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自清华园的成长
――记经1987级/经博1998级金荦
金荦,经1987级、经博1998级,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
金荦个子不高,衣着得体,目光炯炯,言语精练,浑身上下透着精明与干练。在三十多岁的同龄人中,她是为数不多的司局级官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不同部门屡有建树,还是央行系统的优秀共产党员。
第一次见到金荦是在她的本科班级入校二十年的聚会上,她代表全班同学发言。第二次见面,是在经管学院本科生“人生规划与发展”的课堂上,她作为优秀校友与学弟学妹们回顾自己始自清华园的成长故事,分享人生的感悟。
清华的学习给自己定下了一生的基调
用金荦自己的话说,她从小就认定了要上清华大学。可当浏览招生简章上传统工科院系的介绍材料时,都感觉不太和自己的心意,猛然看到经管学院的简介时,金荦眼前一亮,这个专业对中学时代文理科一直平衡发展的她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金荦毕业于重庆一中,1987年,四川省只有她和另外三名同学考上了清华经管学院。
遇挫折不气馁
英语分班考试是清华大学一年级本科新生的第一个考试,也是这些天之骄子将过往的成绩归零,开始大学学习的新起点。也许考上清华的兴奋劲儿还没过,也许过于轻敌,中学一直以英语为强项的金荦在这次考试中发挥很不理想,成绩只在中间等级,这样的情况在金荦开始学英语以来还从没发生过。首战失利如当头一棒,把她敲醒,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而这次打击也成为了她日后刻苦学习的不竭动力。在本科五年的时间里,她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方位训练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曾经的苦读使金荦在日后的研究生学习和工作中深为受益。英语成为她工作中的优势和强大的交流工具,在向国际化金融专业人才发展的道路上轻松跨越语言关,还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获得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资格,并多次在重要场合为央行的高层领导担任口译。她在央行内部的英语风采大赛中,与两位同事合作演出风靡世界的音乐剧Mamma Mia片段,以标准的语音、恰当的表达、张驰有度的表演和生动的造型,获得第一名。
入学后遇到的挫折还不单单来自英语,机械制图的低分、精工实习师傅的批评都成了这位四川才女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生活中的她也变得有些郁郁寡欢。帮助金荦从这种低迷的情绪中走出来的,是班主任朱宝宪老师(朱老师已经于2006年因肝癌永远地离开了)。那是大一的第二学期,班里组织郊游活动,在同学们初登长城的欣喜中,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中,她一个人闷头拾阶而上。朱老师看懂了金荦的心情,鼓励她:“不要只盯着眼下的路,还要看看周围的风景。”是呀,不能因为几门课的不顺利,就失去了遨游知识海洋的勇气和拥抱生活的热情,看一看周围的同学、老师,看一看长城内外,找回勇气、热情,挫折面前更需要的是客观、达观、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生活有多少精彩值得期待!自此,金荦再遇到困难,都会想起朱老师的那番话和朱老师在她毕业纪念册上充满期待、催人奋进的留言,都会得到一股战胜挫折、永不气馁的力量。这许多年,她在心里默默地感谢着朱老师,他的教诲是她最宝贵的精神动力。
在突破难关中掌握学习方法
普通物理、高等数学、高等代数被金荦他们称为“硬课”,现在的学生们也这么说。“硬课”意味着知识难懂、习题难做、得高分更是难上加难。这些课大家学起来都有些蹙眉头。尤其是普通物理,对学经济的学生来说可能今后再也用不上了,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学懂学会,大家心里都有些不情愿。
学校开这样的课绝不是为了难为学生,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它们的方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金荦理解了这样的道理,心里原有的那些畏难情绪一扫而光。“硬课”的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大量的课后习题、不同种类的参考资料,用枯燥这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她在千百次的演算与证明中历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反复地归纳总结中找寻解题的方法。她还坚持每周观看课程辅导录像,拓宽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所学原理的理解。后来,她不仅收获了每门课的高分数,也在这种磨练中摸索出了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心平气和、勤奋努力、归纳总结、开阔眼界。更在金荦的内心培养了一种清华人特有的自信,使她以后再遇到什么难关,都可以应对自如。
治学的严谨
金荦本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问题”。这么大的题目需要用什么方法展开研究,能得出什么结论,自己最终可以提出怎样的建议呢?拿到论文题目时,金荦有些一筹莫展。在李子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金荦渐渐发现五年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课程,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充分总结、运用的基础上,金荦慢慢理出了思路,摸索出了独立解决系统性问题的研究方法。这个从迷惑到清晰的过程金荦至今难忘,她认为论文阶段的磨砺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李老师向来对学生要求严格,当时看似苛刻的要求,对金荦来说,却培养出了她良好的学术研究习惯。金荦记得,李老师要求论文中引用他人学术成果的部分,每一处都必需标明出处,因为这不仅是治学态度的严谨,更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切切不可抄袭。这种治学的态度,金荦传承至今,无论是为学还是做事,无论是自己的论文还是部门的工作报告,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工作中的下属,她都秉持着这份严谨,花力气认真做事,她走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成长脚印。
三次研究生学习是自己对专业的执着追求
学习成绩全班排名第一的金荦,在大五即将毕业时,面临着选择,出国深造?继续读研?还是进入社会开始工作?金荦希望自己能够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长,便怀着对经济学和金融市场理论浓厚的兴趣,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选择了到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读研。很多工作在中国金融领域的高层人士都从这里毕业,人们戏称她是“金融的黄埔军校”。给金荦他们授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工作在一线的很有影响力的专家、任要职的官员,从他们那里金荦获得了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领域丰富的知识;由于与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也使金荦和同学们获得了宝贵的实习机会,在走向社会之前能够充分热身。
出国学习,了解世界金融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获得更市场化的管理方法,增加国际化的知识背景和经历一直是金荦的愿望。2001年,她远赴伦敦商学院求学,在伦敦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接受国际化的金融教育,接触高端业务的实务运作,大大开阔了眼界。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咨询机构,有非常强的业务能力和市场感觉,大家一起讨论案例、互动学习,使她对金融实务特别是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有了更广泛的接触。这段经历对金荦的职业发展和人生经验的丰富都十分重要。她也因此有了某种程度的“英国情结”,毕业后每次出差去英国,都有一种亲切感。
金荦在专业方面深造的脚步从未停滞过。随着自己岗位的变化,她越来越意识到只有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积累,坚持学术上的追求,才能完成好工作,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为了让自己的读书、学习更有效率,同时不影响工作,她开始了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在职博士学习。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如何平衡工作、学业、生活,又为这次学习付出了多少?她只是一语带过,称这段学习经历是最苦的一次。期间的艰辛与压力也许读者能够体会。当2004年终于通过答辩穿上博士服的时候,金荦心里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位是导师李子奈教授,李老师的治学与为人以及在研究上的指导又一次使她受益,另一位就是自己的先生,这许多年,他给了金荦一如既往的支持与理解。
特殊的秘书岗位
金荦有五年做领导秘书的经历。
在这个特殊的岗位,她有机会接触到金融界的众多大人物。在巴塞尔陪同领导参加国际清算银行行长会议,可以直接聆听全世界最主要中央银行行长们的真知灼见。;平时,还有机会与国内金融界的“大腕”们近距离接触,收益颇多。
在这个特殊的岗位,她能真实地感受到中国对外开放坚实的脚步以及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的惊涛骇浪: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开放,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在这个特殊的岗位,她亲身经历了中国人民银行跨省设立大区行的过程,目睹很多人原本平稳的生活一夜之间改变,体会到改革方案即便设计得再完美,一旦触及个人利益、打破原有体制,执行者都将面临现实的巨大压力,而其决定事关改革成败。
作为秘书,领导的待人处事风格对金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学会了用平和的心态公正地处理各种人事关系,避免功利地开展工作;她深知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赢得信任,不论呈送国务院的报告,还是内部研讨会的讲义领导都没有丝毫的马虎;她还锻炼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语速比别人稍快,在后来调到一个新部门的时候,同事们都说从她的言谈举止中看到了领导的身影。
这个特殊的岗位对个人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说,当遇到职位高、年龄长的人有求于己,而对自己的褒奖不免夸大其词时,始终要保持一份清醒。许多洋洋得意、牛气冲天者往往是因为欠缺自知之明。金荦不停地提醒、告诫自己,权利对年轻人也许不是一件好事,惟有谦虚谨慎、敏而好学,才能增长真才实干,获得真正的成功。尤其在看到身边领导多年来坚持学术追求,将真知灼见运用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诸多重要举措中,为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她更加笃信成为学者型的专业干部是自己的发展之路。
国际金融舞台上亲历历史、展露头角
2002年到2008年,金荦在人民银行国际司工作,代表中央银行从事国际合作的事务。在这个变革时代,作为一个年轻人,她直接参与了中国与世界在金融领域接轨的进程,目睹了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
以前的国际交往,受制于语言障碍以及中国自身的开放程度,中国人很少具有发言权。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局面在2002年以后有了较大改变,世界迫切想了解中国发生了什么,面对种种误解甚至歪曲,中国迫切需要充分发出自己的声音。从事国际事务合作的外国同行,都是各国相关部门的精英,这样的工作环境对金荦是一种考验,也是激励。她以自己一流的专业素质、高超的英语水平以及对国际金融规则的娴熟掌握,活跃在国际交往的舞台上。
参与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
作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的一名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参与了亚洲债券基金(ABF)的设计和筹备等各项工作。亚洲债券基金是由EMEAP各经济体从其官方储备中出资建立的一个共同基金,投资于EMEAP的11个成员国银行发行的主权和准主权美元债券,推动其他投资者进入亚洲债券市场。首期以美元债券为投资对象,第二期以11个成员的本地债为投资对象。
身为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区域金融合作处处长的金荦,全程负责了此项目。她认识到,基金的建立对于区域债券市场的建设和未来亚洲金融的合作有重大意义。这项工作市场化程度高,远不同于以往,每件事情都关乎大局,又非常具体,而且有第三方机构全程参与,对专业素质、透明度要求极高。从整体方案的设计,到中介机构(基金管理公司、、托管机构等等)的筛选,对金荦的专业水平、管理能力都是一次挑战。她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体现了中国中央银行的工作水准。当这个项目顺利完成的时候,她说自己特别有成就感。
助力中国加入泛美开发银行
泛美开发银行集团成立于1959年,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地区性政府间开发金融机构,其宗旨是促进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年,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日益加强,为扩大合作,互利共赢,中国早在15年前就提出加入泛美开发银行集团的申请。这一申请却遭到了泛美行部分成员国的百般阻挠,对中国设置了很高的出资门槛,甚至高于对一些发达国家的捐资要求。由于涉及各方面利益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加入泛美行的谈判工作变成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这种艰难的情况,金荦作为中国的谈判代表,与同事一道数次赴美与泛美行及其主要股东美国进行多轮谈判和磋商。其中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8年4月在与泛美行的谈判进入关键时刻,由于分管行领导因国内重要公务无法成行,指定她率领中国代表团赴迈阿密参加泛美行年会。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与14个成员国的代表团及泛美行当局进行双边会谈,阐述中方立场,寻求对方对中国入行的支持。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金荦及她的同事逐渐让外方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有了比较客观、清晰地了解,不仅坚决捍卫了国家利益(最终的捐资数额大大低于泛美行的要价),而且向国外同行展示了中国金融界官员优秀的专业素质和突出的沟通能力,给外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为中国最终在2009年1月正式成为泛美开发银行集团下属的泛美开发银行、泛美投资公司和多边投资基金的成员国做出了贡献。
2008年,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中国金融的稳定,这是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题目。这年10月,金荦从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的岗位调任金融稳定局副局长,分管金融控股、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和风险评估与监测工作。国际司的工作金荦已经驾轻就熟,仅有两岁的儿子也需要妈妈给予更多的关爱,但当工作需要的时候,金荦义无反顾,勇敢地接受了新的挑战。
从清华女生到中国金融界的专业人才,从不经世事的小女孩到颇具影响力的政府官员,从中国西部城市到国际金融最高端的舞台,金荦说自己是有梦想而且有踏实态度的人,她的人生就是一场追梦的长跑,中间会有磕磕绊绊,会有痛苦和失败,但一定要坚定地跑下去,梦想才可以实现,在自己“垂垂老已”的时候,才可以无怨无悔。
采访时间:2008年11月18日19:00-21:00
采访地点: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223室
采访及撰稿:邢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