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记经1996级、经硕2001级侯贵松
侯贵松,经1996级、经硕2001级,现任共青团廊坊市委书记。
见到侯贵松学长,是2009年9月9日,在河北廊坊团市委办公楼里。现任廊坊团市委书记的他正在为筹备今年下半年举行的学生团体文化节忙碌着。当下也正是廊坊市预防H1N1流感较为紧迫之时,参与学生防疫工作的团市委想必工作也会十分紧张。这样的繁忙和压力下,我们在侯学长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从容自若的气度和一份成竹在胸的自信。这是他从清华硕士毕业后,到地方工作的第6年。我们非常想知道眼前这位谦和的学长、年轻的干部是怎样做出到地方工作的决定以及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番历练。
侯贵松出生于河北河间。199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在此之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就读的高中里为数不多的学生党员。
满载着骄傲和荣誉,他来到美丽的清华园。在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子作为同学;有国内首屈一指的专家、教授作为老师;有最为严谨的学风、先进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四年的勤奋学习,让他获得了充足的知识,也获得了保送本校读研的机会。本科毕业之际,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保留学籍,到西北支教一年。这个决定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在他心中酝酿已久:“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价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是实现自我最好的方式。”
支教岁月
2000年8月28日,本科毕业的侯贵松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作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古浪队的队长,与来自清华的另5名同学、西南师大的4名同学,共同前往甘肃。列车在黄土高原上飞驰,窗外,大地一望无际,天空蔚蓝而高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在他心头油然而生。他希望,在这一年中,自己能有所作为,也能有所收获。
支教地古浪二中在甘肃古浪县一个叫土门的小镇上。小镇位于祁连山脚下,背靠腾格里沙漠,昼夜温差大,时常天气阴霾,黄沙漫天。同时也是地震多发地带。支教的志愿者们被安排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里,由于条件有限,常常一个月也不能洗一次澡。大西北一天三顿以面条为主食的饮食习惯让北方出生的侯贵松都感到惊讶和不适。和艰苦的物质环境相比,精神生活的贫乏更让人难熬。在这里,既没有电视机,也没有互联网络,每天只能靠听收音机来了解时事。
西北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后给侯贵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记得在给同学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拿出一幅印有各种动物的图片,要大家说出动物的名称。只听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喊道:“牛——!牛——!”他非常惊讶,因为图片中根本没有牛。后来才知道原来学生们喊的是“鸟”。在当地的方言中,“牛”和“鸟”的发音很相似。这里的老师一直用方言授课,大多数学生不会讲普通话,甚至听懂普通话也有困难,其他各门功课基础之差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尽管如此,孩子们上课时的活跃和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望仍然感染了他,他恨不得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都能教给他们。
在古浪二中,侯贵松要负责教10个班,任3门课:高中英语、高中计算机、初中地理。中学的课程对于侯贵松来说自然是不在话下,但如何克服站在讲台上的紧张感,如何保证每一堂课生动有趣,如何与学生们有效沟通,成为了新的挑战。作为老师,他必须拿出充分的自信;每一堂课前,他都会在宿舍里认真备课;为了能和学生们更好的交流,他还建立了“心声快递”信箱,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当他为学生们讲懂习题,开解思想后,学生的眼中流露出的感谢与期许,让他久久不能忘记。他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真切地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课余,侯贵松常和同伴们踏访周边,曾到过腾格里沙漠边缘著名的八步沙。广阔的沙漠,起伏的山峦,使人顿生豪情,但西部贫瘠的土地和光秃的山脉也让他心情格外沉重:在祖国西部的贫困地区,还有这么多天真淳朴的孩子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想到这些,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长久以来在心中懵懂的想法也似乎越来越清晰:作为一名清华的学生,一定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改变一方面貌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是国家最需要的!
一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侯贵松还有许多的想法没来得及去实现,就要踏上归程。但是,西部的这一年却成为了影响他一生的重要记忆。
重返校园
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侯贵松感到分外亲切。支教时,他就时常想念草木葱茏的清华园,想念窗明几净的教室,想念亲切博学的老师和同学,想念书本和课堂。西部一年的生活让他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实践,他看到自己的许多不足,也明白了只有让自己更加充实和强大,才能够实现心中的理想。他如饥似渴的汲取着课堂给予他的知识,愈发勤奋和刻苦地学习。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鼎信一等奖学金。这项奖学金每年在全院只有10个名额,当年和他一起获奖的只有7人。
在自我激励的同时,他还迫切的想要把自己支教的经历讲给学弟学妹,告诉他们,祖国西北地区的孩子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告诉他们,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经过怎样的历练。这一想法得到了杨斌老师和曲庆老师的支持。在两位老师的鼓励下,侯贵松担任了学院的分团委书记。2002年的五一假期,他组织了一批大一的新生,带上校友赞助的网络教学软件,重新回到甘肃古浪,请刚刚经历过高考的清华学子为当地的师生举办高考培训讲座,与学生们分享学习经验。回来以后,这批新生全部加入了学院分团委,成为了分团委的骨干力量。
侯贵松刚接手分团委书记一职时,学院分团委的工作在全校并不突出,在此前校团委的表彰大会上,只得到了“特色分团委”的称号。这个多少带有点“安慰奖”性质的称号刺痛了侯贵松作为一名经管人的自尊。他想:“我们的经管学院,1984年就建院,学生人数在全校也是数一数二,运动会年年都能捧起‘马杯’,‘一二九’合唱次次都表现突出,为何在分团委工作上,就不能出彩呢?”他认真总结了分团委在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悉心筹划、力图创新。为了引导和调动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侯贵松在学院首创了社会实践按照项目申报的办法,有别于过去以班为单位才能申请项目,要求有三个或以上跨系组成的成员,就可以共同申报学院的重点项目。项目通过审批后,学院还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办法一经施行,陆续有二十多个项目组来申报,到第二年,申请的项目组上升到55个。同学们对社会实践的热情空前高涨,实践的成果也受到老师们的肯定。后来,这种社会实践按项目申报的办法还被校团委采纳,沿用至今。在侯贵松的带领下,学院分团委开展了多项活动,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好评。这一年,经管学院的分团委被校团委授予了“标兵分团委”的称号。“特色”与“标兵”二字之差,包涵的意义迥然不同。站在领奖台上,侯贵松激动不已:“这是我们一年多努力的结果!”
毕业之前,他还着手建立了经管学院的学生沟通中心,迫于时间,只搭好了这个沟通平台的框架,之后的工作就只能交接给学弟学妹了。直到现在,他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关注着学生沟通中心的发展状况。
挂职锻炼
2003年,侯贵松研究生毕业。他面临人生中的又一重要选择:一边是从研二起就一直实习的知名外企老总亲自发出的邀请;一边是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外企待遇优渥,有良好的个人成长空间,但个人的安逸和成功是自己的追求吗?“不是。”他在心里给出了答案。因为,他的理想是能够在祖国的广阔天地中寻找自己可以施展的舞台,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帮助更多的人!到基层去,也许是实现这个理想最直接的途径。于是,侯贵松婉拒了外企的高薪聘请,来到河北省文安县挂职担任文安县县长助理。
初到文安,侯贵松很快就分管具体工作,主要负责工商、技术监督、邮政和通讯信息产业。这一年,他26岁,是文安县政府里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
不久,棘手的事情就来了。2004年初,文安的多家塑料生产厂回收带菌的废旧塑料,做成日用塑料制品,在各地市场上流通。群众向政府举报。县里领导核实情况后,立即做出责令文安县相关塑料生产厂停业整顿的决定。对于主管工商和技术监督的侯贵松来说,工作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文安县,大大小小的塑料生产厂有两千多家,分布在各个乡镇。虽然各乡镇早已收到县里发出将这些厂停业整顿的通知,但执行的效果却不佳。侯贵松在到各乡镇调查情况时看到,这些塑料厂还在继续生产,废旧塑料堆积如山,污水从工厂里直接排出,把河水污染得像墨汁一样黑,并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别说这样生产出的日用塑料制品有毒,就是对附近的人畜、庄稼也有害。他愈发地感觉到处理这件事刻不容缓。在调查中,侯贵松也了解到乡镇干部们工作上的难处。村民们不了解塑料厂违规生产的危害,只认定这就是“经济支柱”,对停业整顿不愿配合,有的态度还十分强硬。侯贵松带领着乡镇干部一家一家地上门走访,向塑料厂的经营者和村民们解释违规生产的危害,劝告大家要按国家标准做事。经过反复的沟通,终于让大家对事情的严重性有了认识,理解了行业整顿的必要。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两千多家生产厂全部停产并展开了全面的检查。这件事不但让侯贵松迅速完成了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到县乡基层干部的角色转换,也体验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了解群众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好的展开。
2004年6月,侯贵松即将结束挂职锻炼,准备调任廊坊团市委副书记。就在这个当口,却突然接到任务,要他负责在9月举办的廊坊全国人造板展览中文安县展厅的布置。文安县是全国最早的一批人造板产业聚集区,人造板生产已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这次的展览文安县有600平米的展位。县里领导对展览极为重视,对之前的负责人提出的几个设计方案都不太满意,点名要侯贵松来负责。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侯贵松必须筹划好新的设计方案,重新制作展览的宣传资料,确保展览成功。他二话没说,立即投入工作。首先勘察如何在原来基础上修改方案,接着赶紧联系制作新的宣传册、电视宣传片,亲自监督执行布展的每一项工作。经常到夜里一两点钟,侯贵松还在广告公司与设计人员讨论宣传品的制作细节。
也许组织上要考验一下侯贵松。7月,人造板展览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侯贵松如期到廊坊团市委赴任。到任的第一天,就接到了新的任务:9月21日召开的团代会由他负责最为重要的秘书组工作。侯贵松感觉到了压力,如何迎难而上,如何面对挑战?坚持做事要有始有终的他一手抓团代会,一手抓展览。白天他在廊坊团市委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团代会的筹备事项,下了班赶往文安监督部署展览的相关工作。一次次地往返于廊坊和文安之间,他早已记不清有多少天没有回家看看,数不清在工作现场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努力把这两件事做好,不辜负领导们的信任。”顶着巨大的压力,两个月下来,侯贵松瘦了一圈,嘴唇上布满了水疱。但他的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人造板展览成功举办,团代会也胜利召开了。他的工作获得了文安县和廊坊团市委领导的肯定,为自己的挂职锻炼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在团市委的工作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说:“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我学会了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处理复杂的工作,以后遇到再大的压力都不怕了。”
团市委任职
在清华经管学院担任分团委书记和在文安县挂职锻炼的经验,使侯贵松在廊坊团市委的工作游刃有余。他将廊坊市的各大中院校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突破口。很快,这位年轻的团市委副书记与廊坊市各大中院校的团委书记打成一片,与各校团委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有了群众基础,他放开手脚,为廊坊市的共青团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和色彩。
在侯贵松的推动下,从2006年起,廊坊每年举办学生团体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以高校为主力,学生参与,推出了多项活动。每项活动,他都亲自到场参加,给学生们助阵。到现在,艺术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既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化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学生中反响热烈。在艺术节中颇受欢迎的校园歌手大赛,还模仿学生们喜欢的选秀节目进行网上投票,再配合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学生们踊跃地参与。“从2007年起,我们就开通了艺术节的网络宣传,单是校园歌手大赛这一项,访问量第一年就有21万人次,去年更是达到了65万人次呢。”侯贵松神采飞扬地说。
基层的锻炼经历让侯贵松深深懂得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去进行实践。为此,他主张推出“和谐廊坊——市民文化大讲堂”,结合时事政治、文化潮流以及市民感兴趣的话题,为市民举办免费讲座。大讲堂从2006年12月开始举办,那时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刚刚火起来,一时间掀起了学国学的热潮。廊坊的市民文化大讲堂的第一讲,侯贵松便请来了知名学者——于丹。他还记得当时在有1000个座位的大礼堂里,挤满了市民,有些大爷大妈,甚至是提着菜篮子就直接赶来,很多人只能站着听完讲座。讲座完毕,群众热烈的掌声和赞叹让侯贵松觉得无比幸福。两年多来,讲座几乎每周一场,累计已经举办了一百三十多场,涉及的知识包括文化、教育、健康、法律等等;百家讲坛的专家教授们,几乎都被请了个遍;每周讲座的内容,总能成为这个星期廊坊市民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这项开创性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廊坊市的又一个文化品牌,相邻的县市纷纷前来取经、效仿,他们总会惊讶地询问廊坊是如何以很低的报酬请到这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的?说到这个,侯贵松颇有些得意:“等这些专家教授们都上了百家讲坛再请可就贵了,得赶在他们火起来之前,这还是需要些眼光的。”每年团市委的经费并不充裕,侯贵松通过带动企业赞助等办法,使“市民文化大讲堂”这项群众受益的活动持续举办。他说:“我会努力让这项活动一直开展下去。”
今年,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侯贵松对高校毕业生们的就业问题十分忧心。他准备针对毕业生就业,在廊坊的高校间启动学生创业大赛,并加紧推进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立,为毕业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岗位,用实事来帮助和指导同学们就业。同时,他对现在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有自己的看法:“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他语重心长地说。
心系清华
在谈到母校,谈到经管学院时,侯贵松满怀深情。他笑称自己是个地道的“清华土著”,不但本科和硕士是在清华念的,工作几年后再考博士,选择的依然是清华。准备考博时,有人建议他考北大,这样他就有了在国内两所顶尖大学求学的经历。可侯贵松却说他没有那样想过,是清华培养了自己,清华“行胜于言”的教育他一直铭记于心,指导着他的学习和实践,清华是他不变的选择。现在,侯贵松正在清华人文学院攻读社会学博士。他认为,增加人文素养,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国情,通达事理,服务于民。
有一个场景,在侯贵松心中始终记忆深刻。那是1996年,在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王大中校长对新生们说:“你们来到清华的这几年,都会是一条虫子。来到清华是条虫,离开清华是条龙。”在从虫到龙的涅槃中,不知要经历多少风雨和怎样的磨砺,在胸怀大志,厚积薄发的人生旅程中,不知还会有多少艰难与险阻。因为心怀理想,在祖国的广阔天地间,侯贵松始终相信自己,大有可为。
采访时间:2009年9月9日10:00-12:00
采访地点:河北廊坊市团委办公楼二层
采访:邢立君乔蓉何茜
撰稿:何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