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精神,惠我良多——记经1996、经硕2000、经博2002涂俊

2012-09-03
阅读:

涂俊,1996至2006年就读于清华经管学院,分别于2000年、2002年和2006年获得国际金融与财务专业学士学位、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以及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就职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现任高级业务副经理。

清华十年

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涂俊戏言自己是“三清子弟”。从1996年本科入学到2006年博士毕业,他在清华园度过了美好而充实的十年。如果说踏入大学校门时本质上还是一个只会埋头苦读的孩子,清华十年的训练让他从一件件的小事中学到为学为人的很多道理,逐渐成熟、成长起来。

大一寒假发生的一件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96年南昌市西湖公安分局筷子巷派出所的民警邱娥国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典型英模人物,而其辖区恰好临近涂俊户口所在片区。父亲鼓励他去采访这位英模,这对此前很少接触社会的涂俊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在父亲的帮助下,通过层层介绍,他辗转找到了邱娥国,完成了面对面的采访。回到家里,涂俊整理了采访材料,写成一篇有关邱娥国事迹的文章,被清华《紫荆》报社刊载。这次小小的实践让涂俊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认识到,只要付出足够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通过积极寻找途径和资源,总能实现目标。在清华园独立、专业、开放的成长环境中,他一方面努力学习,一方面积极响应“双肩挑”的号召,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先后担任过班团支书、院研究生会主席、学生太极拳协会会长等职务。

2000年-2001年,涂俊担任经管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对于那些组织成功的活动,他早就记不清了,但他念念不忘的是2000年“冬情”晚会带来的挫折感。晚会筹备阶段,需要学生会、研会的干部拉赞助,涂俊和同学们做方案、跑企业,屡屡碰壁,但是最终没能弄来一分钱。“祸不单行”,在大礼堂演出当晚,由于时间控制经验不足,晚会没能按时演完,大礼堂到12点直接断电,令未能表演节目班级的班级非常伤心。看到这些班级的同学含着眼泪在寒夜中的大礼堂台阶上唱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歌,他感到深深的自责。今天想来,涂俊把这些挫折当作非常宝贵的人生财富,正如辅导员马力曾经说过的一番话:“趁着在学校的时候多‘犯错’,因为这时犯错是能得到谅解和弥补的,步入社会以后再‘犯错’,就很难指望别人原谅你了。”同时,他也没有放松学业,并被推荐提前攻博。同时承担学生工作和清华学业的双重压力,让他能够在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中从容地应对“多线程”的繁重任务。

读博期间,他跟随导师从事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他们到工厂散发问卷,到田间地头跟农民聊天,了解工、农业技术创新实际,掌握鲜活的案例。他积极开拓眼界,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04年,他在荷兰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联合国大学学术实习项目,回国后在京成功参与组织GLOBELICS国际会议。2003-2005年,先后2次赴国外参加ASIALICS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在校期间,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四篇,于2006年被评为学校第十一届“航天海鹰杯”研究生学术新秀。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清华教师们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益良多。特别是导师吴贵生教授,他那敏锐的洞察与专业的思辨令涂俊深深为之折服。涂俊努力学习模仿吴老师观察和剖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力图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更深层次的因素,总结出共性并搭建理论模型,提出新的解决途径。顾淑林教授是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也是国际创新研究GLOBELICS学术网络的董事会成员。每当顾老师向其他学者介绍涂俊等学生时,都是以“我的同事”相称,这种包容、平等的学术态度令涂俊非常感动。虽然年过六旬,但顾老师对于很多调研工作仍然亲力亲为。一次带队去农村调研时,顾老师突患急性肠炎,整晚发烧、腹泻。但第二天一早稍好一点,就坚持按时前往调研现场,中午再赶回县城打针。

师言如镜,老师们为人为学的榜样力量,让涂俊时时自省,终身受益。

扎实工作

取得博士学位后,涂俊选择加入一家国有投资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办公室这个后台部门开始了职业生涯。用他的话来说,他与公司是“先结婚、后恋爱”、“干一行、爱一行”。

对于中国建投,涂俊赞成用“新国企”来形容。所谓“国企”,是指中国建投是国有独资企业,有着国企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特色。所谓“新”,是指2004年才成立的中国建投克服了传统国企中的一些弊端,培育开放、包容、阳光的文化氛围,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多锻炼、成长的机会。

中国建投自成立以来作为国务院金融体制改革的平台,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证券行业综合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并购重组多家金融机构,开展投资实践,在直接投资、资产管理、集团管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公司从2009年开始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涂俊有幸成为战略起草小组成员之一。中国建投的发展战略并没有请外部咨询公司来做,而是全部由公司内部团队探索完成。这种模式使得发展战略更加贴近企业实际,也为参与战略制定的年轻团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和发挥空间。他们借鉴业内先进实践,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包括调研、讨论、分解、落实、绩效考核、执行评价、动态管理在内的战略研究和管理经验。随着发展战略的分步实施,公司各项工作按照战略安排稳步推进,涂俊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为这已经初步证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成功的。

为了配合战略实施,中国建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由于对发展战略的了解,涂俊受命参加了IT规划的修订和实施工作。2011年,他同时负责战略发展部政策研究和信息技术中心项目管理两个处的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制定战略和规划不容易,落实起来更难。要让发展战略落地,需要分解落实到不同的业务条线,有些战略任务可能牵涉很多部门,有的部门则涉及到多项任务,因此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清华学习时期练就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帮了他大忙,让他能够化繁为简,从容应对比较复杂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中心是新成立的部门,很多工作需要摸索和理顺,涂俊跟同事们一起将IT规划与实际业务需求进行磨合,调整工作方式,总结经验,为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总结经验、固化流程。大家的共同努力换来了一个个困难的迎刃而解,得到了同事、领导的支持,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时,他所在的政策研究处还承担着公司各类重要发言稿和文件的起草工作。这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刚入门的时候,因为身处中后台,对经营管理工作非常陌生,涂俊觉得压力很大,不知从何写起。逐渐地,他有意识地在工作中跳出自身岗位的局限,多去学习和思考,努力了解各项业务实际,观察公司总体发展。他说,真正需要锻炼的不是简单的文字起草能力,而是经营管理的思维。

努力提升

作为一名清华人,各界出色的校友和周围优秀的同学,常常让涂俊感到自己的不足。他不断给设定更高的目标,告诫自己不要放松自我学习和提升!在校期间,他坚持第二外语的学习,学完了德语二外课程,又参加了北外的德语学习班,通过了德语国家四级考试。工作以后,他挤出休息时间充电学习,不断补充专业知识,先后通过了证券从业资格、中级经济师和CFA的考试,取得了高级经济师和CFA持证人等资质。在工作之余,坚持研究思考,参与编著出版了《越南危机》、《国际油价谁主沉浮》等经济类畅销书,在《资本市场》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

同时,经过五年多的工作,他也正在逐渐走出职业发展的困惑,学习如何保持良好和积极的心态。“不跟随别人的脚步,不追求别人的目标,不斤斤计较付出与回报,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他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中后台工作的“秘诀”之一。入职以来,他连续五年被评为A档,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更让他感到开心的,是自己的很多工作成果转化为了实践,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贡献了力量。就像《士兵突击》里面许三多说的:“好好活就是干有意义的事。”

涂俊把“清华人”、“经管人”的标签作为自己肩头重任的提醒,作为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向前的动力和标准,尽力完成着每一项细小的工作。他坚持认为,不论在哪里,在什么领域,都应该发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采访时间:2011年9月29日

采访地点: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采访:邢立君 王万忻 宋爽(学生记者)

撰稿:宋爽(学生记者)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