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用户登录
  • EN

学子|卢昌婷:有梦想的行动派

2016-05-16
阅读:

编者按:卢昌婷,清华经管学院2012级本科生。这个夏季,她将离开清华经管学院奔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追寻她的戏剧梦。回顾本科四年的求学经历,卢昌婷说,是经管学院的本科通识教育理念给了她勇气和激励。“经管激励着我永远敢于追随我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而且我会相信,哪怕我没涉足过的领域,只要我真的感兴趣,我相信追随我的好奇心去探索,我做的也不会比别人差”。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清华经管的戏剧人,一位有梦想的行动派。

1.webp_meitu_1.jpg

卢昌婷

天气有些冷,卢昌婷把晨读小组的活动地点选在了文图G层大厅。经管学院大四的她是这个晨读剧本计划的发起人,从最初的个人行为逐渐推广为稳定的小组聚会,也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冬日的文图G层大厅目睹着晨读小组的聚会。七点前后,三三两两的人开始聚在一起。这天早上读《红色》,台湾女生甄显安来的最早,她喜欢读书却苦于时间不够,加入晨读小组后,她很满意现在“有规划地读书”的状态。核研院的博士生蒙蒙是从朋友那儿知道这个活动的,平时喜欢音乐、戏剧的他当即决定来看一看,而他的朋友杜同学则一直坚持着晨读打卡,他觉得晨读小组“自由而且可以一起做喜欢的事”,更不用说借口早起,他可以吃一顿舒服的早饭。

简单寒暄后,他们自然地围成一个圈,拿出打印好的剧本,开始朗读,这个过程中,陆续有新的同学加入进来,小圈子逐渐扩大。他们保持着一种默契,并不严格分配角色,只是轮流扮演,每个人都沉浸在情节之中,语调起伏澎湃,动情处总要多读几句。读到画家伦布朗,卢昌婷示意大家暂停一下,拿出手机给大家看伦布朗的画作。除了作为朗读者中的一名,她还承担着挑选剧本、活跃气氛、分享戏剧知识等工作。

晨读小组中的人并非都是戏剧的爱好者,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忙碌着不同的事情,但在清晨的这半个小时里,他们都是沉浸在戏剧中的体验者和思考者,仿佛参与一个神秘的聚会,因为朗读剧本而被连结在一起。

2.webp_meitu_2.jpg

剧本晨读

这里永远有理解世界的另一个维度

戏剧是卢昌婷学习生活的一个中心。

她不仅加入话剧队编剧组,还参与了清华音乐剧社的成立,去年年末,她写的剧本《套中人》也被成功地搬上了蒙民伟音乐厅的舞台。在这个与契诃夫小说同名的剧本里,卢昌婷尽情地用戏剧手法表达自己对荒谬生活的反思,——“生活中有很多理由,比如我们要异地所以不能在一起,比如没有钱所以不能现在去旅行,这些其实都是很可笑的,但只有在戏剧中你才会觉得可笑,生活中我们已经忘了这一点。”从编剧到担任制作人,卢昌婷为自己的剧本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她希望大家能在忙碌之余走进剧场,体会戏剧带给人的感动——一天有二十四小时,总要有一些时间留给思考和美的东西。

戏剧有非比寻常的感染力,卢昌婷是在大学才自觉意识到这一点的。剧场好像能将人们与日常生活分隔开,入戏的人总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剧场中注视舞台就好像在审视自己”,她举了几个例子,眼睛亮亮的,话语急促滚烫,好像又回到了剧场之中。

“印象特别深的一部戏是《马拉-萨德》,当时期末特别忙,但还是坚持去看了。这部戏讲的是马拉和萨德两个人在精神病院的对话,有关自由与束缚。演出结束后观众都不愿离开,大家就留下来讨论这部戏,氛围特别好”,在卢昌婷眼里,戏剧有难以言说的力量,吸引着来自城市不同角落、做着不同工作的人聚集在一起。她给予这种状态以极大的赞美,因为在戏剧里,“永远有理解世界的另一个维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考试、上课、工作,不会有人去思考究竟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由所必须面对的困境,但是当我们进入剧场,我们会被这些问题打动。我们生活的城市太单调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太麻木了,戏剧是一种能打破单调、改变麻木的东西。”

3.webp_meitu_3.jpg

与导演陈於建在《套中人》首演中的合影

有情怀的生活需要行动派

在卢昌婷眼里,自己做过的最满意的事情是充满“理想主义”的,而且也“不该少了那些理想主义”。

临近高考,她读到语文试题里一句“谁复吊沅湘”,有感于现实,当即决定要在端午节赶赴汨罗,在江边凭吊屈原。这个听上去十分疯狂的主意最后得到了四个人的支持,最终一行五人在端午节那天专程从北京去了汨罗江边。他们对着江水大声诵读了全部的《离骚》,甚至大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把平时无法表达的理想主义一股脑儿倾诉给了千年前的屈原。这种写下来好像是小说的情节,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卢昌婷的生活里,而她对此相当满意,把生活过得像小说和诗,是她一直在践行的一个梦想。

这件事在卢昌婷的生活中似乎有某种神秘的象征意义,她喜欢看到梦想真切地发生,而且与现实生活并不违背。

4.webp_meitu_4.jpg

卢昌婷在TEDxTHU演讲

“站在江边看历史这样流逝,感觉平时大家纠结的一切问题,无论是保研出国,还是买房买车……这些都无关紧要,只有美才是永恒的。我希望那种代代传承的文人情怀永远不会消失”,在说这些的时候,她像极了一个纯粹的文人。卢昌婷还做过许多类似的事情,例如中秋夜晚在操场上读诗,在深夜骑车到三联书店去参加接力朗诵会,和朋友冒雨骑车……而园子这么大,总是有一些人被她对生活的热情感染,加入其中。

当然她也面临着过分理想主义的指控。但她不是飘在云端、不知生活之重的样子,恰恰相反,在谈到学分绩、物质生活时,卢昌婷展现着人们常对经管人期许的那种坦率和清醒。

“我也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做的特别好,我只是从中获得一个均衡吧。我学习可能只是中游的水平,但我不会因此觉得大学四年很遗憾。”说到学习,她说,“我相信那个说法,即你的每个知识每个经历终有一天会连在一起,我从来不愿意把某些东西仅仅当做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会认真学我喜欢的东西。”

“至于物质,我也没有很多钱,家庭也很普通。人总是需要在物质上保证让自己活下去的,但我觉得这不是大学应该解决的问题,那是自己的问题。如果大学解决不了思想和价值的追寻,那才是大学教育的问题。”她顿了顿,又笑着加了一句,“如果作为清华毕业生都没办法养活自己,那让其他人怎么办呢?”。

戏剧是一辈子的事情

5.webp_meitu_5.jpg

套中人剧组合影

在卢昌婷看来,戏剧是关于人的艺术,甚至就是直接搬上舞台的生活。每个人身上都有哈姆雷特和麦克白的影子,这给了她不同的理解世界的维度。“人性很复杂,麦克白就是有杀死国王的那一面,我们要承认这些东西的存在。我们不可能永远在象牙塔里,知道这些复杂的故事,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的行为。世界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做我自己。”

虽然身在经管,但卢昌婷并不觉得这与她热爱的戏剧事业有什么冲突。她不害怕做那些可以用“另类”来形容的选择,并且感谢经管让她能更早地去考虑职业规划和目标。身边朋友的经历告诉她,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两位学姐在做音乐剧的引进,而她们原本毕业于生命学院和工业工程系;经管的学姐在学烘焙,用学到的营销知识创立品牌……而她如果喜欢戏剧,她可以成为这个领域里任何一个角色——戏剧不止有演员,还有制作人、编剧、导演或者舞监等等。“我们都可以成为各种各样的角色,重要的是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

不同于一个宣称要为艺术而艺术的殉道者,卢昌婷更像是在荒原上寻觅的人。她做过投资方面的实习,也接触过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最终还是觉得,“想做一些对人产生影响的事情,而戏剧就是这样一件事。戏剧对于我来讲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仅是一个爱好,而是我觉得我接触到的所有事情里面,最能让我觉得是有意义的一件事。”

经历很多迷茫和考量之后,她决定申请出国,读戏剧制作方向的学位。如今,她已经拿到加州艺术学院的offer,在追梦路上又近了一步。(通讯员:侯文晓)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