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龚刚副教授解读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0-05-10
阅读:

龚刚副教授解读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1月18日晚,清华经管学院龚刚副教授在伟伦楼北501室对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了解读,龚刚副教授在宏观经济领域卓有成就,于国内外发表过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经济系主任李子奈教授担任了本次报告的主持人,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参与。

龚刚老师对200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挪威经济学家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做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他们获奖的理由是在“动态宏观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以及经济周期的推动力”做出突破性贡献。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是师徒关系,他们获奖的论文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形成并开创了现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特别是实际商业周期RBC理论的先河。关于时间一致性问题的探讨是源自于李嘉图等价问题,也就是如果百姓能够预期到政府所要采取的政策,该政策就会失效,那么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或者说经济政策是应按规则还是意愿行事就成了所要讨论的话题。龚教授生动地以居民海滩建房为例来说明改变政策就会带来预期的改变。他说如果政府禁止在海滩修建居民住房而居民又知道一旦在那片会给自己带来很好福利的地方建房就一定能得到政府的维护和保障,那么政府原来的禁令就会失效,原来的政策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关于经济周期原动力问题,龚教授对论文中宏观模型的产生背景、主要特点、后续研究和争议做了详细的说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需求管理型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法面对滞胀以及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和无法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下产生的,它主要以建立和完善传统完全竞争型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获奖论文对经济学在技术上的贡献是对随机动态优化模型的求解以及用校正法的经验验证方法。后人对该模型的争议主要来自新凯恩斯:模型本身在经验检验上有不完美的地方(劳动力市场上,模型产生劳动力波动非常平滑,但实际经济中劳动力波动非常大);对完全竞争和市场出清假设的不满意;于是很多人在接受学术规范前提下,引入非均衡和垄断竞争。

最后,龚教授探讨了论文对中国经济学以及经济政策研究的启示。他指出,中国目前对经济的干预显然体现为随意而为,比如今年的宏观调控和经常出现的行政干预,这是一种初级和原始型调控手段,尽管痛快淋漓,然而会给经济留下创伤。同时指出中国未来宏观调控行政干预将逐渐失去生存的体质环境,更高超的调控手段需要数量模型,而且中国经济政策在关注需求的同时需要关注一下供给,让财政政策去调节供给,而货币政策则起需求管理的作用。

龚刚老师报告的同时,不时有来自场下的提问,现场互动十分热烈,甚至可以听到很多来自经济学以外的声音。会后一部分同学意犹未尽,纷纷找龚老师讨论,本次解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