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皎皎玉兰尽落,蓊蓊绿叶新生。在清华大学112岁生日、经管学院39岁生日之际,我们走近几位青年教师的心,分享他们选择回到母校的温暖与团圆,记录他们不曾停息的奋斗旅程,感受他们对园子的深情与热爱。“清华几乎是所有校友的第一选择。”这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拥抱母校、赶赴浪潮、追逐梦想……
张佳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与政策科学、组织理论、组织行为。近年来从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主要开展人与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关系、平台企业社会价值与治理、高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
曾获2021首届融智企业社会责任学术奖优秀论文二等奖,2021第十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优秀论文,2021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铜奖(支队指导教师),202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金奖(支队指导教师),2020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工作二等奖,2020清华大学第三十八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优秀教师,2019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工作二等奖,2019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银奖(支队指导教师),2019 清华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17美国管理学会OCIS分部最佳论文奖提名,2015美国社会学会Clifford Geertz最佳论文奖(第二名)等。
张佳音
回清华,是心之所向
十年前,张佳音正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这段求学经历使她认识到,学术研究需要找到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她说:“与我在MIT的同学相比,具有中国这样一个有趣的、庞大的研究对象,是我的比较优势所在。”
回到清华是学术道路的最优解,亦是心之所向。博士在读后期,她便笃定了回到清华的想法。“我对清华有强烈的归属感”、“清华几乎是所有校友的第一选择”。
在问到现在的学生与之前相比有何不同时,张佳音回忆,2001年来到清华园时,中国加入了WTO。2008年她前往MIT深造,见证了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与社会的影响。这些年,中国和世界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之前,大家接触的消息远远要少于现在的同学们,生活方式也相对简单。现在的学生不可避免地接受更加纷繁复杂的信息,也拥有了更多选择。
探索未知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清华“行胜于言”、“严谨务实”的学术氛围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张佳音及她的学术研究。她将学术工作类比为创业,“这个工作是没有边界的”。学术工作还需要承担许多隐性的责任,许多付出无法基于短期的回报来衡量。
张佳音关心互动科技的未来,尤其是人与人工智能互动的未来,在谈论这个话题时,她的眼神和语气里满是热爱。她很好奇未来人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以及当人工智能愈发接近人类时的世界会是怎样,“探索未知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通过产学研合作,与业界一线的领军人共同探索新兴领域,是张佳音科研方向的重要主题。回望过去近十年的道路,张佳音发现对于自身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于她与中国一系列极具活力的高科技企业及风险投资企业合作的经历。她说,与企业合作,需要不断地追赶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术界和业界的研究角度不同,学术界希望用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来思考现象发生的因果关系,而业界则需要尽快看到实效。将二者相结合,要求学者在不断快速更新对未知世界的知识的同时,抽象现象背后具有理论价值的普遍意义,同时,还能够跟上企业迭代创新的脚步。“我们团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线上社区的理解非常深入,这个过程回过头来看是很有趣、很带劲的。”
张佳音有许多带队实践的经验,其中大部分与公司ESG(环境、社会与治理)实践相关。她认为,科技企业在不断创新的同时,需要同时考虑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未必在创新以及应用创新的初始阶段就显而易见。科技企业要通过建设覆盖领导力、战略、产品、组织、服务、社会责任等全方面的共享价值创造体系,把经济和社会价值统一。
在学术上要“博而精”
如果对未来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提一些建议,张佳音的建议是,“博而精”最重要。“博”是指个人要了解多领域的前沿发展,“精”是指在运用中要找到并不断发展自己精通的点,以及找到精通其他方面的合作伙伴。
“学术研究是由真问题驱动的。”她拿自己近期的研究举例,这个研究致力于通过大数据的方法来理解流行趋势,其中,需要构建一个新的社会学概念,这个概念的构建方法可能与经济学中弹性的概念类似,于是她就花时间学习了经济学原理。“我们可能不需要是每个领域的专家,但需要对许多领域都有所涉猎——而这是由研究的需要驱动的。有共同语言才能合作。”而在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后,则要术业有专攻,“在学术研究中合作也非常重要,专业的事情一定得让专家来做。”
供稿:党委学生工作组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