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任丹阳,清华经管学院2013级本科生。毕业后参加选调。任丹阳出生于公务员家庭,所以对这份职业有着天然的了解,在经历过多种尝试之后,她选择了这条被认为“非主流”的道路,但在她看来,人可能就是要去追求一些别人不想去追求的东西。
“我愿意做主流中的非主流。” ——任丹阳
任丹阳
走进经管——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2013年6月,任丹阳纠结着高考志愿的填报问题,因为自己的哥哥正好加入了清华重庆招生组,任丹阳很快便决定了选择报考清华大学,但是挑选专业委实让她有些不知所措。高三才刚刚毕业,过去一年都在忙于复习备考的任丹阳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期许,一个个专业对于她来说就是通向将来的一条条道路,在未知面前她有些迷茫。招生组里的易成老师找到了任丹阳,在一番交流后,易成老师向任丹阳推荐了协和、会计、信管三个专业。“很有意思”是任丹阳对于信管专业最初的评价,带着些许的期待与困惑,任丹阳进入了经管学院。
“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很喜欢信管专业,”任丹阳说,“后来我也选择易成老师作为我的导师,我很感激易老师对我的指导。”
清华经管也没有让任丹阳失望,从最开始的迷茫,到如今坚定的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在这里,任丹阳见识了清华浓厚的学习氛围,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她成长的路上,始终有着经管学院在其身上留下的痕迹。学院提供了多样的资源,实践与交换成为任丹阳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刚刚军训没多久,任丹阳开始为英语分级考试做准备,初来乍到的她还不知道清华众多的图书馆所在何方,甚至在前往老馆的路上还迷了路。虽然老馆一时没找到,但清华的风景,尤其是观畴园附近的景观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任丹阳初次踏入图书馆时,深深震撼于这里座无虚席的景象,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很快感染了她。
与许多热心公益的同学一样,任丹阳也曾经参与过支教活动。但是与大多数同学直接给孩子们授课的形式相比,任丹阳所在的清华大学学生科技教育交流协会(TECC)在暑假期间组织同学给偏远地区的老师培训英语与计算机。在极其有限的时间中,他们竭力地扩大这一份善心的影响范围。
在社工组织招新时,任丹阳同时加入了学院团委的素拓组与学生会的宣传部。回想起大一时的社工生活,素拓组每周一的聚餐对于任丹阳有着特殊的意义。聚餐期间大家不谈工作,组长与副书记和组员们闲聊起人生,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任丹阳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友爱的集体。大二以后,任丹阳选择专注于宣传部的工作,从部员到部长,她的职位逐渐上升,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对宣传工作的喜爱。作为所有部的后援,与不同的部门积极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任丹阳既有学习,也有成长。在经管学院第35届学生会换届时,任丹阳独自策划,剪辑了学生会所需视频。任丹阳说:“这是我对于自己在学生会这段经历的最好总结。”
暑期实践时任丹阳担任支队长,组织队伍前往重庆长寿区调研农业中的工厂化,而该村的村干部正是一名在重庆选调的直系学长,学长先后在城口县、巫溪县、长寿区工作。他本可以去市里的财政局等单位工作,但是心系基层,看到了基层发展的潜力,便选择十多年来扎根基层。现在正在通过互联网做公众号,帮助当地贩卖特色农产品。学长的经历深深触动了任丹阳,让她开始认识到成为一名公务员,踏踏实实服务人民意味着什么。
大三时,任丹阳前往位于德国的欧洲商学院(EBS)进行交换,身处异乡,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纷纷袭来。刚刚到德国时,任丹阳才发现一份关键材料落在了国内,颇费周折才得以入学。假期刚开始时,巴黎发生恐怖袭击,整个欧洲人心惶惶,而任丹阳即将前往意大利游玩,平常的旅行在此时显得格外危险。但是真正经历过一切后,任丹阳的感悟是“一个人面对着生活中的种种,既是压力也是锻炼。”
通识教育——“无用知识”的终生影响
谈及印象最深刻的课程,任丹阳首先想起的不是大多数人最开始都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线性代数或是校内趣味十足的某些任选课,而是经管学院大一的通识课程《西方文明》。彭刚老师看待历史的思维过程与其有的授课风格成为任丹阳大学路上的第一份精神资粮。
《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CTMR)大概能称得上清华经管学院最具特色的课程,任丹阳至今仍认为这门课对自己的影响最大。杨斌老师每周大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引导同学们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在不成疑问的地方产生疑问。助教在小课上带领着同学们进行讨论,在一个轻松氛围中解放思想。在任丹阳看来,通过学习CTMR,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倘若只关注“批判性”的字面含义,可能有人会认为学习批判性思维是让同学们更加擅长于批判他人,但是在任丹阳看来,CTMR是一门具有极强包容力的课程。在学习CTMR前,同学们容易陷入幼稚无知,同时固执己见,持有比较偏激、有失偏颇的看法。而在学习CTMR后,同学们的看法会更加全面与包容,不会直接地倒向某一方的观点。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逐渐会对于自己的选择更加坚定,在道德上更有决断力,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脑海中有着各种多元化的观点,但是行动上能够做到并行不悖。
经管的通识教育对于同学们的帮助并不是直接灌输知识本身,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思考过程。前者或许可以很快加以应用,但是后者的“无用知识”足以产生终生的影响。
重庆选调——“非主流”的毕业去向
任丹阳生于一个公务员家庭,父亲从镇里的书记做起,迄今已经三十多年,还有其他家人也在公务员系统中工作,这些对于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起其他同学,任丹阳更加了解这份职业的实际情况,少了一些偏见,多了一点亲近。
但是做一名公务员并不是任丹阳最初的选择。在经管学习期间,任丹阳进行了多种尝试,她在四大行、证券公司、投行都有过实习经历。起初在寻求就业时,她感兴趣的方向是银行,银行面试失败后,她决定试一下选调生。在选调面试时,面试官看到了任丹阳的实习经历后不解于任丹阳参加选调,而不去选择金融行业。尽管这个选择在经管学院中的确显得有些“非主流”,但是任丹阳有着自己的思考,“人可能就是要去追求一些别人不想去追求的东西,”任丹阳说,“我愿意做主流中的非主流。”
可能在不明所以的同学看来,一边准备公务员考试,一边学习、实习、从事社工有些过于繁忙。但是实际上公务员考试前面的行测部分对于清华经管的同学来说并不困难,不怎么会影响到自己在大三、大四的学习。而后面的申论主要考察考生的政见,可能需要一些积累与思考。针对这部分难点,对于经管其他可能想要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同学,任丹阳的建议是平时多看新闻,紧跟时政热点。
面对将来的从政道路,任丹阳坦言自己并没有想着一定要选定一个方向走到底,而是要看发展的机会如何。选调未来发展方向不一样,可以选择继续在基层深耕,直接对老百姓负责,也可以往上走,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一展拳脚。此外,将来跳出体制前往国企等单位工作也是一种可能的道路。总之,选调的路上,选择与机遇同样众多。(供稿:学生工作组通讯员:吴稼祥,张帆责编:刘惠心)
更多阅读:
清华经管学院2017年毕业季系列文章
学子|郑沛倞:菲利普的经管历险记
学子|路絮:在路上遇见成长的自己
学子|刘畅: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学子|王晓瑜:年轻就是用来“试错”的
学子|易楷宁:随性与认真的统一体
学子|郭健多:经管人,实业
学子|黄政燊:在中国,让梦想照进现实
学子|惠泽华:公益梦,在行动
学子|贺维艺:审视大学:以时间为友
学子|刘裔:博于学,精于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