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经管学院系列活动报道之六:恭贺清华大学百年华诞——清华经管学院干研班校友重聚活动

2011-04-27
阅读:

4月24日,值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干部研究生班的校友们入学30年后,重聚贵宾楼饭店,与学院领导、昔日老师、同窗济济一堂,追忆清华岁月,畅叙师生情谊,关注学院发展。离退休老师董新保、邵斌、杨延龄、潘家轺、李端敏、张渌、沈瑞芸、刘冀生、张德、赵纯均、陈章武出席,重聚活动由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岩教授主持。

钱颖一院长致辞

首先,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致欢迎辞。钱院长讲到,今年不仅是清华大学百年华诞,还有两个与清华经管学院密切相关的重要日子,一个是经管学院的源流,清华经济学系成立85周年;另一个就是干部研究生班创建30周年。能够在清华百年校庆日的当天,与干研班的学长们、学院的老教授们欢聚,十分难得,十分喜悦,是经管学院校庆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高潮。他也借此机会,祝愿各位老师、学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经管学院的发展,使学院越办越好,争取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经济管理学院。

干研一期和二期当年的班主任张渌老师代表老教师发言。她说,对于一位老师来讲,最大的奖赏莫过于看到同学们毕业后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干研班同学入学30年后的今天,回顾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的成就,为同学们骄傲,也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安慰。

重聚交流

干研一期的老班长沈国俊校友(干研一期,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荣休书记)作为干研班校友代表讲到,今天见到钱院长和当年的老师、同学,他们的心又都飞回了30年前清华园的二号楼学生宿舍。虽然在清华就读的时间只有一年半,但是得到了众多领导、老师的关怀和培养。今天在座的李端敏老师当年的数理统计课讲得精彩和生动,至今记忆犹新。邵斌老师的运筹学深入浅出,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在日后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应用。毕业以后,同学中的徐荣凯成为了云南省省长,目前担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副主任,王克英曾担任湖南省政协主席,王思齐担任过贵州省政协的主席,他们都参与了党政工作,为国家、人民做了一点事情,这些都归功于清华的培养。沈国俊校友最后表示,非常感谢清华经管学院的教育,感谢老师们的教诲,衷心祝愿清华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名校,清华经管学院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

参加重聚的校友纷纷发言,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吴多兴校友(干研二期,原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干研二期班级同学中两位全国劳动模范的情况,他们是: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华生和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左延安,他们从清华毕业以后,学以致用,使发不出工资的企业扭亏为盈,并成为业绩优异的上市公司。他们是清华的光荣,也是老师们谆谆教导的成果。

干研班重聚校友与学院领导老师合影

干研二期徐荣凯(干研二期,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校友发言,他谈到,自己一共在清华学习了14年,对清华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清华学到的知识和现代管理理念,对他日后的人生和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母校百年校庆,他专门创作了两首歌曲——《与你同在》和《我要回家》,以表达自己的感恩和祝愿,此次重聚,他为每位参加活动的老师和校友准备了这两首歌的光盘作为礼物。“我要回家,我是清华的儿女,我要回家,无论我走到哪里”的歌词不仅代表了徐荣凯校友对母校的依依眷恋,也代表了所有清华儿女共庆母校百年华诞的赤子之心。

同学们还回忆起杨健强校友(干研二期,国家民委副主任)从云南大理为经管学院背来院牌的情景。当年,学院从9003大楼搬入文南楼,时任云南省白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的杨健强,为学院用大理石制作了新院牌,他从大理坐了400公里汽车将石牌运到昆明,又坐了将近2000公里的火车来到北京,在清华园站下了公交车,杨健强就用肩背着走了两公里,把石牌运到目的地,送给了学院,这段往事也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一段佳话。目前,这块大理石牌还保存在文南楼。

邵斌老师说到,干研班的举办,对当年的办学、办系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们的反馈和成绩给了老师们信心和勇气。赵纯均老师提到,干研班学员选拔采用组织推荐、学校考试的模式,办学方式学习西方的MBA培养模式,为今后中国办自己的MBA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活动在老师和校友们的热情交流中结束。

参加重聚的干研班校友还有:孙昌基(干研一期,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克英(干研一期,原湖南省政协主席)、贾连朝(干研一期,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德奎(干研一期,原沈阳是总工会主席)、黄松涛(干研一期,原沈阳重型机器厂厂长)、季德钧(干研一期,深圳市特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纪孝效(干研二期,原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党委书记)、白允清(干研二期,原沈阳鼓风机厂党委书记)、顾光祥(干研二期,原机械工业经济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跃飞(干研三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秘书长)、冀明德(干研三期,原大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供稿校友办 编辑沟通办)

背景资料:干研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以后,懂得现代经济管理的干部就成了关键性的因素。1980年,当时的国家机械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和军委总后勤部等部门委托清华大学为他们培养在职管理干部,选拔学员的条件是:大学理工科毕业,工作10年左右,在职的管理干部和后备的管理人员。学制为一年半。第一期1981年2月16日正式上课,学员98名。这就是当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的首届管理干部研究班,后来校友们常说的“干研班”。

干研班一共举办三期,共培养学员二百五十多人。这三期学员毕业以后全部回到原单位,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很快发挥了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其中还有十多位成为省部级的领导干部,为百姓造福,助国家强盛。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便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为了解决这类管理干部研究班学员学历和学位问题,根据国家教委决定,1984年试办管理干部研究生班,1987年改为培养管理干部硕士生。直至1991年,吸收历届各类管理干部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并吸收国际上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有益经验,清华于1991年获准全国首批试办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招收首届MBA学生。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