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学子|王晓瑜:年轻就是用来“试错”的

2017-06-07
阅读:

编者按:王晓瑜,清华经管学院2013级本科生。本科毕业后将在经管读博。王晓瑜的社工之路贯穿大学四年。她喜欢一群人单纯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遗余力的完成,收获满满的惊喜和感动。她享受一个人坐着看一天paper的状态,把从课本学不到的东西研究透彻。她告诉学弟学妹,在园子里,要抓住年轻的机会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真正有意义的尝试,让大学没有遗憾。

“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不妨多摔跤、多哭几次。” ——王晓瑜

00.jpg

王晓瑜

我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学术研究

决定留在经管读博深造是在王晓瑜大三赴伯克利交换期间。

当时,对学术研究已经萌发兴趣的她为了体验和感受博士生的生活而选择修读了两门博士生的课程。四个月的交换中,她认识到博士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培养思路的差异所在——本科是学习和模仿,而博士是钻研和创造的过程。面临博士生课程的巨大压力,她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钻研、培养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在此期间,老师往往只会给出一些方法和技巧的点拨,而真正的实践则需要亲自翻阅文献、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从伯克利离开之后,她坚定了自己想要做学术的想法。在伯克利,她尝试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发现自己很喜欢一个人坐着看一天paper的状态,喜欢静下心来自己研究,把从课本学不到的东西研究透彻。她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社工带给我的不仅是情怀,更是整个大学生活珍贵的回忆

经管学院内部浓厚的社工风气给王晓瑜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刚入学时院学生会、到院团委的宣讲会、再到学长学姐手把手的指导,都让她对这样的组织和工作充满期待。

最初选择社工这条路正是源自经管的这种感染。王晓瑜的社工之路贯穿大学四年,跨越了院级和校级的不同部门。渐渐从一个小的社会到一个大的社会,感受从身边的经管同学到不同院系、不同人群的思维方式差异,她经历了服务身边人和服务整个学校的不同体验。

王晓瑜在大一下学期加入了院团委办公室,大二时担任办公室组长,后来担任校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和校学生会办公室、时代论坛部副主席。“我每个阶段只做一份社工。”在王晓瑜的眼里,做社工就是一群人单纯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一件事情,开开心心地把它完成,在此期间还能认识许多好朋友。秉持着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的原则,她坦言,同时做很多份社工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学业压力,所以尽管喜欢社工,但把它做好才是重中之重。

办公室是一个起着“学生会内部的内联”这样一种纽带作用的后台部门。尽管没有其他部门一样异彩纷呈的活动,但每个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会有办公室的足迹。联系团结各个部门、协调沟通日常事务,细水长流,这是一个锻炼自己与人交往、处理人际关系极佳的平台,在日复一日处理种种细致入微的小事里,她收获了许多意外的惊喜和感动。

王晓瑜特别讲述了一段关于办公室的回忆。三年的办公室经历仿佛并没有多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在三年的坚持之后回望,点点滴滴的小细节都让人感动。在她担任校学生会办公室主任期间,财物组有一位大一的同学专门负责管理物资。曾经有一段时间各个学院学生节接二连三地开展,于是这位同学每天都要和各个院系沟通联系、借物资,特别辛苦。但他说自己别无所求,因为在校学生会特别有家的感觉。“晓瑜姐,我在办公室做事情无怨无悔。”和不同人的接触让王晓瑜学会了很多:“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很多好朋友,我们有着非常强烈的集体认同感,认同这份工作,所以我愿意为它出这么一份力,即便办公室不曾有过什么特别有成就感的、能调动所有同学参与的大型活动,但就这样一个组织我坚持了三年,我愿意把这份感动延续下去。”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通识会带来更深沉的积淀

实践经验告诉王晓瑜,在学校多读书、多沉淀、增长阅历是她最理想的选择。尽管之前有多个行业的实习经历,但她还是更希望多锻炼、多积累,增长自己的阅历,有一些更深层次、更加通识的文化积淀。

在王晓瑜看来,在经管的四年间,我们一直在感受着通识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文明、历史和哲学类课程使我们从发展的视角纵横古今、感受先哲智慧,在更高的角度品评世界格局、了解制度的演变,而物理、生物等科学类课程又可以让我们基于人文社科的思辨,有更多科学理论性的现实支撑。

临近本科毕业,身边的许多同学面临找工作的压力,言语间偶尔也会吐露出对于非通识教育院校的羡慕之意。或许对于想要在短期拿到一份非常好的job offer的人来说,花太多时间在通识教育上确实可能不如学习众多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来得“实在”,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通识教育完全不浪费时间。“这些选择自有自的道理,取决于你追求的是什么。”王晓瑜说,“我认为通识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缩短认知差距,在最需要塑造认知辨别能力的年纪去培养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与大局观还是很必要的。总的来说,让我们在以后工作办事的过程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心里始终有把令人安心的秤,这就是通识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通识课程让我在大学四年的专业教育外学会了不断的审视自己与人生,虽然学识不足,但这种思维方式会陪伴我一生,督促我不断的思考与进步。但未来,我仍然希望通识教育制度能够更加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在大学四年间更多的读好书,古今贯通、中西融会并且文理渗透,不仅能从老师的教授中略知一二,更能从书中感悟人生、感受脚踏实地,并去思索诗和远方。”

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不妨多摔跤、多哭几次

回望在园子里的这四年,王晓瑜最遗憾的大概就是没能抓住年轻的机会去做更多的尝试。以学业为重的心态激励她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甚至是唯一的成分。如果可以重来,她会选择一种不同的生活,她会去尝试一些兴趣社团,比如艺术团、合唱队,等等,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最近我在跟老师做项目,感觉到了真正该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这种时候就会去想、去遗憾,自己在大学这宝贵的四年期间为什么没有去尝试那些自己真正热爱,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但在王晓瑜眼中,大学也许是试错成本最低的地方。

“既然大学的试错成本那么低,想做什么尽管去做,做错了、失败了、被拒绝了不过推倒重来,没什么值得你犹豫与畏缩的。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有身边的老师、同学去包容你,他们不会真正去苛求你什么。如果现在不去尝试,那么步入社会的时候要摔的跤只会更多,更疼。”

“在园子里,多去跌跟头、多哭几次,大概才能收获一份更美好,更加没有遗憾的大学回忆。”(供稿:学生工作组通讯员:马俊彦、杨子悦责编:刘惠心)

更多阅读:

清华经管学院2017年毕业季系列文章

学子|易楷宁:随性与认真的统一体

学子|郭健多:经管人,实业梦

学子|黄政燊:在中国,让梦想照进现实

学子|惠泽华:公益梦,在行动

学子|贺维艺:审视大学:以时间为友

学子|刘裔:博于学,精于专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