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顺应潮流,把握人生——记经1984级方方

2009-08-19
阅读:

顺应潮流,把握人生

——记经1984级方方

方方,现任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执行官。

1992年初夏的一天,洛杉矶。在罗德尼·金一案中的4名白人警察被宣布无罪后仅一小时,聚集在市中心的黑人示威活动便开始失控并迅速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暴乱。正在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攻读MBA并准备回国实习的方方,当天下午恰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转机,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远处火光四起,映红了天空,这座“天使之城”形同人间炼狱。道路封闭,方方已无法在英国领事馆下班前赶到办理过境香港的签证。这意味他必须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度过一个令人惊惶的周末。由于举目无亲,方方便尝试着给通过还在纳什维尔的清华校友介绍的素不相识的两位洛城清华校友打电话求助。可是在这个周末,洛城已陷入了血腥与混乱之中,即便是校友,素昧平生,谁又会出来舍命相助呢?方方心里不抱太大希望,只当是病急乱投医吧。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位校友在电话里毫没迟疑当即答应立即来机场相迎。他开着车,一路风驰电掣赶来。两人相见,虽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得知方方尚未吃晚饭,这位校友便随即载他去寻找餐厅。此时,沿途街道四处人头攒动,有的挥舞着棍棒,有的投掷砖块,有的正在掀翻车辆,放火、劫掠,无所不为,正在不断升级的暴行犹如洪水猛兽,无法阻止。紧张忙乱之中,他们的车子竟与一个墨西哥人开的汽车相撞!周围人群开始聚集,其中不乏无所顾忌、红了眼的暴徒。方方不仅感到了一股莫名的恐惧,更因为将这位陌生、无辜、好心的校友置于如此险境而深感不安与自责。幸好在这位校友支付了一笔120美元的修理费后,(这对当时的穷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总算虚惊一场,逃过此劫。饭后,因考虑到自己住房面积太小,这位校友又亲自送他到另一位校友家去暂住。两天后的周一,事态逐渐平息,还是这位校友开车将他送往英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办理了赴香港的签证,下午又亲送他至机场登机。

追忆往昔,方方至今无限感慨,他说,清华校友之间的这种情谊好似与生俱来、血脉相连一般,几乎无处不在,哪怕体现在很普通的生活小事上都使人感到温馨、愉悦,回味无穷。接下来,他叙述的另一件往事,让时光的驿站又回到了1991年。那年,年仅25岁的他只身前往美国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就读MBA,由于旅费不足,抵达后,四顾茫然,不知何处栖身,幸而偶遇同机的一位科大学生,并通过这位同学了解到一位清华经管校友正外出旅游,房间空着,正是凭着校友间的特殊亲近感,方方得以安顿下来并居住了几天,开始了在美国诚惶诚恐的第一周。

2009年清华大学98周年校庆期间,方方重返母校,我终于有机会近距离目睹到这位知名校友的风采。他回首清华岁月如梦如烟的点滴片段,一幅幅画卷如诗如幻般浮现在眼前。初春清晨的近春园里:池花池柳池塘绿,晨露晨光晨雾稀。最是微波轻荡漾,近春近水有灵犀。隆冬雪夜的古月堂前:漫天琼花纷纷下,堂前古木默默闻。素裹银装万籁寂,不见飞镜练如轮。深秋黄昏的清华园内:夏去秋重雁南飞,落日霞光万丈辉,水木清华千秋业,金色诗情梦里追。他留恋大学时代怅惘难舍的美好时光,珍惜校友之间割舍不断的真挚情怀。在竞选讲台上,风华正茂的他曾抒发“非予觉之而谁”的豪迈;在清华学堂里,意气风发的他曾展现“顾方略何如耳”的气概;在西大操场上,身姿矫健的他曾出战校运会三千、五千及一万米长跑比赛;三两好友促膝于大礼堂前的草坪上,争执着所谓的永恒理念能否脱离流变事物而存在;四五同窗徜徉在图书馆的静谧中,陶醉于先贤“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的人生表白。

学生时代的方方激情澎湃,活力洋溢,举办讲座,组织远游,张贴海报,无论大事小情,各项社会工作,无不留下他勤快的身影。从班长、系学生会体育部干事、体育部长、学校学生会外联部部长直至校学生会主席,是他任劳任怨、扎实苦干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增强意志、超越自我的艰苦历程。入学头两年,社会工作眼花缭乱,耗费了他大量心神,受此影响,一度他的考试成绩不佳,也曾被严厉地要求“下岗”。然而不久,他勤学自励,发奋苦读,成绩恢复,很快就重出江湖,并由系里推荐参加校学生会主席的竞选。

历年暑假是方方迈出校门外出游历、参与社会实践的日子。大一暑假,他曾与吴文学同学探寻着当年詹天佑的足迹,沿着京张铁路线,徒步北至张家口,行程数百里,耗时五六天;大二暑假,他曾和周峰同学乘火车前往丹东,再从丹东一路搭车,沿渤海湾逐站考察;大三暑假,他曾同部分研究生一起去内蒙和山西参加朱镕基院长组织的企业技改调研,随后还前往上海,亲自拜会了朱院长,汇报调研情况;大四暑假,他曾作为学生会主席,带领一支二十人的学生科技服务团,前往安徽芜湖从事科技服务、考察等活动。行万里路,阅人间事,方方在实践中积累待人处事的经验。

述及在清华5年的学习生涯以及随后两年的留校工作经历,方方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溢于言表。昔日恩师们的操劳身影依旧历历在目,音容笑貌仿佛犹在眼前,那谆谆教诲回荡于耳际,那悉心培育铭刻于脑海。他表示:师道立则文教兴。清华不但尊师重教,而且教学方式颇具特色,往往使学生受益无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当年,1984级经管系的课程安排可谓兼容并包却一丝不苟,不少基础课则是吃百家饭,分别在不同系完成,到人家的“主场去比实”。如数学与数学系同堂、电子电路学与电子系同堂、数据库在计算机系学、工业生产过程概论则在本系攻读。而且,课程设置起点高,要求严,难度大。在学习控制论时,有时为了解一道作业题,会花费全部周末时间,运用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从头写到尾,用完了整整一个横格本。他认为,经过严格训练,不但奠定了自身牢固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更重要是树立起了面对任何困难的坚定信心,培养出了勇于迎接一切挑战的顽强意志。

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清华教育比较重视工科,方方当年所学大量知识又与数学、物理学、概率论、运筹学和计算机密切相关,具体的公式与推导,今天已忘了很多,但严密的逻辑与推理训练,则在其后的专业竞争与管理实践中大显功力。

强调各类知识的综合。各学科知识、技能都是实践经验或理性认识的结晶,是从不同领域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学好单一课程,需要对其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形成总体上的认识。而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与综合更有利于掌握普遍规律和方法,养成站在哲学高度思考问题、以开放眼光认识世界的习惯。而且,专业能力的精专往往离不开广泛的知识、技能,只有将其综合起来,才能反过来提升专业水平。方方对此深有感触,他现在所从事的金融业,一天内的不同时间里会接触到诸如电力、房地产、高科技等不同行业或领域的客户,因此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在谈判、开展各种项目时,对行业情况了解得越充分,就越有助于夯实彼此之间的合作基础。

方方还认为,清华教育的实质是倡导人文精神,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丰沛的人文关怀与思想教育,启迪学人辨明人生航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以德树人,以教感人,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与德育水平,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不断升华自身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内心追求,完成自我认知,达到纯粹治学、实在做事、简单做人的境界。他说,清华的这种人文精神已深深植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日后的人生选择和发展方向。

美国,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市,一座位于州中部坎伯兰河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冲积平原上的中大型城市,也是名闻遐迩的“乡村音乐之都”,它的朴实无华、热情亲切、传统内敛,体现在浸礼教教堂的建筑风格、亲切的人情以及乡村音乐等各方面。市内的范德堡大学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被誉为“南方的哈佛”。校园内植被茂盛,环境幽雅,南方古典风情的建筑随处可见。那么,方方是如何与海外这座风情万种、诗情画意、活力四射的城市结缘的?又是如何迈进范德堡这所大学殿堂的呢?

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特定历史阶段的大环境下,赴美留学成为当年毕业生谋求个人发展、探索新的人生道路的重要选择之一,2004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王辉耀所著《海归时代》一书中引用了两组数据:一个是社科院调查的1045位留学归国人员当中有842位被调查者第一选择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占80.6%;另一个是据2004年10月发表的海归搜索行动网站的实时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海归和留学生出国的目的是求学,比例高达84%。结论是“大部分留学生的留学动机是比较务实的,他们之所以选择留学道路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的,……他们多从自己的前途考虑去寻求更深层次的东西”。也许那时,千千万万中国留学生为了求学求知、谋求发展而自强自立,犹如一个个小小的音符一般,然而这些音符汇集起来却奏响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作为这出国潮中的一员,方方正如这其中的一个音符,以明快的节奏跳动着,最终融入了祖国发展强大的主旋律……

当初,方方决心赴美留学,认定MBA是人生规划中的重要选项。但考虑到自身经济条件,去海外留学,奖学金不可或缺,因此他想方设法让校方提供奖学金并免除自己的报名费,有时也请一些校友帮忙先行垫付一些费用。然而,所有申报结果都如同石沉大海。在焦急等待中,他也衡量了其他各种选择,一度还曾打算放弃MBA(一般不提供奖学金),先考虑在运筹学上获取奖学金,嗣后再转到其他专业。

然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情竟在一筹莫展中出现了转机。一天,方方偶然回想起曾经收到过的一所学校资料上面注明“可提供国际奖学金”,于是开始在纸篓里面翻查,终于翻捡出范德堡大学的这封信函,此时已临近4月份的报名截止时间。随后发生的一切犹如在梦中:尝试打对方付费的国际长途电话,申报并咨询,收到录取通知,获准免学费,争取奖学金。有志者事竟成,方方不顾烦怨,坚持不懈,终于获得了校方寄来的资助函。那时,清华园内还没有国际长途电话,他就从学校骑车到海淀镇邮局。1991年的初春,春寒料峭,在漆黑的夜色下,在寂静的街巷间,一个单薄、孤独的身影总会出现在邮局门旁的小木窗前,凭借着昏黄的灯光申请对方付费的国际长途。

来到美国后,在范德堡大学紧张忙碌的第一学期,方方始终对自己的适应能力忐忑不安。圣诞节前,他收到第一学期的考试成绩单后,顿时大喊大叫起来,一下子把两位共同租住在一起的同学吓了一跳。原来出乎意料,成绩相当不错!从此,压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除了学习之外,他开始投身于运动会、中国同学会等各种活动,同时利用闲暇打工挣钱,每月在图书馆和教授办公室打工约30小时。

1993年毕业前,方方经历了大概四五十次面试,依靠着这期间积累的丰富的应聘经验,成功进入了位于纽约华尔街的美林集团。其实,那时他对投资银行还完全不了解。至今他还记得第一天上班时的情景,顶头上司的欢迎方式很奇特,令人印象深刻。当这位犹太人看到新人到来时,表示“非常好”,好在哪里呢?原来有一个项目需要人手立即投入,就是给香港联交所上报关于“绿鞋期权”的一份解释性文件,方方的任务就是做出一个PPT。他是首次介入这一领域,还完全不清楚“绿鞋期权”是什么,情急之下立即打电话回家,让妻子迅速翻书查找有关“绿鞋期权”的相关章节,在电话中将有关内容读出来。他迅即投入工作,连续奋战了大约24小时,终于完成了一份十几页的书面文件递交上去,之后十分困顿就回家休息。再来上班时老板找到他,略带责备口吻地说:“方方,我都干了这么多年了,有谁见过我7点前回家的?而你刚来第二天,7点钟就回家了?”老板显然不知道他整夜未眠的“惨状”。可见,这个行业是何等的严酷!最初,方方在美林纽约的国际投行部工作,但总感觉在这里为亚洲地区提供业务支持,有点隔靴搔痒。他清醒地意识到未来投资银行的主战场还是在亚洲,因此不足一年后,就要求调来香港,开始从事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地区业务。后来,他所遵循的脉络越来越清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资本市场的一块巨大“磁石”,中国一定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伴随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也一定会使自身获得时代所赋予的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2001年春天,时年35岁的方方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辞去担任了4年的北京控股副总一职,毅然决定前往摩根大通银行。这家大名鼎鼎、实力雄厚的全球顶尖级的综合银行至少在三方面深深地打动了他,成为他适时调整事业坐标的主要原因。第一,从历史发展轨迹看,摩根大通历经150多年,源远流长,具备“纳百川成江海”之势。第二,从经营管理理念看,摩根大通保守稳健,信誉卓著,一贯倡导“以第一流的方式做第一流的业务”的管理哲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从未来发展方向看,摩根大通高层纾筹擘划,布局长远,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腾飞所造就的辉煌前景与巨大机遇。尽管世纪之交,它在中国的业务也才刚刚起步,一切筚路蓝缕。但其发展速度惊人,目前整个中国区团队由当初的区区几个人已壮大到几百人,这两年面对空前的金融危机,其全球业务开展顺利,独占鳌头,去年还被评选为“中国最佳外资投资银行”。

迄今,方方成为摩根大通当年在中国的5个投行人员中唯一留下的一人,并已担任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执行官。将近8年时间,他或了解或有幸参与了多起并购案例的始末,其中不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例如中钢集团收购中西矿业。当然,也不乏失败案例,例如中海油收购尤尼科、中铝集团收购力拓集团等。对于并购成败本身,他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企业踏出国门、搏击海外资本市场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选择,是与中国日益发展强大的宏观背景相吻合的。企业的发展是如此,个人的命运更是如此。可以说,每一位公民的一生发展足迹无不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人生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各种得失成败,不足为奇,然而只有顺应潮流,认清大势,把握时代脉搏,顺势而为,才不至于偏离人生的航向与目标,才有可能登上人生更为广阔的舞台。

方方还表示:20年来自身的成长道路始终都未曾离开“清华”与“中国”这两个“场”。清华这个“场”一直就在周围,无形有质,须臾未离,真诚团结是这个“场”的特质,每一位清华学子都在这个特定的“场”中或多或少地受助、助人、互助。为了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去年在庆祝建校97周年前夕,他与校友池宇峰、徐航、宋歌共同捐资,建设“新清华学堂”。同时,方方强调说,自己和众多校友还都强烈感受到了“中国”这个强“场”的作用,并在其影响下迈出坚定的人生步伐。

今年,又一个春季到来了。清华园内,碧翠浓春,暖日柔风,此刻我们与方方的交流依旧意兴未央。回首这20年,的确,正是清华的滋养和哺育,激励鞭策着他一往无前的执著奋进;正是祖国的振兴与强盛,感召影响着他这一代人的成长进步。展望未来,他必将一如既往地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续写挑战自我的辉煌!

采访时间:2009年4月25日10:40—11:00、26日15:00—15:20

采访地点:文津国际酒店大堂、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4层露台

采访:邢立君、万军、金萌萌(经2005级)

撰稿:万军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