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马弘接受《中国日报》的采访,就稳定中国贸易增长,优化出口贸易结构等议题分享了观点和洞察。受全球经济低迷、订单下降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我们目前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对外贸易环境。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包含18条措施,旨在优化外贸环境、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马弘教授表示:“对外贸易发展一直是中国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今年,随着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变化,新的指导意见解决了一些最迫切的问题,帮助了外贸公司参加贸易展览会并完成订单签约,便利了跨境商务人员的交流。”同时,马弘教授认为,《意见》中提出的促进贸易数字化、跨境电子商务、绿色贸易等措施“有助于稳定中国的贸易增长势头,并在中长期内优化出口结构。”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疲软背景下,我国4月出口逆势上涨,同比增长8.5%。马弘教授认为,尽管今年3、4月中国出口维持了增长,但4月增速已经有所放缓。虽然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但更多的努力应该集中在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上。他表示:“尽管4月份同比增长强劲,但自2021年以来,中国进出口增速均呈现向下趋势。4月份的增长率主要受到短期因素的支撑,例如去年同期的基数效应、积压订单的释放以及先进经济体通胀的滞后影响。然而,这些因素只是暂时的,它们的影响难以持续。”
马弘教授指出,目前中国贸易结构存在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不平衡,中国服务贸易产业较弱;其次是国内贸易商没有充分利用高端设备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优势,加快推进这两类商品的品牌建设的迫切性仍然存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集中在中间加工和制造领域。这使得中国产品的附加值比例较低,更容易被其他国家的产品替代。