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学子|张鹤:保持初心,坦荡而行

2017-06-26
阅读:

编者按:张鹤,清华经管学院2013级本科生。本科毕业后将攻读清华经管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并担任经管学院本科党建辅导员。曾任经34班团支书、职乐会资产管理部部长、校艺术团舞蹈队队员。带着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坚守学术无价的执着理想,张鹤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坦荡而笃定地前行……

“选择了什么,就认准它去做。”——张鹤

张鹤_meitu_7.jpg

张鹤

“进入清华经管学院的原因,其实和很多其他同学一样,就是高考的时候分数考得比较适合经管。”当我们抛出这样一个所有经管人一定会被问到的问题的时候,张鹤也回答得很坦诚,“当然,由于我对工科专业的兴趣不大,选择专业的时候运用了一些排除法。”让我们颇为感动的是,张鹤提到他在选择中也考虑到了经济与金融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学科,可以服务国家的整体经济决策,为社会经济做出一份贡献,同时融合了自己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而这些对于专业的最初理解,也与他坚定地留在清华经管攻读博士学位的选择遥相呼应。

在入学三年后,经世济民之初心因张鹤的选择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大三下学期,他选择了留在经管学院攻读金融学博士学位,应该说这是他一贯以来的理想。“读博确实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提及博士和硕士的区别,他说,自己是真正想清楚了要干什么,才会去攻读博士的。在抉择的过程中,他咨询了杨之曙等多名教授,结合自己的学习、科研现实,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国外的博士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学术性更强,方法论更加完整,但是研究的主流不会是中国的问题。”在海外留学异常流行的今天,张鹤如此解释他留校直博的选择。另外,国内推研直博和国外申请的时间差因素也在客观上影响了他的选择。“选择了什么,就认准它去做”,张鹤就是以这样一贯的信念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坦荡而笃定地前行。

做出读博的选择前,张鹤并没有正式接触过科研,选择中虽有勇气使然,优秀的学业也给予了他很强的自信。做出直博选择后,他主动联系陆瑶老师开始做一个项目,全程参与做研究,找数据、做回归、写代码……慢慢掌握了做学术研究的方法,现在已经将这个项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

提及本科生科研,张鹤想说的很多。他在大一暑期加入了赴内蒙乌兰察布市大六号镇丰裕村调研农业项目的实践支队,在支队实践中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在中国大学生经济调研答辩会上获得优秀成果奖。张鹤觉得暑期实践是一次尝试学术科研的绝佳机会,不仅能够接触到学术研究的方法,而且能够走出校园,去认识和探索中国,真正地研究中国问题,对以后自己研究的课题选择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另外,他特别提到了经管科协时常发布的教授助研工作,他觉得助研和跟着教授进行课题研究,还是有区别的。在助研工作中更加需要同学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助研机会,积极地去学习、讨论、思考,如果把助研工作仅仅当做一个技术性的作业来做,不求甚解,那就很难触及研究的核心,只是锻炼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对实验进行概论性的认识。“科研的确就是一个很复杂很系统的工程。”他如是总结。

提及通识教育,博士研究和经管学院实行的本科通识教育培养方案似乎不是同一个维度的概念,那么通识教育在张鹤的身上烙下了怎样的印记?他又是如何看待和践行的呢?

虽然在经管学院可以有很多种路径进行选择,但是打下坚实的学业基础不仅是自己能力的体现,还尤其能够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无论今后从事怎样的工作,都会受用无穷。通识教育课程不仅给予我们尝试各种方向的视野,也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些影响在修读课程时可能感受不到,但是在大四面临道路选择的时候,感受尤其明显。他也相信通识教育会在以后人生的更长阶段对自己有着积极的作用。

特别地,他高度评价了《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CTMR)课程。虽然在这门课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每个星期都有大量的阅读任务和memo作业要写,但是这门课程对于阅读的积累和思维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西方文明》可以获取对整个文明统筹的概论性的了解和理解,是一门开阔眼界的导论性课程的话,CTMR就是一门讲求实践的应用性课程,是一门可以全方位提高思维水平的课程。他将这门课从大二推迟到大四修读,因为是高年级修读通识课程,他在学习中批判性地审视人生道路的选择等很多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读博的学术理想。

在肯定了通识教育对学生的思维锻炼和人格培养的益处的同时,张鹤也指出,由于大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在大一开设,一些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从高中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思想中总有要区分主科和附科的错误观念,不能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就把西方文明、中国文明等课程的课堂时间用来完成经济学原理、微积分等专业课程作业,“小学而大遗”。另外,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比较深奥,部分教授的教学模式可能也不适合面向大一学生,这就导致大一学生经常有听不懂课,跟不上思路的现象,导致学生失去听课热情。他建议,学院可以把部分内容较为艰深的通识教育课安排到高年级进行;同时,建议学院多对大一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改变高中的只顾主科、只重考试的学习模式,让同学们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经管学院有着做社工的良好氛围,张鹤的社工生涯应该说从新生骨干训练营就开始了。他是以新生党员的身份参加的训练营,当时的训练营由新生党员和通过领军计划进入清华大学的新生组成。在训练营里,他和其他新生骨干们一起探索清华历史文化、进行工作坊学习、筹备主题节目……初步接触了社工和清华的党组织,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党组织、社工组织也就是要体验一种家庭式的温暖。”张鹤如此评价,“我特别感谢当时认识的林翰师兄,在师兄的指导下读完了很多理论书籍,也取得了社工的起步。”

张鹤在大二时担任经34班的团支书,他承认大学里同学们的选择都很多元,想要组织一场成功的班团活动并不容易。虽然这样,“策划班团活动需要从同学们的需求出发”,他还是一直坚持着这一点,而不是通过强制来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

张鹤回忆到他们大二的班级团日活动,当年他举办了一场班级内的模拟炒股大赛。当时中国正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建设和国企的全面深化改革,因此股票的形势也非常不错。但是处于大二阶段的同学们,专业知识储备并不充足,对股市没有专业的了解,不过在大一《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思维训练下,对于经济学的直觉和案例分析能力是非常好的。借助这样的经济形势,张鹤从股市切入,通过举办模拟炒股大赛,创造了一种讨论热门经济话题的班级环境,使同学们能够在热烈的讨论和比赛的激励中自主学习和思考,把握当下中国经济的重心议题,直观地认识到股票市场的波动,。如今,模拟炒股大赛已经成为常被模仿的一个有经管学院特色的活动。

在大四时,张鹤被评为优秀党员,在大学四年的党组织生活里,他不仅把党组织工作当做一份社工,也当做一种自我提升的空间。在经管学院,大三的海外交换学习是班团建设和社工参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交换回来后,他从很多社工组织中退出或不参加核心工作,而他坚持认为“党组织是一个优秀的群体”,因此即使在大四,也积极组织党团活动,发展了五名预备党员。积极承担责任,注重自我提升。(供稿:学生工作组通讯员:刘晓晨、王书帆责编:刘惠心)

更多阅读:

清华经管学院2017年毕业季系列文章

学子|王大安:我的故事不止原味觉醒

学子|钟鼎和他的“经剧”人生

学子|陈刘旻:经管四年教会我的事

学子|任丹阳:我愿意做主流中的非主流

学子|郑沛倞:菲利普的经管历险记

学子|路絮:在路上遇见成长的自己

学子|刘畅: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学子|王晓瑜:年轻就是用来“试错”的

学子|易楷宁:随性与认真的统一体

学子|郭健多:经管人,实业

学子|黄政燊:在中国,让梦想照进现实

学子|惠泽华:公益梦,在行动

学子|贺维艺:审视大学:以时间为友

学子|刘裔:博于学,精于专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