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学院举办特聘教授项目十周年活动

2012-06-14
阅读:

2012年6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邀请曾在学院担任特聘教授的海内外学者返校团聚,共同庆祝特聘教授项目十周年。

2002年在清华大学91周年校庆之际,清华经管学院创造性地推出“特聘教授”制度。首批28位经济学和管理学海外学者在4月28日来到清华经管学院,从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手中接过特聘教授的聘书。十年来,共有36位海外学者先后到清华经管学院担任特聘教授,目前他们中的一些已经全职到清华和国内其他高校任教。

活动由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斌教授主持。参加活动的曾经担任或目前正在担任清华经管学院的特聘教授有: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院长艾春荣、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永淼、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王一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志文、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姚大卫、密西根大学教授赵修利、宾州州立大学教授曹泉伟、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谢劲红、以及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副院长白重恩、金融系系主任李稻葵等。

姜胜耀教授

钱颖一院长

赵纯均教授

杨斌教授

与会人员合影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人事处处长姜胜耀教授出席活动并讲话,姜胜耀代表学校祝贺经管学院的特聘教授项目在过去十年取得的成绩。他说,经管学院的特聘教授项目在制度设计上非常好,十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借此机会进行回顾和总结,非常有意义。

在座谈会上,清华经管学院前任院长赵纯均教授介绍了十年前特聘教授项目启动的背景情况。每一位参加活动的特聘教授都回忆了在清华经管学院工作的点点滴滴,感谢清华大学、清华经管学院提供了这个机会和平台。不少特聘教授正是通过这个平台决心全时回国工作,一些还担任了国内高校中经济、金融、管理学院的行政职务。他们之中的钱颖一、白重恩和李稻葵三人都是由特聘教授转为清华经管学院全时教授的。在座谈会上还宣读了不能来参会的特聘教授、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李奇发来的一封感言信。

清华经管学院特聘教授项目搭架起了连接海外学者和国内高校的一座桥梁。在过去十年中,经管学院的36位特聘教授把国际上先进的学科理论和经验介绍到国内来,让学生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十年来,他们为清华经管学院开设了150多门课堂,不仅吸引了清华经管学院的学生,还吸引了清华大学其它院系的学生,甚至北京其他高校和外地高校的学生也慕名而来。特聘教授还面向全国高校举办了“清华大学暑期高校教师现代经济学高级课程研修班”,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方式讲授和组织这些课程,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这些特聘教授们还积极参与学院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他们利用在国外的学术资源,积极组织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举办的中国金融国际年会,已经成为北美和欧洲之外的全球第三大金融学术年会。他们还邀请海外学者来校交流,与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生合作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研究平台和氛围,并引进了新的学术评价标准。他们还对吸引更多的海外学者和青年学子加入到清华经管学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当年特聘教授中的一员,钱颖一院长在座谈会上阐述了特聘教授项目的三个意义。第一,特聘教授项目使得清华经管学院系统开设并由在海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来讲授国际接轨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第二,特聘教授中的多位后来在中国高校中担任经济、金融、管理学院的领导职务,积极推动了中国高校中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教学与研究改革,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第三,特聘教授项目开创了海外学术人才引进的一种新的制度模式,被其他国内高校纷纷效仿。

钱院长把清华经管学院特聘教授项目的成功归于天时、地利、人和。他说,天时是指八十年代开始的出国留学为二十年后积累了海外人才,这就有了供给。地利是指中国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得益于中国成功的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这就有了需求。不过,做成特聘教授项目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和,就是海内外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齐心合力,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供稿 教师人事办 编辑 沟通办)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