们在内部有一个工作平台,大家就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每天的工作都集中反映在这上面。大家收集到的好的信息,发现好的公司,以及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都放到平台上来。工作流程和风险控制也在上面。”
在刘迅看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在研究上,也各自有擅长的领域。并不存在某个人能在所有领域“通杀”,所以新同方从一开始就想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投资团队,以团队智慧取胜。
“我们有自己的风险控制机制,总是希望把投资能够做得完满些。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有一个方面出现漏洞就有可能把事情办砸。所以投资长期进行下去,集中团队的智慧会减少很多出漏洞的机会,赚钱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但风险控制必须要完备。风险控制是投资的起点,进行投资前先了解能损失多少钱。”
投资要“捡便宜”
除了风险控制,在价值投资的核心上,新同方有着怎样的观点?
“我觉得投资的核心还是在于‘捡便宜’,我们一定是找便宜的东西去买。2002年我们计划投资茅台的时候,觉得当时茅台的价格比较低,还比较便宜,虽然行业不是一个朝阳产业。做了盈利预测和估值,觉得茅台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张潜力,财务上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当时白酒产能过剩,行业还是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另外当时上市公司进行非主业投资的情况比较多,而且结果都不是太好,当时茅台还在一个高科技公司有一点投资,所以还是担心,考虑投资茅台的事情有些头痛,我的头发都快白了一半。”
“后来去了公司调研,和季克良谈了几个小时后,感觉放心了,上市公司并不打算继续扩大对高科技公司的投资。所以我们其实先要对公司盈利作出预测,进行估值,并要考虑公司的发展有没有一些看得到的风险,比如在财务上、公司治理结构上,尽量想看得清楚一些。在有这些风险的情况下,最悲观的情况会是怎样,这样考虑风险收益比,是否合理,风险收益比合理的公司还是值得去投资的。”
新同方对茅台的投资尽管时间并不长,但此后带来了很好的收益。而归结起来,在公司股价还比较低的时候介入,需要结合公司基本面的充分调研,以及公司业务模式的研究。
不迎合市场
刘迅并不强调新同方过往的业绩,也很少提及在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上取得的成功。在他看来,获取平稳收益,在平静中实现稳定增长才是投资的真谛。
稳健前行,或可归结为新同方追求的目标,而这样的谨慎投资风格,也使得新同方在2008年初作出降低仓位的抉择,从而在2008年历史罕见的下跌中胜出。
“1月份是最难过的时候,”回顾2008年的投资历程,刘迅坦言,全年作投资决策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恰是在年初,尽管当时国内机构相当一致的看好08年上半年的行情,但新同方投资团队在07年底和08年初曾进行过反思,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08年初,这十几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调整,宏观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排除的。对于可能出现的调整,新同方当时判断有可能是类似2002-2003年的一个模式。
一方面是自己的研究判断与众多研究机构的判断出现冲突,另一方面股市的熊市特征仍不明显。在这样略显矛盾的态势下,新同方还是坚持了“不迎合”的态度,在08年1月选择了控制所选股票市盈率的方式,并希望以此规避一定的市场风险。
“真正转变思路是在一季度稍晚些时候。”刘迅回顾称,事实上当时市场已经发生了转变,而新同方也是在紧紧跟随着市场的变化中转变思路。在08年一季度与美国对冲基金的交流中,新同方开始意识到对未来的预期应有所下降,美国这个世界经济发动机的熄火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需要审慎评估。
私募:风格将多元化
在谈及国内私募行业未来的发展时,刘迅认为国内的私募行业仍未充分发展,而未来仍有相当大的空间。只是这一过程,也将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总会有不少人被淘汰,而胜出的将是有自己风格的机构。
“私募是公募的补充,公募面对的很多是中低端的投资者,而私募则集中在高端客户,为高端客户做理财。公募也可以做得很好,但它可能特色不会特别明显,大家最后可能发现公募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在指数附近做文章。”刘迅笑道,“但私募恐怕就很不一样了,最后肯定是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有的人会激进一些,有的人则可能偏向于保守,这样每个私募有自己的特色,作为投资人,可以选择不同特色的私募来打理自己的资金,偏好进取的可以选择风格激进的机构,想获取稳定收益的可以选择相对保守的机构,私募行业风格的多元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蔡晓铭)
转自 和讯网2009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