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经管学院本科生开展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19-08-09
阅读:

“走遍千山万水,洞察世事人情”,清华经管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将学生社会实践打造为本科生第二课堂,延续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核心教育理念。2019年,在学院党委及学生工作组的指导和支持下,学院团委实践组采用专项管理方式,设置“经研农道”、“经行千里”、“经心国事”三个社会实践专项,组织23个社会实践支队,共计194人次前往福建、云南、四川以及粤港澳等地区进行学习调研。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经管学子用自己的行动和思考为祖国母亲献礼。

经研扶贫攻坚,助力深化改革——“经研农道”实践专项调研

“经研农道”专项支队共计9支,由大一新生自行立项,每队配有一名经管学院导师,调研主题围绕“扶贫攻坚深化改革”展开,深入贫困乡镇,探索扶贫模式。在祖国母亲70周岁之际,经管学子深入中国农村,扎根祖国大地,传承家国情怀,展现时代风采,调研中国各地扶贫攻坚开展现状,积极参与中国扶贫政策深化改革。

“经渝良缘”支队共11人,赴重庆市奉节县调研当地的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该支队以“四大措施”为出发点,从财政补贴政策、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扶贫和生态保护四个方面来总结奉节县的成功经验;同时,重点聚焦于奉节的产业扶贫中的财政补贴、小额信贷进行研究,并据此分析其扶贫方面的成功实践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

“经通辽望”支队共8人,前往内蒙古通辽,以调研小额信贷扶贫为核心。在内蒙古通辽这个拥有广阔大草原的地方,观察到农牧业扶贫的另一种可能性。小额信贷扶贫、产业扶贫、发展集体经济,多种多样的方式都助推着内蒙古通辽的扶贫工作,而究竟哪种方式更好,小额信贷在正式金融机构与小额信贷公司该如何发展,是支队研究的核心问题。

“北闽经越”支队共12人,赴宁德市蕉城区和屏南县展开实践。在5天的调研行程里,支队走访了扶贫办和多个贫困村,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学习宁德市的扶贫历程。同时,支队也和多个金融机构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小额信贷在宁德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在总结归纳后提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麦垅清湟”支队共12名成员,前往西宁市湟中县,针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开展了走访、调查和研究。调查中得知,湟中县人民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高效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发展特色产业,曾面临的“缺资金、缺技术”等发展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元经聚点”支队共12名成员,前往云南省1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红河州元阳县,全面调研当地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重点围绕当地小额信贷发展情况展开调研。通过在政府、金融机构与农村三位一体展开调研后,发现贫困县发展农村金融的主要问题在于当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与地方经济实力不足上,并据此进一步帮助元阳当地建设小额信贷体系。

“经心豫见”支队共8名成员,实践地为河南信阳固始县。支队通过政府座谈、企业走访、农户访谈等调研方式关注、了解村镇银行如何在帮助广大农户的基础上,还能实现盈利;并且试图利用与传统涉农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独有的优势,提出村镇银行可以长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及建议。

“领航之江”支队共8名成员,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展开实践。实践主题紧扣住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转型和“领头人”领导力三个时事热点问题,围绕“领导力”这一核心研究方向,调研乡村主要领导人在转型时期的作为和表现,探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基层领导体制的新气象,发现乡村建设的普适经验。

“育涧未来”支队共9名成员,前往滇西边境特困区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展开实践。立足于清华大学与南涧政府共同打造的“慕华-南涧互联网学校”,调研“互联网+”教育扶贫开展情况。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老师和学生群体等多个角度总结和梳理了南涧教育扶贫的现状、成果以及未来规划,明确了互联网科技在教育扶贫实践中的核心作用,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对未来“互联网+”教育扶贫的思考和展望。

“陇行经情”支队共12人,赴甘肃陇南展开实践。7天的时间中,队员们走访了陇南市区及周边县、乡,深入了解陇南电商扶贫的总体情况以及政府、企业、村组织、村民等主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调查并评估当地的电商扶贫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可持续性以及可推广性。

未命名_meitu_1.jpg

“经研农道”实践专项9支队合影(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经渝良缘、经通辽望、北闽经越、麦垅清湟、元经聚点、经心豫见、领航之江、育涧未来、陇行经情)

聚焦民生需求,助力乡村振兴——“经行千里”实践专项调研纪实

“经行千里”专项共有9个支队,由经管学院大一同学自主立项,以“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鼓励同学深入农村,认识农村,服务农村,积极为中国农村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豫见·浙里乡学实践”支队的实践地点从河南郸城到浙江衢州,从中原地区偏远山村到江浙的丘陵深处,支队选择关注乡村教育中的中坚力量——乡村教师,通过与政府部门、校领导、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深入交谈,探寻两地乡村教师的流动性以及乡村教育的变迁和发展,期待寻找乡村教育振兴的突破口。

“屏蜀乡逢”支队调研了开创全日制远程直播教育模式的成都七中网校,该网校已建立起258所在线学校,覆盖78360个远端学生,成为了探索当代教育公平之路的试验场。在调研过程中,支队通过实地走访,一方面分别与成都七中网校、远端学校和教育局进行访谈交流,另一方面与直播班学生深入交流学习直播课的感受。支队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探究远程直播教学模式对农村地区教育公平的影响与该教育模式在全国推广的价值和可行性。

“寻路阳江”支队由7名经管学院本科生组成,于广东省阳江市开展为期10天的扶贫调研。支队通过文献调研、座谈参访、入户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对口帮扶下产业扶贫的具体架构与项目模式以及当地扶贫成效与扶贫困境。

“经行川蜀”支队的实践地点在四川苍溪、成都,从偏远的山村生产端到都市的消费市场,支队选择关注新兴的扶贫模式——互联网精准扶贫。通过与政府部门、生产最前线的农民、都市居民消费者访谈交流,更好地理解这一可推广的扶贫模式。

“九久入户”是湖北省沙洋县独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工程,为了解其实施效果和经验,“九久入户”支队的9名成员前往湖北省沙洋县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实地调研活动,收获颇丰。支队成员通过前期调研与后期总结得出学术性调研成果,也以此为切入点,体会到广大基层干部在落实政策时的艰辛与不易。

“田茏拔步”支队来到了南京、无锡、句容三地共7个单位进行实践调研,以农产品生产销售流程为线索,分别调研生产端的智慧农业、销售端的农业电商、附加值提升端的农业旅游,希望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梅好闽清”支队是2019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赴福建闽清的三支队伍中第一支开展社会实践的支队,也是在2018年10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闽清县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站之后首支在当地开展实践活动的清华大学实践支队,支队依托工作站资源,经过七天六夜的实地调研和政府座谈对闽清当地的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同时也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当地政府反响良好,同学们更是收获颇丰。

“经行云滇”支队由7名八字班同学组成,队员们在实践前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了解了云南当地有关乡村旅游振兴、民宿和农家乐管理的现状和各项政策。在本次调研中,支队对昆明、丽江、大理进行了深度探访,收获良多。

“意闽·旅者”支队围绕着“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主题,在宁德市福鼎市实地调研了乡村建设与转型的情况,支队成员走进基层农村,认识到了乡村发展的真实情况,掌握了不同情况下的村庄产旅结合的一手资料,为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2未命名_meitu_1.jpg

“经研农道”实践专项9支队调研现场(从左至右、从上到下:豫见·浙里乡学实践、屏蜀乡逢、寻路阳江、经行川蜀、九久入户、田茏拔步、梅好闽清、经行云滇、意闽·旅者)

感悟时代脉搏调研基层民生——“经心国事”实践专项调研

“经心国事”专项支队共4支,由经管学院大一同学自主立项,以“我与祖国同呼吸”为主题,鼓励同学们关注时事热点,关心国家大事,感悟时代脉搏,调研基层民生。

“链链看”实践支队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调研区块链基础技术发展、政府政策导向和实际应用情况。实践期间,支队访问了四所高校的区块链研究中心,参观了三所企业并采访了企业主管和技术人员,与两个区块链协会举办座谈会,深入了解了区块链技术在学术、应用和政策方面的现状和前景,并在经管学院何平教授的指导下,讨论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瓶颈及突破方向。

“港深保险探究”支队在经管学院Michael R. Powers老师的指导下共走访了深圳、香港两地6家知名保险公司,同其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在实践中探究内地和港澳地区保险行业的差异,并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两地保险行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的发展前景,探求科技创新在保险行业发展中的运用。

“遐眺蓝湾”支队在香港回归22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利用此次实践的宝贵机会,以大湾区内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水环境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粤港澳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度调研,探索了保护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提出详细建议,力争为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未命名_meitu_1.jpg

“经心国事”实践专项4支队调研合影及现场(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链链看、港深保险探究、遐眺蓝湾、古镇旧韵)

“古镇旧韵”支队共走访了三处旅游业兴盛的古镇,调查并记录它们各自的传统特色、商业化程度、古迹保护等方面的特征。在调研途中,支队随机采访了游客和古镇原住民,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支队了解了游客对古镇的印象和游玩体验、居民对旅游业开发的感受和他们的生活现状。结合古镇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思路,找出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善建议,总结突破古镇旅游同质化现象的关键方法和成功经验,对其他古镇建设过程中避免同质化提供了参考意见。(供稿:经管团委 编辑:张晓雪 审核:赵一燕)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