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朱卫华先生应邀出席了在清华经管学院举办的清华会计高端论坛,并作了题为“分析师·研究·生活”的主旨演讲。论坛由清华经管学院会计系罗玫教授主持。
关于国际国内证券研究业务发展的问题,朱卫华先生指出:国际证券公司在证券研究业务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例如高盛集团,其投行支付了一半研究费用。机构投资者支付佣金的卖方研究模式开始于80年代交易量扩大之后,80年代后期,顶级分析师的年终奖达到百万美元。朱卫华先生表示,我国机构投资者也在不断壮大:1997年11月14日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998年,基金管理公司成立;1998年3月,封闭式基金成立;1999年,三类企业资金和保险公司资金入市;2001年9月底;开放式基金实行;2003年7月9日,QFII出现;1998-2000年卖方研究的开始,包括国泰君安、申万、中金、招商;2003年前后,卖方研究进入规范化时期,包括标准化的报告范式、财务估值模型、DCF方法。
清华会计高端论坛活动现场
关于研究经验积累的问题,朱卫华先生指出“站桩”和“走出去”的重要性。具体来讲包括看财报、做综述、看卖方报告、到上市公司调研、做草根调研并明确研究推荐的四个层面,即好产品≠好公司≠好业绩≠好股票。朱卫华先生同时提出了证券分析师应具备的五个思维。迭代思维,即产业、公司层面的变化要第一时间对客户解读,并配合上微信群与公众号、电话会议、调研路演、策略会等;流量思维,即曝光度,不再看研究报告数量,而是看微信文章的点击率;大数据思维,即根据报告点击率与市场反应来把握市场热点与热度的变化;跨界研究思维,包括产业链研究、互联网+研究、生态研究、资本运作研究、转型研究等;平台思维,即以分析师为核心,整合公司、上下游、行业专家、资本方、证券公司内部机构部、场外部、直投部、投行等资源,为上市公司创造真正的价值。
清华经管学院会计系罗玫教授向朱卫华先生颁发“资深实践导师”聘书
最后,朱卫华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在场同学进行互动,为同学详细解答了有关分析师的问题并推荐了书单。论坛结束后,罗玫教授向朱卫华先生颁发了聘书,聘其为清华经管学院会计专业硕士项目的“资深实践导师”。(供稿:会计专业硕士项目责编:罗玫)
【背景介绍】
“清华会计高端论坛”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定期举办,结合会计系罗玫教授开设的“会计实践专题”课程,邀请与会计专业就职相关的商业领域杰出人士举办讲座,与同学们近距离地分享他们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论坛旨在使会计专业学生深刻理解会计相关知识在各商业领域中的实践应用,并深入了解会计专业职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