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济困英豪 大爱楷模——记EMBA2008级陈光标

2009-04-08
阅读:

济困英豪 大爱楷模

——记EMBA2008级陈光标

陈光标,EMBA2008级,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9年1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2008CCTV年度经济人物大奖”评选揭晓,荣获年度大奖的两人中有一位年龄较轻,中等身材,体格健壮,方圆脸庞,面带亲和慈容,明亮双眸中透出坚毅果敢的英气。他就是去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的中国首善陈光标,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也是一名清华经管的学子。

大灾彰显英雄本色

这是一位早已名闻遐迩的慈善企业家,汶川大地震中他以惊世骇俗的壮举赢得了国人的广泛颂扬,谱写了一曲曲扣人心弦的大爱华章。

8个多月前,大地震发生后两小时,陈光标就迅速调集公司的60台吊车、推土车、挖土机等大型机械和120名操作手组成的救援车队千里跋涉,奔赴灾区。在北川中学等重灾点,摇摇欲坠的楼房仅靠一些即将断裂的外力墙勉强支撑,当千斤顶将垮塌的楼板顶开一道缝隙后,他不顾随时可能袭来的余震,俯身下探,背、抱、抬出了200多人,亲手挽救了14条鲜活的生命。

面对着残垣断壁、满目疮痍,陈光标耳际响起了亲手救出的小女孩那句“叔叔别走”的临终遗言,无比巨大的痛楚撞击着他内心深处,神情凝重的面庞淌下了一行行热泪,他祈祷这些被灾害无情摧残的小生命得到安息,愿他们甜美的笑容永远在天堂的乐园里绽放,清纯的笑声长久在人间的记忆中回荡……

那是一个昏暗的夜晚。从汶川至茂县的一段盘山公路上,陈光标正引领机械车队疾进。左临悬崖峭壁,其下汹涌奔腾的岷江一泻千里,右近百丈素崖,山岩轰然崩裂,响彻河谷,乱石飞滚,横阻去路。他镇定自若,置生死于度外,指挥炮头机凿岩开路,逶迤前行。

工程机械的投入加快了救灾的进展速度,多年拆迁工程的丰富经验使得陈光标的现场指挥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起重机起吊楼板时,为避免厚厚的灰尘落下致使幸存者窒息,他监督、控制起吊速度,并预先置放木板隔绝尘埃。

一月之中,陈光标不畏艰险,足迹遍及所有重灾区:在前往德阳途中,突遇大河阻挡,为了探路他奋勇跳入水中,几乎被急流卷走;在奔赴汶川的大山里,他曾独自步行十数里,已将随身携带的两个面包递给一家灾民后,此时累得头昏体虚,饥困交加,于是顺手摘下大把的树叶果腹;在通往北川途中,他考虑救济款项难以及时到位,为了迅速解决灾民饥渴等燃眉之急,一路向他们散发现金达25万元之巨;在救援现场,他曾以人工呼吸等方式竭尽全力抢救伤者,在连续奋战3天3夜后,满嘴溃疡,竟以废墟中的土灰止痛治疗……

抗震期间,陈光标领导他的公司人员“黄埔抗震救灾队”转战北川、汶川、映秀等地,所过之处,疏通道路,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义薄云天。据统计,总共捐款785万元现金,捐献物资包括帐篷2300顶、收音机2.3万台、电视机1000台、电风扇1500台、书包8000个等,总计救出131人(陈光标本人救活14人),参与掩埋了近万具遗体。毫无疑问,他的团队成了灾区救援成果最突出的一支民间救援队。

苦水浇灌爱心之苗

陈光标的抗震壮举以及始终如一、影响广泛的慈善、奉献行为犹如“木水之有本原”,绝非一时冲动或沽名钓誉式的“作秀”。显然,童年的贫苦出身是孕育、催发他爱心萌芽的沃土。1968年仲夏的一天,陈光标出生在苏皖交界的农村一户贫苦农家。时至今日,家乡那间承载过他童年梦想的不足20平米的茅草屋仍在。当年,一家5口人挤在一起的情景仿佛依稀可见: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一家老小窘迫难安的身影,厚实的茅草温暖过少年光标苦读疲倦的躯体;长幼老弱并肩共枕,家养耕牛曾卧榻边。两岁时,他的兄姊便先后饿死。上小学前,他非但从未沾过肉食,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饼或馍。苦难生活在他幼小心灵中埋下了怜贫惜弱的种子。

8岁那年,陈光标的弟弟降生时,母亲奶水不够,但小光标却亲眼目睹她热心帮助同村一个奶水更少的阿姨哺育孩子,因不解而询问原因。母亲解释说,家贫如洗不要紧,但不能丧失尽力助人的一颗爱心。三十多年前,陈光标生活的泗洪县西南岗一带普遍穷困,不时会有乞食者驻足门前,陈光标父母每次都会让他们同桌吃饭,久而久之,讨饭者便有意回避,不好意思在吃饭时间经过他家门前了。长辈的言传身教深深触动了他助人为乐的心灵,滋润着他内心深处充满爱心的种子。

陈光标读小学一二年级时,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家里向左邻右舍东拼西凑借来的。10岁那年,父母已无力为即将上三年级的小光标筹得学费。然而年幼的他却不愿放弃学业,暗下决心独挑重担,以稚嫩的双手改变命运。炎炎夏日,他提着两个5公斤重的水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打水,用小扁担挑到离家近两公里的小集镇上叫卖,每天能挣到一、两毛钱。暑假结束时,竟已攒下4块多钱,足以支付一学期1.8元的书本费。但当他听说邻居家孩子也面临同样问题正在苦恼时,就在开学的那天中午,悄悄前往学校,替他交上了书本费。首次独自挣钱助人的童年经历甜蜜快活,令他终身难忘,而此时爱心之种已破土而出!

13岁那年暑假,陈光标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奔波几十里地以外卖冰棒,风雨无阻。由于常受欺负,他就在街上买了《少林寺》等连环画,带领几个同学按照书上的一招一式模仿,在镇上打拳卖艺,首次亮相,就赚到8块多钱。他眼见两小伙伴鞋子破旧,脚趾外露,便用挣到的钱为他们各自买了一双新鞋。后来,他还从事收购、贩卖粮食的生意,日复一日,买卖日渐红火,交通工具也从最初的自行车换成了拖拉机,收入从每天5、6元钱增加到300多元。短短三四年间,他在16岁时已攒下了2万多元,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少年。在谋生同时,他从未放弃对学业的执著追求,18岁时他考入了南京中医学院,毕业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来进入南京大学商学院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步入青年的陈光标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在贫穷与困苦之中,爱心之苗已茁壮成长!

创业成就慈善伟业

陈光标离开家乡后,开始在广阔的天地间艰辛地探索创业之路。创业梦想的步步实现,创业宏图的渐渐展开,又为他向往已久的慈善伟业夯实了基础,并带来了大展善举的契机。最初的10年间,他走南闯北,曾跑过客运,贩过花生,批发过服装鞋帽。1996年夏季的一天,踯躅于南京街头的他偶然注意到有人正在使用一台耳穴疾病探测器诊断病变,学医出身的陈光标马上嗅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那个仪器不够直观,如果能让患者亲眼看到问题所在,会更受欢迎。”想到这里,他花费身上仅有的3000元钱,请来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和南京中医药学院的专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探测器进行改进,安装上显示器,让患者直观地看到身体发生病变的部位。随后,陈光标白天在街上摆地摊为路人检测,早晨掏两毛钱在老新街口百货公司旁的公共厕所洗脸刷牙,晚上就在金陵饭店边上的邮局过道铺个席子睡下。此时的南京正值盛暑,高温难耐,水泥地晒得滚烫,一天下来,他汗流浃背,但仍旧坚持工作。两个多月后,陈光标开始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电子疾病探测仪。1997年,他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创业成功,他立即回报社会:开办公司第一年的赢利不足20万元,他就拿出了利润的七分之一——3万元资助了一位安徽的白血病患者;第二年又拿出利润的半数28万元人民币为偏远山村修筑了一条4.8公里长的“阳光路”,并无私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及失学儿童。

2003年,陈光标成立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他把当年拆迁房屋这一循环经济模式移植到拆除大型厂房、机械设备甚至高速公路设施方面,不断扩展的市场带来了倍增效应。目前,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拆除公司,拥有国家级拆除资质。陈光标的黄埔公司致力于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在拆除过程中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水压、液压、爆破拆除法等国际领先的拆除工艺,有效降低了噪音,减少了灰尘;对于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公司突破了传统拆迁公司将钢筋剥离后建渣外运到郊区填埋,大量占用土地、严重污染环境等弊端,采用国际先进的移动式破碎筛分机组,对拆除下来的废旧混凝土现场破碎加工成商品混凝土骨料、建筑砌块集料、道路填铺料、三合土集料等不同用途的再生集料,可使加工后的建筑垃圾成为商品,科学合理地直接提供利用,大大提高了废旧混凝土的利用效率,有效实现了拆除工程的环保化、无污染、零排放。多年来,公司先后参与了江苏、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山东、山西等十多个省市的废旧拆除工程,拆除面积累计达2亿平方米,回收废旧钢材数百万吨,拆除下来的混凝土作为道渣使用,可供四车道的沪宁高速公路由南京铺设到上海,为当地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陈光标带领他的公司始终坚持业主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诚信做企业,多年来均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业主交给的任务,从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2005年黄埔公司荣获“中国诚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成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公司还被江苏省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汶川地震后,公司业务更是应接不暇,还因为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作为一家免税的环保企业,在国家支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光明,2009年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90亿元。

创业成功以后,陈光标每年的捐献都不少于公司利润的30%,10年来已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7.13亿,共捐建希望小学121所、乡卫生院27个、养老院16所,为偏远农村修建乡村公路91公里,受惠人众30多万。陈光标的慈善事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已连续4年获得了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还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志愿者、抗震救灾英雄志愿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红十字勋章、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十大慈善家、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先锋人物和慈善大使、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全国51个市、县荣誉市民等众多奖项、各种称号以及南京大学名誉校董、海峡两岸博爱基金会副主任、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等不同职务与头衔。

善念秉承民族传统

在中国,行善意识和行为的萌芽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嗣后不断发展。对于行善意识,儒、释、道等各种传统思想中均有丰富阐述;在施善行为方面,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官方主办的慈善救济机构六疾馆和孤独园,此后,隋唐有备荒义仓、悲田养病坊,宋代有福田院、居养院、举子仓、慈幼局等,明清有养济院、普济堂等,代代相继,经久不衰。陈光标的行善理念与中国相关的传统思想一脉相承。首先,在他看来,慈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捐助举动,而是一种以道德和爱心为基础的社会救助、救援行为。只有以发自内心的扶弱济贫、助人为乐的爱心,去充分关注、满足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广泛需要,才能彰显慈善的大爱精神。这实际上体现出了儒家由“怵惕、恻隐之心”推衍出深厚道德基础的仁爱、大同思想,以及佛教“慈悲向善”、“修福”、“布施”的慈悲观、功德论。而他带领江苏黄埔公司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坚持在“有投资的地方不做捐赠、在有捐赠的地方不做投资”,坚持围绕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四个方面进行捐助的慈善原则,正是奉行这一思想理念的最好诠释。

其次,他提出了“五个不能忘”:“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忘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不忘老师的培养之恩,不忘亲友帮助的滴水之恩,不忘帮助社会。”从知恩图报、饮水思源角度指出,回报社会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他认为,企业“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为了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他将越来越多的慈善基金投入到保护环境、循环经济项目上。他说,环保事业完全可以与慈善事业结合起来。环保侧重于环境,而慈善侧重于人,二者实质上都是造福人类、恩泽子孙后代的事业。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白云,一方净土”是自己肩头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实际上,当爱心或善举推己及人时,这种善念、善行就不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利他、互助的精神层面,而意味着承担“济众”、“惠民”等崇高的社会责任,与儒家的民本思想已十分吻合,思想境界也随之上升到了“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

第三,他主张轻财重德、轻利重义,提出“财富如水”、“投身慈善乐在其中”等快乐、达观的财富观、慈善观。他认为,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社会贡献的程度,个人财富本身既不能完全反映也不能额外增加人生价值,而且作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如果不能被善加利用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社会无疑就是一种浪费,对于个人就是一种耻辱。东汉马援曾说:“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豪言壮语至今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提醒当今世人应当善待财富,避免在“巨富中可耻地死去”。去年年底,当收到青海玉树“光标光彩”希望小学孩子们寄来的藏语贺卡时,陈光标又一次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助人为善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实质,感受到了无比的喜悦。

最后,他在行善时采取高调姿态,意在带动或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弘扬慈善大业。这一想法源自于2003年春节时他父亲的一个建议,此后他意识到,只有唤起普天之下的社会良知,这项人类事业才会发扬光大。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引下,他不断加强宣传,扩大声势。每当捐款仪式举行或捐建项目落成剪彩,他必亲临现场,并邀请政府官员、接受方及媒体参加。他还讲述自己从事慈善事业的风雨历程,向公众展示自身所经历的一条苦难坎坷、自强不息、催人奋进的慈善之路。

他说:当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就好像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一样,也需要大胆创新、大胆尝试,也要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只要是为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怎么做都不为过。但是需要全社会来支持它、包容它,因为中国慈善事业才刚起步,西方国家慈善事业发展已经200多年了,只有充分获得全社会的支持、包容,才能逐步完善我们中国的慈善事业,促进其制度化、法制化、使它们上台阶、上水平。因此,哪怕是作秀,也应该支持!

2009年春节期间,陈光标发起组成了“江苏黄埔慰问地震灾区爱心团”,亲率64位来自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甘肃、香港等地的企业家及其家属和孩子百余人,怀着对受灾群众的真挚爱心,携带总计近3000万元的募集资金和价值3000多万元的越冬物资,重返四川灾区。无数灾区父老目睹到眼前这一幕,回忆起去年救灾时紧张惊险、感人肺腑的情景,都被陈光标大爱无疆的感召力以及仗义疏财的民族精神所深深感动,留下了热泪。大家无不期待他在慈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采访时间:2009年3月1日晚7:00-9:00

采访地点:北京西城区金融街

采访:邢立君 齐志 乔蓉 万军

撰稿:万军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