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牛仔裤的学者
――访清华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赵平
与赵平老师见面时,他正在舜德楼三层的办公区与系里的同事们共进午餐。七、八个年轻教师围桌而坐,席间随便地说笑,和睦地就像一家人。赵老师将我让进他的办公室,又转身递给我一个苹果,并爽朗的说:“你把它吃了,我们的午餐会也就结束了”。细致入微的作风让我有些诧异和惊喜。
清华园里,能将牛仔裤穿出味道的教授并不多见。而着运动鞋、牛仔裤的赵平老师再次走进来的瞬间,我的眼前为之一亮:不知道是学者的儒雅有了牛仔裤的帮衬更显阳刚,还是牛仔裤的粗放配上学者的儒雅更具内涵。总之,非常和谐。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当我问到赵平老师的经历时,他似乎陷入沉思,稍后便缓缓道来,“我1977年考入大学,之前还工作过8年。小学五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在武斗中被焚毁,我们被迫中断学业,直至1968年进入中学。那时中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学文化,而是强化学生的革命思想,因此,下乡劳动、挖地道劳动、忆苦思甜活动、批判反革命、跳忠字舞、以及写毛主席语录学习心得等是主要活动内容。令人遗憾的是,我两年的中学学习连正负数的概念还不清楚”。“1970年中学毕业时,班里大多数同学都被分配到国有企业或机关工作。我则因父亲还没有平反,只能自己找到一个街道小厂做临时工,干的是装车卸货之类的重体力活。由于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工厂决定让我学习做修理机器的钳工。尽管如此,看着许多同学在国营工厂当上光荣的产业工人或政府干部,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深感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动乱年间,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对未来的人生走向没有任何支配能力,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时间读读书吧。就是这样简单的想法,导致了我今天能够站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传播知识和人生哲理。”的确,赵平教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学习,他那时早晨5点上班,下午1点下班,回到家后就开始自学,有时直至凌晨两点。在学习过程中,靠自己弄懂教科书中的全部内容并正确完成全部练习题目并非易事,所以他经常将碰到的难题汇集起来,到附近的大学找老师请教。在那个只抓政治不问知识的年月,教师是个颇受冷落的群体,突然冒出一个不识实务的少年,老师们即感到奇怪也格外热心。就这样,大概用了一年时间,他将初中、高中、以至工科大学的数学课程全部学完。
除了学习教材,一年的工作生涯让赵平老师对“工人工程师”心存向往。他悉心揣摩图纸,自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工学等知识,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傍身技能。依靠这些技能他转到了另外一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并设计和试制出许多专用机器设备,很快成了企业的技术权威。赵平教授自豪地回忆说:“我那时只有18岁,但论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却超过了许多老师傅和大学毕业生。因此,我的工资也比较高,可以帮助妈妈抚养弟妹”。
正当赵老师的“工程师”之梦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结束了。1977年,要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传到了厂里。尽管在“文革”期间,赵老师做梦都不敢想自己有资格上大学,但这次他还是以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高考,并以高分被吉林工业大学工程机械系录取。“我一向认为,文化大革命毁掉了许多人成才的梦想。我之所以有幸进入大学,不是我先天比他们优秀,而是我比他们准备地更早、更好。”赵平教授总结到。
机遇是需要主动寻觅的
“命运是公平的,人的一生中总有大致相等的机遇。关键是你不要仅仅等待机遇的降临,而要主动去寻找机遇,从而获得更多的机遇。”这似乎是赵平老师信奉的哲学。1978年2月,赵平老师开始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由于大多数课程他已经学过,所以学得轻松自如,并有时间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当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许多体制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效率。“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可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但如果被束之高阁,他对社会的贡献就等于零。”赵平老师如是说。“我知道我当时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批优秀的歌颂改革开放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其中蒋子龙写的《乔厂长上任记》对我影响最大。书中描写了乔厂长怎样克服各种阻力,把一个国有工厂做大做强。乔厂长的人格魅力和能力让我非常钦佩。我当时感到,中国最需要的不是优秀的工程师,而是像乔厂长那样的优秀企业家或管理者。”观念的转变,使赵平老师一改初衷,放弃了做工程师的打算,去争取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当时中国的管理学科非常薄弱,全国招收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很少,赵平老师经过仔细筛选,最后决定报考天津大学管理工程系,并以最高考分成为中国管理学界前辈崔克纳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可以说,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变,也是我向名师学习的开始。崔克纳先生早年毕业于美国沃顿商学院,他的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对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赵平老师现在说起来还对老先生充满了敬意。
如果说人生目标从工程师转变为管理者源于赵平老师自己的设计,那么从天津大学到清华大学的过渡则是机遇使然。1984年,研究生快毕业时,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出资50万元人民币来筹建工业工程实验室,并将该项工作交给了赵平老师,希望他毕业后先留在母校,再出国深造,今后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天津大学又为他的夫人——当时在北京大学读本科的女友——联系好到南开大学任教。“当时,有许多单位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招聘,包括国有大企业、政府机关,以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我仍然记得,当时的学院领导曲文新老师和管理工程系领导潘家轺老师直接到天津大学找到我的导师和我本人,希望我毕业后到清华任教。他们承诺:我夫人在北京的工作安置问题由清华负责。”“的确,我非常感激天津大学对我的培养、关照和信任;同时也希望将清华大学作为一个更高的起点来实现人生目标。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清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清华预示着更多的机遇吧。”赵平老师坦诚地说。
1985年,赵平老师正式到清华经管学院任教,但对直接从事管理工作仍然念念不忘。他主动向一些省市提出挂职申请,获得了几个地方政府的邀请。1986年,赵平老师选择了故乡吉林省,以副省长助理的身份在省政府工作了八个月。“在政府工作期间,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政府的工作至关全局,需要上下完全一致,不能多种声音或决策;二是我自己的特质比较坦率,政府管理工作不是我的最佳位置。所以,我放弃了留在政府工作的机会,回到了清华。”
1987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博士点获得批准,朱镕基教授与傅家骥教授作为第一批博士生导师面向全国招生,每位导师有一个博士生名额,报考人数众多。学院一些同事鼓励赵平老师报考。他却有些犹豫:一来那个学期他的授课任务繁重,没有多少时间复习;二来他对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目标仍然没有放弃,认为攻读博士学位对此帮助不大。“那时,正值邓小平提出科研体制改革,强调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中国科学院一家大型研究所想物色一个副所长负责这方面工作,并找到了我。这个职位及所负责的工作正好与我的人生目标吻合。所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博士生入学考试。如果考取,我就尽快完成学业,再出去工作。如果不能考取,就马上出去工作。”赵平老师微笑着向我讲述他临考时的心态。也许是由于这种放松的心态,赵平老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记得,当时朱镕基先生仔细审阅过我的所有考卷,在面试时让我用英文全面介绍自己,并用英文问了我几个问题,最后给我的成绩是‘良’。所幸这是所有考生面试中唯一的最高评价。”
为人与为学――从先生那里所学到的
师从朱镕基,这种人生经历在别人眼里的确很不寻常,但赵平老师提起自己这位名声显赫的导师,全然是学生对老师那种平静的尊重,并不掺杂丁点师生之外的豪迈情感,反倒因为这种平静,让我感受到一种更高层面的尊重。也许这就是学者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于他自己于导师都很恰如其分。
赵平老师说,“在先生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但最最重要的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做人要自律。二是治学要严谨。”“你和别人打交道,或者你有权利时,一定要廉洁奉公,不可谋私利。否则,也许眼下你得到一点利益,但长远来看,你坏了自己的口碑,这是更大的损失。而且,如果你能做小的坏事也就能做大的坏事,所以要时刻自律。”赵平老师做博士论文期间常驻上海,朱镕基教授时任上海市市长。赵平老师亲眼目睹了导师在企业考察时,如何拒绝特殊的安排,与职工们同在食堂吃饭。他也亲身感受到先生的廉洁如何获得了上海人民的高度评价。“有时,先生和师母在休息时间也会邀我看看电影或者京剧,但从未对我有任何特殊的安排,我到企业去调研也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看得出来,赵平老师对导师的自律精神心领神会,并作为楷模。说到治学严谨,赵平老师讲述了他做博士论文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朱镕基教授长期在政府负责经济工作,其中质量管理是他最为关注的工作之一。所以,他为赵平老师出的博士论文题目为《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研究》。“这个题目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难!首先该题目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社会等诸多方面深层次问题,很难划出边界;此外,按照先生的要求,论文既要在学术上有理论意义,也要能够对中国质量管理工作有现实指导意义。”“我在进入博士论文的前几个月,确实感到压力很大,并产生了更改题目的念头。但先生明确同我说,‘这个题目对中国经济发展很重要,正因为它难,才需要有人去研究。你要坚定信心……你做不好,不仅砸了你的牌子,也砸了我的牌子。’先生治学之‘严’,由此可见一斑。正是在先生‘严’字的鞭策下,才使我坚定了将研究继续做下去的决心。”“此外,先生花了许多时间对我的研究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指导,包括开题、资料收集、实际调研、问题讨论、论文写作、以及答辩,等等。其中,令我感受最深并促使我终身仿效的是先生治学中的‘谨’字。我的几乎每篇文章,先生都仔细阅读,并提出意见,哪怕是用词含义上的微小差别,先生都会仔细推敲,并用正楷给予更正。”看得出来,朱镕基教授的这种治学态度让赵平老师折服。受导师熏陶,日后,赵平老师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学生们反映,赵平老师不仅要求学生所写论文的每一章都是有用的,每一节都是有用的,每一自然段都是有用的,甚至要求论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每个字都是有用的。他告诫学生,“做事的严谨程度将导致事业上的差别,最终将导致人生的差别。”
致力于管理教育工作——锁定人生目标
赵平老师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有很多机会去政府、科研机构、以及国有大企业从事实际管理工作,但他却一直留在清华任教。这不仅违背了他自己的初衷,许多人对此也不理解。关于这一点,赵平老师有自己的解释:“什么是最适合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你最喜爱又最擅长的工作。喜爱可以保证你对工作长期充满热情并持续努力;擅长保证你做事比其他人更有效率。有了这两点,就能保证你在工作中出类拔萃。我自认为,不擅长政府的工作,当时的科研机构或国有大企业又有许多体制上的制约,很难使我长期喜爱那里的工作,所以我最终选择了我熟悉并喜爱的管理教育工作。以前,我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现在,我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企业家。作为企业家的老师,我感到更加自豪。”
赵平老师在1998年被清华大学聘任为市场营销学教授。他在市场营销领域有很多建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中国用户满意指数的研究和应用。赵平老师及其团队在该项目上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论文,并出版了若干本书籍。目前,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政府、协会、企业和消费者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这种持续的努力,甚至有人撰文,将赵平老师作为市场营销领域用户满意学派的领军人物。当我问及他对此事的看法时,赵平老师却很淡然,“我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对社会有多大贡献。中国的市场营销学科起步很晚,尽管发展地较快,但直到目前,仍然没有成为主流学科。这与市场经济体制很不适应,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也很不匹配。同其他许多学科相比,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我们的目标是在不远的将来,将清华市场营销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
作为清华市场营销系主任,赵平老师正在积极推动这项事业。他为团队中的教师们搭建研究平台,为年轻老师创造更好的教学与研究条件,与博士生们合作研究并将他们署名在前,不断邀请世界著名教授前来讲学并开展实质性合作,等等。这些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清华市场营销系在成立短短的两年后,已经在全国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清华市场营销系创办的《营销科学学报》已经被国内外华人学者普遍认定为是中国营销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报,赵平老师还被推选为中国市场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作为一名清华大学的市场营销学教授,我即感到自豪也感到责任重大。清华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的教授应该是中国最好的教授,清华的市场营销系也理应成为中国市场营销学科的先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中国营销学科的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赵平老师对自己和清华市场营销系的定位。
健康的体魄和幸福的家庭——人生永恒的追求
赵平老师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与他充满朝气的生活态度相互辉映。“我在少年时期就喜爱运动,到现在,喜爱运动的天性有增无减。运动使我快乐,使我充满朝气,也使我一直保持着健康的体魄。可以说,运动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平老师似乎对运动有一种天生的禀赋,他现在经常从事的运动包括游泳、爬山、打保龄球、打高尔夫球、打乒乓球、健身、旅游,在冬天还要去滑冰、滑雪,等等。他在清华大学历年的游泳比赛、保龄球比赛中均获得很好的成绩,甚至在田径运动会的跳绳比赛中也能获得第二名。看着赵平老师健壮与匀称的身材、轻松与稳健的脚步,可以想象出他在运动时那种由衷的快乐。
“我的健康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的夫人和女儿。我的夫人大学一毕业就嫁给了我,她一边工作,一边为我和孩子操劳。刚结婚时,我只顾事业,却较少顾及家庭。慢慢地我才体会到,作为丈夫,最重要的责任是让家人感到幸福。”“现在,我们可爱的女儿已经上大学了,但在假期时,我们全家还常常一块儿旅游。去年,我们去了西藏、马尔代夫;孩子和妈妈还去了日本。今年我们计划去新疆、北朝鲜、埃及或南非……”
赵平老师说这些时,我好象明白了他为什么能将牛仔裤穿的那么有味道。看起来有些矛盾的组合实际上是中和了两种不同的特性,而每一种特性因为有了对方的映照更显突出,又因为更显突出才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