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0日至24日,在清华经管学院研究生工作组组长瞿卫菁的带领下,由共青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总支部委员会的6名博士生和2名硕士生组成的赴江苏南通社会实践支队(以下简称“支队”)前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针对通州区人才引进政策及现状、“双创”人才在通州区的工作情况等问题展开调研。
吸引人才返乡扶持政策多维
21日,为了充分了解政府与园区的人才引进政策,支队在通州区行政中心围绕“人才引进”开展实践主题宣讲,并在三天内陆续与南通团市委、通州团区委、石港镇政府、南通高新区和锡通科技产业园开展了多次座谈交流。
通州区人才政策调研座谈会现场
基础教育发展领先的南通市一直以来面临着“拉出一火车,回来一卡车”的人才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各部门负责人介绍,通州历来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强区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江苏省“双创计划”、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以及通州区“510英才计划”等三个层面的扶持计划、“拨投保贷贴”的链条式金融支撑。南通团市委学少部部长周滢向支队成员介绍了团市委组织的重点项目“万名学子看南通”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建立驻外团工委等方式,吸引南通籍学子返回南通支持家乡建设。各园区也出台相应制度为返乡人才提供购房补贴,帮助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目前通州区已与国内外200余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关系,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659名,成果斐然。交流的过程中通州区政府也表示愿意与清华大学保持合作,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开放见习岗位等方式宣传南通城市文明,帮助在校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企业需求各异实践道阻且长
为深入了解南通市通州区人才就业情况,支队在三天的时间里走访了深南电路、甬金科技、紫罗兰家纺、华存电子等11家企业,其中包含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类型公司,对通州区人才市场的现状与需求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参访。
支队参观东方泵业厂房
在走访的过程中支队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面临着差异化的人才困境。高科技企业人才需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高科技型人才,以保障企业和产业改革;专业管理型人才,以帮助企业实现扩大管理;服务型机构人才,以应对园区对专利申报、金融等机构的需求。传统制造业民营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少而精,当前主要困难在于技术工人大量短缺。规模化企业和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相对占有优势,但在扩大产能的现状下依然需要更大规模的人员配置。个别企业也针对吸引人才制定了具有公司特色的规章制度,例如华存电子为新员工提供由点成线的多阶段的内部培养体系和生涯规划、四方科技为内部人才培养制定了“上层晋升必先培养出优秀接班人”的规定。在走访中支队发现了地方政策与企业落实之间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知识与其他城市的优秀经验在座谈会中为政府与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江华纺织有限公司现代化纺织机械
学习前辈精神 树立正确观念
支队在此次活动中拜访了两位清华校友。南通团市委书记、清华大学精仪系2007届校友王鸣昊为支队详细介绍了南通市、通州区企业的发展情况,鼓励同学们脚踏实地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南通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代表、清华大学机械系1983届校友余健表示,老一批校友很多都投身对国家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制造业,也鼓励更多清华年轻学子能够在这些领域发光发热、驱动创新,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
22日晚,支队开展了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瞿卫菁总结了通州企业的奋斗精神和产业特点,支队长孔奕淳带领同学们梳理和学习了党中央和江苏省针对人才的相关批示和政策。临时党支部书记彭云龙对当今青年关于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的态度展开了探讨,引发了同学们对责任的思考。24日,支队利用返程途中空闲时间开展“读书学习会”,围绕人才引进和基层工作等问题,结合本专业现状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支队成员与校友和团区委领导合影
实践中,支队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基层建设的挑战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也对南通市相关政府建设城市的努力与魄力表示钦佩,希望未来能够加入到振兴祖国的行列中。返校后,支队将与团市委、市驻外团工委共同开展人才返乡意愿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高校通籍人才就业意愿,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支持和引领。(供稿:研团通讯员:戴蕙阳葛逸晅吕子亮编辑:张晓雪审核:赵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