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志,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经55班主任,经56代班班主任。1999年9月开始在经管任教,先后讲授中级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管理经济学等本科、博士、MBA的多门课程。获得过“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经济管理学院科研工作优秀奖(一等奖)”,“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经管学院优秀教学一等奖”,“经管学院优秀班主任奖”和“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奖(二等奖)”。
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李明志
良师引路 传道授业解惑
这是李老师在经管任教的第16年。
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班主任,李老师说:“那个时候我们还处于计划经济的年代,学生们只会面临毕业后工作如何分配的问题,而不像现在,同学们面临着交换、找实习等更多的困惑。”相比自己的班主任,李老师希望能够扮演一个更加活跃的良师角色,与辅导员互补,为同学们解答困惑、引领方向。
“高中的班主任管理学生非常细致,而大学因为有了辅导员的配合,班主任更多地扮演一个顾问性质的角色,去引领学生的思想,凭借自己较为丰富的阅历,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和建议。也就是说,班主任应该把学生们当成成年人来看待。”
除了班主任的身份之外,李老师同时担任产业组织理论课程的老师。当问及是否会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时,李老师笑着表示,自己在上课时会把自己想象成听众,估判学生的知识水平,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能够正确预料每年学生共同的问题,并予以解答。不仅如此,李老师的课上,同学们还能够常常听到关于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和李老师研究项目的简单介绍,加深大家对知识的理解。
李明志老师(前排右二)与本科生经65班同学合影
亦师亦友 益友相伴
与学生的相处之道是一门艺术。“老师更应该像个朋友。”李老师如是说,“所有与学生相处的窍门,都在于与学生多接触。多呆在办公室,让学生们想要找谁聊聊的时候,总能找得到人。”
在李老师的眼里,朋友要做的,不是事无巨细地讲清楚。同学们现在的信息来源太多,学长学姐的建议,辅导员的指引等。如果其他的信息来源比老师的话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那么这些话,就没有必要说。他始终认为:所讲之言能对学生有所裨益,有其存在的意义,才构成讲这段话的原因。
在经管的十六年里,李老师成了很多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之前带过课的很多的同学,现在都与李老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当谈及在清华园里的种种角色扮演中,什么给了最大的成就感时,他说:“是和同学的接触,当同学们的朋友!”在平日教学的交互过程当中,同学们为老师带来的成就感不可限量。同学给老师带来的鼓舞、激励,让老师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对同学有帮助,也推动着许多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路上继续前行,无怨无悔。
李明志老师(前排右三)与清华MBA学生在一起
谆谆教诲 扬帆经“五”
青春学生在老师的眼里就像孩子一样,常常会固执勇敢地坚持着自己的很多想法,却也因此走了不少弯路。李老师希望,他的五字班孩子们,都能够与他、与各位老师、与辅导员、与彼此多多沟通。信息的透明、完整常常是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关键。
在五字班的生活里,平均绩点(GPA)的确重要,是以后工作、继续学习都会参考的指标;在学有余力且有兴趣的情况下,李老师也希望五字班的经管人能够积极参加社工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至于这两者之间的平衡、选择、取舍,都全凭同学们自己的判断。
李老师说,老师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尽快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要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这样的过程或许漫长艰辛,充满了迷茫混沌,但只需相信自己的判断,正如老师相信你们一般。多尝试、多总结、多思考,多倾听周围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也许他们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李老师,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为学生们的成长助力;用殷切的谆谆教诲,指引前行的方向;以一片热忱之心,放飞一代人的梦想!(采访、撰稿:乔韵虹、张仁杰编辑:沟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