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共聚一堂,隆重庆祝清华EMBA十周年。从2002年清华经管学院首批获准开办EMBA学位教育以来,清华EMBA和中国EMBA教育共同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前,清华EMBA第一级的班级编号从02-A、B开始。十年后,第十一级的编号已经是12-A、B、C。这十年中,清华EMBA累计培养学生3809人,其中2677位已经毕业。他们中超过一半是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200余位是海外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在国内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企业中有十家的董事长或创始人是清华EMBA校友。清华EMBA校友中还有三位成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8位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去年,我们的一位EMBA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十年来,清华EMBA建立了27个地方同学会、8个北京同学会、一个国际EMBA(即TIEMBA)同学会、以及一个媒体班同学会。经过十年,清华EMBA已经成为中国最具综合实力、最具口碑人气、最具影响力的EMBA项目。
清华EMBA一直以“培养产业领袖,塑造企业未来”为使命。十年来,清华EMBA形成了五大优势,那就是:强大而敬业的师资阵容、广泛而雄厚的国际合作资源、精致的课程设计、严明的教学管理、以及充满凝聚力的校友网络。这些优势已经成为清华EMBA品牌和声望的基础。清华EMBA十年的成就,是与开创EMBA项目的赵纯均院长,特别是主管EMBA项目十年之久的廖理副院长以及他领导的EMBA教育中心团队的卓越出色的工作分不开的,也是与经管学院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当我们今天庆祝清华EMBA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感谢他们,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清华EMBA教育的发展是中国EMBA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前,一些人对刚刚起步的EMBA颇有微词。十年后,事实说明了中国EMBA教育对中国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培养企业高层领导者方面的巨大影响。不仅如此,中国EMBA教育在过去十年中异军突起,成为全球商学院各教育项目中最为突出耀眼,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让国外商学院同行对中国商学院教育刮目相看的一个项目。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三个突出特征,都是国外商学院,即使是顶尖商学院都不可比拟的。
第一,学生层次高。国外EMBA学生岁数通常是30多岁,一般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而中国EMBA学生平均年龄是40多岁,他们中大多数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级别的管理者。第二,班级规模大。国外一所商学院举办的EMBA,一个年级通常是一、两个班,每班多在50人以下。而中国开设EMBA教育的院校,在第一批获准的十所院校中,每个学院一个年级都开设五、六个班,每年学生人数在400人左右。
究其原因,以上两个特征都是与中国经济和中国教育发展特性相一致的。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中国企业跨越式成长,造就了一大批第一代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另一方面,中国的管理教育却才起步不久,这使得这一代管理者、创业者在他们二、三十岁的时候大都没有接受管理教育的机会。所以,一方面是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管理教育的相对滞后,就使得中国的EMBA教育具有比发达国家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而中国的商学院适时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利用政策允许的空间,只用了不多的时间,就把中国的EMBA教育做大、做强了。
中国EMBA教育的第三个特征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院之间的凝聚力特别强,远远超过国外商学院。这同我们中国的文化有关,也同我们的EMBA教育创新有关。一方面,中国是讲人情世故的地方,是讲人脉关系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而言,尤其如此。另一方面,我们的EMBA教育,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做出了多种创新。比如我们清华的EMBA,除了通常的课堂授课之外,还通过成立地方同学会,举办移动课堂、媒体班、人力资源班、后EMBA国学班、腰鼓队等各种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之间、校友之间的凝聚程度,这些都是国外EMBA所没有的。
十年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过去十年,清华EMBA成绩卓越。但是,我们满意不满足,自豪不自满。时代在变化。想一想十年后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家、以及中国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呢?首先,中国经济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人均GDP,按照美元计算,有可能达到一万美元,中国将成为真正的中等收入国家。第二,中国的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所有制,都将呈现更加多元化:会有更大的企业,也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更多创业企业、民营企业。同时,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多的跨国兼并收购,都意味着更加深层次的全球化。第三,中国的企业家,将更成熟,知识层次也会更高,80后或将成为EMBA学生中的主体。第四,中国的教育,竞争将更激烈。清华面临的竞争也将主要来自于海外一流商学院。这些海外院校不仅加大了在国内的招生力度,而且它们在中国各主要城市建立了自己的校区,直接在中国提供管理教育。
面对这些新变化、新挑战,我们必须与时倶进。我们的唯一选择是求新、求变。因此,我们要再探索,在新的十年中,让清华EMBA进入一个新境界。这是一个什么境界呢?
首先,在这个新境界中,清华EMBA教育会呈现出更加综合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综合化意味着EMBA教育的知识结构中不仅只是经济管理的知识,而且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工程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正是清华这样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多元化是指学生背景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也包括教师组成的多元化。EMBA学生会有更多的在国外受过本科教育,甚至更多的外国留学生。EMBA学生也会更多来自混合型企业、创业企业,甚至是以非赢利为目标的社会企业。学习方式也会多元化,会因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技术革命而发生深刻的变化。为EMBA授课的教师除了学者之外,还会有更多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家,以及具备学术功底的政府官员。全球化意味着EMBA教育将更多地关注企业所依赖的全球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也会更多地面向中国企业对“走出去”、中外企业对全球化融合的需求,以造就更多的企业家成为世界级企业的领军人物。清华经管学院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与世界顶尖商学院的紧密合作(包括与我们联合举办EMBA双学位的INSEAD),以及在国际商学院组织中的特殊地位,都是我们实施全球化的有利条件。
第二,在这个新境界中,清华EMBA教育会更加强调战略思维、价值理性、和中国根基的特怔。战略思维是相对于战术技巧而言,如果说后者更多是“术”,那么前者则更多是“道”。企业越大,管理层次越高,战略思维越重要。不过,“道”和“术”都是实现某种价值的工具,超越工具理性的则是价值理性。在GDP和企业利润之外,还有对企业的社会价值、对人生的幸福、对社会的公正的价值考量。企业越成功,企业家就越会更多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根基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中国商学院的重要资源,实际上,中国根基是我们的竞争优势。过去十年,我们打造了强有力的清华EMBA校友网络。我们会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巩固、发展,并且创出新水平、新深度。
这些是我对清华EMBA教育的新境界的一些思考。无论是综合化、多元化、全球化,还是战略思维、价值理性、中国根基,这个新境界是时代的呼唤,是在座的同学们和未来的同学们的需求,也是代表清华EMBA教育的未来方向。清华EMBA的使命一如既往,始终是“培养产业领袖,塑造企业未来”。但是我相信,只有远见才能引导产业,只有思考才能成就未来。所以我期待,清华EMBA同学们都应该成为“有远见的思考者”。那就是清华EMBA的新境界。
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十年》。当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如此。十年之前我们互为陌生人,而十年之后我们成为师生、同学、校友。同样,十年之后,清华EMBA的大家庭中,会增加更多、更杰出的同学、校友,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认识他们。
今天,是清华EMBA十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庆贺,清华EMBA成绩卓越的第一个十年。今天,我们也一起期待,清华EMBA更加辉煌的第二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